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拟亲属关系是亲属关系的人为延伸形式,其在民间社会中普遍存在,尤其以"认干亲"现象最为典型.这种关系在民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在强大的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传统的仪式符号都已经消失,认干亲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加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传统习俗本身固有的保守性和传承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产生的功能满足了农民最基本最具体的生产资料的需求,因此说这种现象符合民间社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汉英夫妻称呼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妇称呼问题与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描述汉英语中夫妻称呼语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中英文化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上地位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变迁,作为亲属称谓的“兄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都是“兄弟”,在亲属关系、拟亲属关系以及独生子女群体中,显现出不同的内涵,折射出社会形貌的变化.于当代独生子女而言,“朋友”之亲可抵过去“兄弟”之义,千百年来二者之间的边界也因独生子女出现而愈发模糊.  相似文献   

4.
天津方言的亲属称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亲属称谓形式,反映着不同方言区人民的文化习俗和社会心理。天津方言亲属称谓的使用特点是:(1)昵称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父母称子女中;(2)从儿称现象十分普遍;(3)对姻亲关系使用血亲称谓;(4)亲属称谓也用于称呼非亲属关系,成为社交称谓的一部分。亲属称谓的使用原则是:(1)辈分;(2)新资格服从老资格;(3)听话人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5.
官场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场所,其称呼语的转换更是具有强大的语用功能。基于官场小说文本,可将官场称呼语转换的语用目的归纳为改变心理距离、调节话语气氛,表明政治态度、暗示政治前途,显示身份地位、折射宦海风云,标志话题变化、提示谈话内容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12,(3):5
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回避制度作出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按照这一规定,在任职回避方面,公务员凡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等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实质上就是中西方在总的文化背景方面差异的具体体现。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主线,从隐私语、称呼语、谦辞与客套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政策与脱贫致富两者间的关系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不仅导致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从而引发社会与家庭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培养成本飙升,生存风险加大与亲属关系支持网络缩小等,还因大量违法生育而出现因超生受处罚致贫与因超生受处罚返贫现象,使部分妇女儿童健康受损。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对脱贫致富不利,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至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是风险规避与风险应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与流行版本的比较 ,从实词、虚词和称呼语的选用 ,词语的对仗 ,词语的繁简等几个方面 ,举例评析了《红楼梦》甲戌本的词语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称呼语、谢辞、隐私、节日、词汇和习语的文化内涵等。同时文化教育的方法应多样化 ,并注意思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轨迹,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语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谓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高校学生对教师称谓语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发展。从高校学生对教师的称谓语入手,剖析现代高校师生关系的特征,提出其建设方向,对构建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则表现为语言差异。尤其是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 ,英语和汉语在解释具体内容时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不同社会 ,不同历史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语言 ,这些文化又会自然地反映在语言中 ,我们学习一门语言 ,不能只是掌握其基本技能 ,还应注意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只有充分地了解了这种文化差异 ,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4.
中外政治经济生活以及环境的不同,必然形成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差异,并体现在影视作品名称以及广告等不同的语言形式上,文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上的差别。语言的使用首先考虑的是文化的因素,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清楚语言文体本身的特点,还要力争做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甚至有学者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系统,主宰着人类发展模式,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背景差异。而法律语言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有着特殊意义的法律文化史,研究法律语言,不得不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特定语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礼貌语言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通过研究分析英汉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礼貌语言和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提出了以流通费用为核心的流通费用理论,而科斯提出了以交易费用为核心的交易费用理论。这两种理论的产生虽然都与流通领域有关,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不同。一方面,由于各自立足点的不同,这两种费用的内容存在着不同;另一方面,由于这两种费用的性质不同,它们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突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颜色词汇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词汇。维汉两种语言有着相应的颜色词汇,对颜色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对应性,同时又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文化含义,即又具有不对应性。所以,维汉颜色词汇的差异只有从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文化特征等方面去分析,才能从中正确把握维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