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为我们党解决台湾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原则,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凸显了对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和对祖国统一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开启了一个更科学务实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广阔思维和实践空间,也充分展现了邓小平作为伟大战略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政策宣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浅谈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孟繁策“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的道路、任务、动力、条件、方向、战略、力量等密...  相似文献   

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和平崛起”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和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们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典型范例。它们都体现了邓小平的和平战略思想,是一种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只要继续牢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就一定能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充满着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构想。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同一规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从而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即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地分析具体的事物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是在解决港澳台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的创造性运用。"一国两制"构想的辩证法还体现在他关于"一国两制",政策"变"与"不变"问题的论述上。  相似文献   

7.
关于“共同开发”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首创性地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我国和平统一问题之后,又创造出来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解决国际领土争端问题的新思路.它的提出,是对“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也是我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思想上承前启后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一国两制”构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不仅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用哲学的眼光透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立足国 情,放眼世界,又高度统一,相对独立,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崛起"强国发展战略,愈发引人瞩目.中国"和平崛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重大条件,即和平、发展、合作,三者分别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前提、内部动因和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转化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政策之一,有深邃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充分实现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政治策略.思想基础、政治策略、国家政策,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了第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历史的教训."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借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探讨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形成的源头是多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50年代初邓小平主持制定的西藏和谈政策及其实践,应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构想已成为生动的现实,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一国两制"实施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推进"一国两制"的深入发展,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海外学者和政治家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邓小平是"一国两制"理论的较早提出者.他们基本上正视中国统一的历史性潮流,基本肯定"一国两制"理论的国际影响,充分肯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可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样板".但也有少数人对这一构想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国家统一和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伟大构想,而且是进一步推进内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创建性安排.认识和解读港澳,不能离开"一国两制",不能不联系内地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更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不断透析出来的远见卓识和丰富内涵及其所蕴涵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归了祖国,由此产生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并形成了以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基干的新的部门法体系.本文试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国家属性、国家法律体系等四个层面,论述"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思想,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政治影响。使一度中断的海峡两岸联系得以恢复,挫败了蒋介石“反攻大陆”以及美国妄图使台湾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认为,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要走和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所说的"和平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涵就是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它对于指导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总目标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之间分别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建设国家的任务绑架,具体表现为"自由和平"主导了建设和平,结果是对制度建设关注有余,对经济发展照顾不足;重视了人的政治安全,却忽视了人的经济安全。这样,建设和平的结果是建设了"虚幻的和平",人的安全表现为"虚幻的安全"。崛起的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经济活动传播了"发展和平"的和平规范。"发展和平"关照了被"自由和平"轻视的经济发展这一支柱,有利于保护人的经济安全。21世纪建设和平应当是"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的结合,是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而人的安全保护则应当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结合。这可能才是建设持久和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