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大国复兴之路》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多少国家兴盛过,又衰亡了。然而,总有一些国家不仅历经兴衰,而且又再度奋起,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其中既有老牌强国如德国、法国等,也有新兴的发展中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国际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动,每次变动都伴随着大国利益的重新调整。在这三次变动中,美国从一个新兴大国最终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中国也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艰难的民族复兴历程,最终成了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国。每次格局的变动,美国都是积极参与,而中国更多地是被动参与,但中美两国都从中受益。在变动中,中美关系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情与仇的关系,反过来又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中国怎样才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怎样才能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在认真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近日偶读黄树东先生的大作《选择与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感触颇深,使我对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之路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19):4-4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3,(5):7-9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岁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是属于后发型的社会。为了强力推进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必须以国家的力量和权威强势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强势推进高速发展,并且还要能控制这种高速带来的紧张局面。这也形成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社会所独具的时空压缩、优势与劣势并存特点。中国后发优势除具有一般后发国家在学习模仿先发国家技术、经验、制度等客观的有利条件外,还有着强烈的民族复兴自觉、可以进行有效社会动员与整合的国家权威、以及允执厥中的中道理性精神。而后发的劣势主要有:陷于依附性发展和“后发优势陷阱”的可能,“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容易出现集权专制风险及社会问题并发症。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大国再造是“后发型”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国再造是物质性再造与社会性再造的统一。它至少有着这样明显三个特点,即内生性、复合性和风险性。因此,后发型中国大国再造亟需大国视野、大国思维,需要集传统与创新于一身,需要根据我们的理性和不断试错的方式,寻找出尽可能的代价较低的办法与路径,实现民族复兴与大国再造。  相似文献   

8.
王碧峰 《前线》2013,(5):86-8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中华民族怎样才能伟大复兴?人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日前详读黄树东近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感触颇深,使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武茂昌 《前线》2013,(6):16-17
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中国梦的前景如何?又将带给世界什么呢? 中国梦将带动全世界发展。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小梦”,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大梦”。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在与各国合作共赢中实现自身发展,更会带动全世界发展,这是中国的民族复兴与以往大国崛起争霸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国学  冀培 《世纪桥》2014,(11):11-13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既可以从定量方面去描述,也可以从定性方面来分析。从定性角度说,国家的政治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其主要内容。近现代中国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为新中国确立了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核大国地位和塑造"不称霸"国家形象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而发展问题又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半世纪以来,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现在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各个国家都在谋求发展,它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理念。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又是如何看待发展问题的呢?在这里,笔者以邓小平理论为底蕴,结合其他中国学者的有关论述,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与整合,提出一些见解,供广大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参考。邓小平理论从本质上讲,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它…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党的建设》2011,(5):4-7
胡锦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公方彬 《党建》2013,(11):27-30,39
总有一些巧合让人们特别关注。2012年底,奥巴马的胜选感言是《为了永远的美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很显然,两个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国家梦,都在本国国民中产生共鸣。为什么要有国家梦,梦想中蕴含着什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和推进中国梦,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时关心自己命运者都必须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0,(8):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远见     
如果说,15世纪以来传统大国的竞争比的是“谁走得更远”.走得越远的国家(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国;20世纪以来的大国竞争看的是“谁发明得更新”,谁领衔更新的科技革命(比如美国、德国、日本),谁就能领先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科学技术 美国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科技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在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原子能利用、集成电路、激光、超导材料、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宇航技术等等。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项目有60%是美国首先研究成功的,75%是在美国首先应用的。在20世纪,美国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有184人,占全世界获奖总数的 40%。近年来,美国科研人员每年获得技术专利权的数量等于其他各国的总和。 “硅谷”及高科技发…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7,(5)
<正>总体国家安全观承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的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代中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当口,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维护和延长我国  相似文献   

20.
青年兴则国家兴。目前,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当代青年的奋发有为。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像洪战辉、王东灵等一大批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人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