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思想基础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是推进伟大事业前进的保证和引领多样化社会意识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成为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主要是由其历史地位、重要作用以及时代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所决定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坚持丰富和发展以及开展价值比较和批判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调查研究是人们探寻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次历史飞跃、社会主义实践的每次重大突破,都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党的百余年奋斗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3.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从实践基础看,感悟日常生活、批判社会现实和参与学术交往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解基础、应用基础和提升基础。从理论基础看,自然科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和通俗知识理论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常识基础。从物质基础看,经济物质待遇、研究辅助设施和学术传播媒介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经济基础、研究基础和传播基础。这些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条件或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创新表现:在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一同当作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我国改革道路上,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人民群众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社会基础”概念是理解和分析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因素和实现方式的重要概念,并在对这一概念进行学术界定的前提下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阐述了社会基础概念实践的、大历史的、内生性的和现实主义的理论取向,对其理论意义和作为分析工具的意义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给出了以社会基础概念为核心概念展开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的分析结构。认为社会基础概念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框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要顺利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项伟大工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必须下大功夫夯实其理论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9)
高职院校基础能力评价一直以来是政府进行高职教育管理、学者进行高职教育研究以及教育者进行实践改革的重要问题,其评价的对象、内容、方式、结果的使用都在随着我国宏观教育管理和高职教育实践发展不断调整。未来高职院校基础能力评价可以将现有的评价手段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综合考量高职院校的基本要素条件,战略能力和环境控制能力,以行为效果来考察基础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2)
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农村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乡村发展思想为理论渊源,以新时期乡村发展面临的现状和习近平个人工作经历为实践基础。厘清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对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丽丽  王文萧  任平 《学理论》2011,(18):235-236
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摸索和调查问卷的分析,对影像视频资料的文学性、基础写作课程中影像视频资料的运用方式和运用效果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