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作为公安执法中强制性、暴力性、限权性的行为,增加了执法民警的安全风险。文章从强制传唤、约束、盘问检查、查封扣押和收缴追缴五种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出发,对缺乏防范素质、社会价值观扭曲、警察职能失衡和法律保障不足四个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原因分析,提出建立良好警察公共关系、完善法律制度和运用警察自卫术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保障警察正当执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正当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日趋严重,从表面上看受到侵害的只是民警个人,但实质上侵害活动是对国家法律以及国家执法权威的挑衅。当前侵害警察正当执法权益的行为的成因是复杂的,主要表现为法律保障不力、舆论的误导、执法环境的缺陷和非警务活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调查”程序的增设,具有现实必然性。侦查讯问和调查询问之间具有侦办案件的桥梁,“讯问”改为“询问”透视了注重平抑当事人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执法理念。该法中关于治安询问中的传唤措施、询问时限、记录方式、询问地点、询问的法律强制性等问题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程序化原则、便民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彰显了建立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 ,现行保障警察执法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袭击民警的事 (案 )件不断发生 ,公安民警流血牺牲人数居高不下 ,警察职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和平岁月里最危险的职业。要遏制袭警现象的发生 ,有效保障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 ,最根本的问题是尽快地对我国现行保障警察执法的法律体系进行修改 ,建立科学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现。法律实施是法律实现的重要方式,警察的执法活动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法社会学的宏观视野下,造成警察执法不力的深层背景因素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对于执法的制约;维护组织功能的需要对于执法的压力;警察职业化对于执法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执法观念,改善警力资源配置,塑造警察法律信仰,对警察执法行为进行立体调整,是解决警察执法不力问题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6.
警察执法权威建设既需要警察社会管理具有法律过程合法性,也需要具有政治过程的正当性。警察执法权威在社会管理中展开实践,更要在社会管理中获得公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下而实现。警察专业化社会管理是警察执法权威实现的前提条件,法治化社会管理是警察执法权威实现的必然路径,开放性社会管理是警察执法权威实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执法权力滥用和执法腐败等现象,引发人们对警察执法的极大关注.这不仅对警民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而且还引发了人们对警察的信任危机和对法律的信仰危机.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执法的约束.法律控制和道德约束是保证警察依法执法和公正执法的两个重要维度.就伦理维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注重警察个体道德修养、加强警察伦理制度建设、改革警察道德教育模式、完善警察道德评价机制、实行警察道德激励机制、健全警察道德监督机制、优化警察执法道德环境等途径,来实现对警察执法的道德制约.  相似文献   

8.
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警察职权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实中,我国警察执法权力与权威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其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其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是更为有效应对此种现象的必要前提。刑事立法上要扩大正当防卫权的范围与设立袭警罪;行政法规立法方面的完善是应对我国警察遇害比率过高问题的法律出路;警察执法现状反映出警察执法能力方面的不足;各种社会思潮也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9.
警察拥有广泛的执法权,警察执法行为的使用是否正当,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危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警察执法的制约,防止警察执法权力滥用及执法不公和执法腐败等现象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道德约束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制约方式,是对警察执法进行制约的最后一道防线。进一步完善警察权力的道德约束机制,不仅能够弥补法律调整的不足,而且对于警察在执法中真正做到依法执法和公正执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警察继续盘问权的行使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但实践中警察在行使这一权力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法律相关规定过于抽象,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介于当场盘查和继续盘问之间的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的行为应当是独立的行政强制措施。继续盘问与传唤、拘传措施存在法律上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方式有多种,最具权威的当是法律形式的保护。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应当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保护。这三者结合的目的首先是由立法预防危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发生,其次是在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保护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益,最后是在危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行为发生以后,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益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2.
保护警察执行公务是维护法律尊严、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警察执行公务的法律保护是对各种干扰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戒,以保障警察顺利履责并获得执法效果。对我国警察执行公务的法律保护,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从执法的全程对警察执法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在对警察执行公务进行保护的同时实现对警察执法权益最大限度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受阻、受扰、受侵害已经成为新时期影响警察执法权威的重大问题,这不仅损害了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也极大地伤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优化警察执法环境、用足现有法律依据、完善立法,是保障警察正当执法活动、维护警察正当执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围观拍摄警察执法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同时存在着高位阶警察执法规范的缺失,涉密、涉隐私视频的不规范处理,网络对涉警舆情的不正当评价等法律问题。借鉴美国和德国关于公民拍摄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明晰警察执法规范化标准,严格涉密、涉隐私的法律程序,完善网络涉警舆情的危机应对机制,促进警察队伍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的本质属性是"人民",人民对执法的期望是公平和正义得以实现。提升警察执法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公安改革的整体目标之一。探寻警察执法权威的本源是为执法权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解决问题的根本。权力、公众认可和服从的本源都可以归结为国家法律规范,因而警察执法权威的本源是国家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决定、影响了警察执法权威的"权"和"威"。规范化执法、执法技能提升和公众配合,成为法律规范本源下警察执法权威提升路径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警察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执法民警法律知识有限、管理职责模糊、民警权益保护阙如、法律意识淡薄、执法权威弱化。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背景下,法律素质的提高应成为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根本之策,公安院校法律课程设置要以公共法律课、专业法律课和选修课三位一体的模式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发生的“杨佳案”震惊全国,再次将警察权益保护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由于当前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法律规范不够健全、执法行为较为混乱等原因,警察在执行盘查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切身利益时常受到侵害,如违法犯罪分子反抗、被盘查对象拒绝配合、对警察侮辱谩骂、恶意投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警察进行技能培训、保障装备,并完善相关法律,优化执法环境.以切实保障警察在盘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信息社会对警察执法权的行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行使与传统的执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并有自身的特征。信息社会警察执法存在少数民警应用信息化执法观念不强,信息化执法有的涉嫌无法律依据、违背权力行使法定原则等问题。完善信息社会警察权的行使,需要增强警察信息意识,在规制警察权力的基本法律中增加警察信息化执法法律条款,制定统一的警察信息化执法规范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警察执法理念的转变与规范化执法是在理论和实践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界定警察行政执法理念及活动的概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促进警察执法理念的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律信仰;肯定"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和谐社会和谐执法;树立执法规范化理念。推进执法规范化:正确把握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路和原则;规范警察...  相似文献   

20.
警察到底应以何种姿态示人?其实质是警察权威应选择何种类型的问题。警察权威是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对执法对象或相关人员的利益可能产生影响或构成威胁或造成损害的一种紧张状态,应以法理型权威为主,以感召型权威为辅。因此在树立警察权威的过程中要从完善法律、提升素质、创新管理和引导舆论等方面入手,使警察权威产生一种自觉服从和持久稳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