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节译自美国哈德逊研究机构近期出台的《中国的新跨越式发展》报告第一部分,该部分由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欧内斯特·普里格执笔。作者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得出了中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的结论。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只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到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文中有着很强的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防部新近公布的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引起了各方关注。该报告重提中国威胁的老调,引起了广泛异议,美国国内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们也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美国国防部发布所谓《中国军力报告》后,中国威胁论似乎又有甚嚣尘上之势。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派学者纷纷撰文或发表研究报告,评估中国国防现代化对美国的影响。本文原作者约翰·谭慎格系美国传统基金研究会亚洲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依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评估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提出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潜艇霸权即将崩溃的结论。本刊刊发此文绝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公然鼓吹向台湾出售潜艇,美、日联合遏制中国。希望读者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译自兰德公司报告《中国军事现代化:机遇和局限》第五章,该报告系美国空军资助研究项目,本刊节略编译发表,旨在介绍美国主流战略研究机构的主要观点和成果,并非同意或证实文中的观点与数据。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美国的对华军事问题研究是为美国最高利益服务的,也是从有利于美国的立场出发的,同时也反映报告撰写者的某些观念与偏见,望广大读者明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太平洋的转移,美国国内对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愈加关注。本文编译自2005年11月18日发布的美国国会研究署报告。作者罗纳德·奥若克系美国国会研究署外交事务、国防和贸易小组防务专家。原作者依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以及众多美国评论人士的报道评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前景。需要注意的是,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明显的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海军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以及技术发展都被其作为宣扬中国海军威胁太平洋地区安全的论据。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于2006年1月8日由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发布,作者是美国保守派学者理查德·费舍尔。报告对2005年期间中国军方的一些动向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正在加紧建造或改造航空母舰,并可能利用已有旧航母进行反航母作战的演练,丰富和完善中国海军反航母作战的理论。本刊刊载此文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于2005年10月10日由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发布。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保守派中国军事专家,曾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担任亚洲研究主任,目前是美国政府智囊团——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副主任。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文中充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还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8.
台海问题从来都是美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会在台海发起军事行动,以完成国家统一的使命更是美国军事观察家,中国问题专家们分析的课题。本文作者毛文杰博士是美国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副主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2005年9月15日,中美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台海平衡”听证会所做的这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直接军事行动的风险过高,中国更可能采用由信息战、心理战、计算机网络攻击、“斩首行动”等超限战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阻止美军的军事干涉。整份报告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以及各种捕风捉影的分析。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本刊发表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更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来,西方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推出了“中国威胁论”的最新版本——中国的空中力量威胁。他们无视中国主动提升军事透明度的种种举措,反而将之视为中国对西方的示威。2007年2月,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撰文声称中国已经研制了轰-6的最新改进型,并称解放军空军将拥有威胁关岛美军的能力。本刊非常关注美国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近期的恶炒,特综述此文,以飨读者。本刊并非赞同费舍尔的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编译自2005年11月18日发布的美国国会研究署报告。作者依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以及众多美国评论人士的报道评估了中国海军作战力量在现阶段的缺陷以及对美国海军的影响。作者不顾发展势头良好的中美关系,不断强调中美因台海问题发生冲突的可能性,甚至为美军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方案。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编辑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印两国军队的交流不断升沮。继2003年首次举行联合搜救演习之后,两国又计划于今年年底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今年7月,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问题简报》刊登了一篇由印度新德里国防研究分析所研究员加格纳什·潘达撰写的报告——《中印陆军联合军事演习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对中印两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本刊刊登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旦台海爆发战争美军可能的干预,既是海峡两岸关注的焦点,也是美国战略及军事学者十分关心的课题,对于美军可能的介入方式、时机与后果,美国学者从各种专业背景与动机出发,做出了很多不同版本的预测。本文依据美国兰德公司报告《确保进入重要战略地区:发展长期战略》第四章"太平洋战区:中国大陆与台湾兵棋推演"编译,反映了美国最权威的战略智库兰德公司在有关问题上的最新观点。本刊并非同意其观点或证实有关数据,仅供国内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二炮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一向是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素材。美国部分媒体、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长期以来不断对解放军二炮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妖魔化的宣传,他们认为中国将要建设一个足以威胁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战略导弹力量。2006年12月,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发表的由迈克尔·蔡斯撰写的“学术论文”就是这种妖魔化宣传的典型。蔡斯是美国防务集团公司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的研究员,他认为,解放军二炮部队正在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装备,发展作战理论,加强训练。目的是在可能爆发的台海战争中摧毁台军的核心作战力量并遏制美军的介入。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本刊并非赞同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和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在美国战略问题研究领域,中国军事和战略问题研究正成为日益热门的学术焦点之一,而美国学者如何看待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及军事战略的调整,既是相当重大的学术课题,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因此,根据美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特组织翻译、发表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项目”副主任大卫·M·芬克斯坦博士(冯德威)先生的《解放军2020》一文。本文原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牵头举办的“不断改变的战争性质——2020年全球趋势”会议上的一篇会议报告,该会议于2004年5月26日召开。本文原文发表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本刊并不认同或证实原作者的观点、论证及相关相关论据,仅供有关学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理查德·D·费舍尔系美国非盈利性的詹姆斯基金会的高级研究人员。作者在本文中片面夸大中国空军在引进新装备、提高训练强度方面的努力,声称中国一旦成功地掌握苏-27战斗机的航空生产技术,中国就能够威胁到在亚洲的美国空中力量。本刊对其文章进行整理编译,并非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报道,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译自美国陆军作战学院战略研究所(SSI)和不扩散政策教育中心(NPEC)2004年11月合作出版的《形成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打击能力:起源和实践》一书,为原书第8章,本文反映了美国部分研究中国军事问题的人士对中国核政策及核实力的最新看法。本刊摘要编发此文,并非证实文中提到的有关内容,亦非代表本刊同意其观点与结论,仅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由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努力和共识,两国关系正沿着战略协作的轨道发展。但是,美国国内部分人士出于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思维,总是一再挑起"中国威胁论"的言论风暴,试图干扰中美关系的发展。最近,美国《空中力量》季刊发表文章声称中国正在建设进攻型空军,将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甚至呼吁五角大楼加强对中国的遏制。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飨读者。本刊刊发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原载于美国国家亚洲研究署(NBR)2002年6月出版的《NBR分析报告》第13卷第3号《亚洲的弹道导弹及导弹防御》中,反映了美国官方人士对中国二炮部队所装备的各类弹道导弹性能的认识,本刊特编译此文,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本刊赞同或证实其材料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冷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但冷战式思维却成为美国处理国际问题时难以摆脱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美国一些保守派人士眼中,中国为了经济发展而谋求自己能源安全的行为变成了建立“战略岛链”,排挤美国势力,威胁亚太地区安全的战略行动。本刊发表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在编辑时有删改,标题和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译自兰德公司于2005年9月15日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听证会提供的证词(编号CT-247)。反映了美国国内对于台湾问题的一种看法:即中国的崛起和军事现代化进程威胁到了美国在台湾海峡至西太平关的军事存在。美国应当有所应对。本刊刊不赞同其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