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毛泽东自青年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时期对宗教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为线索,勾勒出毛泽东对宗教社会作用二重性认识不断加深的演进轨迹,反映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宗教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一生对佛教及其它宗教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关注和研究是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从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的角度着眼,并把佛教和其它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来对待的。他毕生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和宗教问题的精神,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毛泽东在潜心研究和探讨佛教经典和宗教问题中,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经典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列宁主义宗教观和中国优秀传统宗教文化,遴选和构建三者对毛泽东的宗教观的形成、发展和建设的指标体系,其目的是挖掘毛泽东的宗教观中的新时代价值,对进一步指导新时代宗教工作,解决我国宗教工作领域的突出问题、棘手问题和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宗教的起源、本质、意义、作用进行了深刻剖析,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其宗教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对我们做好当今宗教工作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毛泽东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把马列主义毛泽东的宗教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创建和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和政策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宗教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对宗教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以中国宗教现实、党的事业需要和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为坐标和向度。邓小平宗教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毛泽东宗教思想,推动了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回到正确的轨道,开启了宗教工作的新时代。邓小平宗教思想堪称理论的宝库和方法的典范,对于今天的理论研究和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全局上重视和把握宗教问题,从群众的觉悟和利益出发来认识和把握宗教问题,从文化功能上看待和把握宗教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和精辟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同我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论宗教文化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提出,要把宗教当作文化来研究;江泽民指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亿多信教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宗教文化在安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民族和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对宗教社会功能的理性认识,并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宗教立场、宗教观点、宗教方法灵活运用于革命统一战线工作中,对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认清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正确看待和团结信教群众、坚持不懈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运用"宗教文化观"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把握宗教文化对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对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功能以及宗教的消亡都有相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人类社会的宗教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正确把握我国宗教所具有的群众性、民族性、社会性、国际性等特点,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长期性以及宗教在当代的某些变化,克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探索了如何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课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对形成和发展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一基本方针在继承中又有了新的概括和新的发展,成为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中非常重视宗教问题,他关于宗教思想的观点散见于他的著作文章和谈话中,其主要内容有:宗教有其长期存在的主客观条件,党对宗教信仰问题应采取长期保护和尊重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问题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加以正确引导;共产党员不能赞同唯心主义和宗教教义;共产党人要与宗教界人士建立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作为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中的宗教观,是毛泽东同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问题的实践相结合而阐明的一系列观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宗教观对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中的宗教观,是毛泽东同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问题的实践相结合而阐明的一系列观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宗教观对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这位湖南农民的儿子,曾接受过民间流传的粗浅的佛学知识,信过佛。当他母亲生病时,他也曾去拜过佛。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讲过:“他(指毛泽东)在小时候也是相信神的,而且信得很厉害。”后来,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潜心研究过佛学,并有许多真知灼见,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宗教问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宗教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完善及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来关注宗教问题,在其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十年历程中,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也随之形成和不断完善。1931年,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规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政权分离原则。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进一步阐述: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的存在,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  相似文献   

18.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是由宗教的特点、社会主义的性质、宗教自身的需求、宗教的现状决定的。要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加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邪教组织和非法活动的打击、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交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做好2004年人大民 族、宗教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供同 志们参考。 一、增强政治意识,进一步 提高对民族、宗教工作 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 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建设和发 展的重大问题,民族工作是党和国 家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党和国家全 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 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 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 的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 证。"纵观社会发展历史,无论哪朝 哪代,民族团结,则国家统一,政通  相似文献   

20.
宗教安全是主权国家内部宗教状态稳定和谐、外部不受宗教性质或来自宗教势力严重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宗教安全和宗教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不同的概念,对宗教安全概念的解释要坚持宗教的主体性地位。宗教安全化是将宗教问题纳入国家安全视域的结果,宗教安全化的目的是维护宗教安全。宗教安全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为了避免宗教安全化的泛化和过度化,一方面需要通过类型化思维,合理划定宗教安全的边界;另一方面,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宗教安全和宗教和谐,建构宗教安全化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