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司法研究所和《法治论丛》编辑部联合举行的“批判法学领域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研讨会于1989年11月7、8日在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举行。上海法学界人士50多人应邀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交流本市法学界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改革而举办的。会议就以下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惩治反革命煽动罪与保障言论自由,惩治刑事犯罪分  相似文献   

2.
民事法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涵 《法学研究》1996,(1):14-26
一、概述 1995年第1期发表的述评是以“民商法学”为题的,没有包括民事诉讼法方面的内容。这一做法受到一些同行的批评。这次述评以“民事法学”为题,把民事诉讼法学包括进来。因此,本文所谓“民事法学”,包括民法学、商法学以及民事诉讼法学。将民法学和商法学归为一类,似  相似文献   

3.
资讯·观点     
这是一部关于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新 著。作者叶自强是中 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也是近年 来崭露头角的一位青 年诉讼法学者。《民 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一书是他历时6年、 呕心沥血的研究成 果,填补了民事诉讼 法学领域不少空白点,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中的某些难题,是一部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这次到司法研究所,就司法行政理论研究作些调研。刚才,我看了司法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展,听了厚如同志关于司法研究所理论研究和课题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和几位同志的发言,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一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好,精神饱满、奋发向上;队伍年纪轻,学历层次高,很有战斗力。二是办公环境整洁、有序,管理规范。三是司法研究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有了新发展。总的工作很好,我感到很高兴。  相似文献   

5.
理论法学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一种研究范式或学说类型是在超越注释法学的背景和语境下产生的,其基本特征在于为探寻根本的诉讼规律而从事价值分析,有时也落脚为对策法学。需要指出的是,"专注于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探讨,包括民事诉讼目的、价值、模式、既判力、诉权等,并使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化",并非就可以构成理论法学。理论法学的基本功能在于它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科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回顾和展望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体系和内容、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的历史角度来看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进程,以期推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许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这种知识生产过程深嵌在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中,这种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本文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经历了依附结构、分离结构并通往共生结构的变迁。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7日至8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主办,比较法研究所协办的“比较法学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香山召开。由于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正值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创建20周年之际,因而参会代表既有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曾经为比较法学在中国的启蒙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  相似文献   

9.
50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步与停滞、复苏与发展两个时期,其中经历了起步阶段、停滞阶段、复苏阶段、发展阶段、深化成熟阶段。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法学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相统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法学工作者为辉煌未来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国际经济法博士生导师、《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兼“国际经济法”分科主编姚梅镇先生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国际投资法》,今年7月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1984—1990年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材编选计划”中的一种,全书共35万字,精装本每册3.70元,平装本每册2.85元。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中国政法大学在原比较法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外国法研究所(1989年易名比较法研究所)。为了及时反映比较法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又决定创办一份比较法学方面的学术刊物。于是,1987年3月,一份新的法学刊物诞生了,这就是《比较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月 2 8日 - 3 0日 ,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首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工作联席会议在珠海召开 ,教育部社政司和武汉大学的领导、全国六个重点研究基地的主任、副主任及所在学校的社科处处长都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讨论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注释规则 ,通过讨论和修改 ,大家一致同意以六个重点研究基地的名义呼吁中国法学界关注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注释规则的建设 ,并郑重地向中国法学界推荐下面的学术规范和注释规则。一、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一 )目的为了有效杜绝法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中德法学院、当代德国法学名著联合主办的大型法律网站“天一法网”将于近期正式开场。在现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是一个促进交流和广开言路的自由场域;而法律之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为“大同天下之普遍法、宇宙法、统一法”的实现,这样的境界追求同样需要网络信息的传播和广大法律学人的广泛积极参与。天一法网意在开一精神世界,既以创天人合一、天下为一、天道归一之境界,又以明世界各民族国家之法,虽有千万般差异,然必存全人类共同之旨趣,终可一以贯之。天一法网既以该宏旨为宗,必为中国法治之昌明提供一个宽阔良好的交流平台。 天一法网共分为九大版块,依次为天一境界、比较法研究所、比较法学研究、中德法学院、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中国法学文档、远望中国、无一论坛、天一茶座。 天一境界 是本网主持人对天一法网之精神追求所进行的精义阐释。 比较法研究所 主要介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比较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24至25日,由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协办的"诉讼法学高端论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诉讼法学研究展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实务界与理论界代表,以及法律媒体代表、在读研究生等共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26日至28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此次会议上,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分设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卞建林和陈桂明分别担任会长。行政诉讼法学部分合并到行政法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法学期刊发展与协作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19个法学期刊编辑部的近四十名主编、副主编和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法学期刊“权威”、“核心”的定位标准及其合理性、稿件多人署名以及版面费和  相似文献   

18.
<正> 当代日本最重要的比较法学家之一、上智大学法学教授大木雅夫于1992年3月访问北京,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举行了座谈。 大木先生是在结束了他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的讲学后来到北京的。座谈会上,这位有着  相似文献   

19.
更加紧密联系实际——民事诉讼法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得到长足发展。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民事诉讼法学从过去的"轻中之轻"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显学。三十年来,我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法学体系,为民事诉讼法律的制定以及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令人欣慰和振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认为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应当更加紧密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20.
<正>湘潭大学是湖南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座落在美丽的湘江之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湘潭大学法学院创办于1982年,是湖南省最早建立的高等法学教育基地,拥有全省最早的法学重点学科,目前有诉讼法学博士点和法律史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等七个法学硕士学位点,并有省内最先获准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正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9人,法学博士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3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