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崇道先生是中国日本哲学思想研究领域中“过渡时代的领军人物”,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哲学思想史学科基础的坚定夯实者、高层次中日哲学思想研究学术交流事业的杰出组织者和胸怀全局并及时总结学科发展、关心青年一代成长的循循善诱的引领者,卞先生在当代中国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针对日本文化的研究著作,如今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作为日本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卞崇道教授的著作《融合与共生》以日本哲学与日本文化的同步性或同质性为起点,在阐述日本哲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意义的同时,还以东方文化的问题为核心,将考察的视角转向了东方与西方的思想交融与文化共生的立场。由此,卞崇道教授一方面将"融合与共生"界定为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也将它的实践意义"最大可能地"扩大到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京都学派哲学研究是卞崇道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围绕京都学派哲学的定位与评价、京都学派研究的基本特征、京都学派哲学的现代意义等一系列问题,论文通过梳理卞崇道教授针对该学派的学术研究,阐述了其始终致力探讨的“树立他者意识,站在他者立场,客观地认识、研究日本思想文化”的方法论,并高度评价了卞崇道站在“东亚”乃至“全球”的视域来认识日本与中国的思想文化,构建起21世纪的东亚哲学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没有卞崇道,就没有日本哲学思想读书会!这是本文的论断。为此,本文通过对读书会从发起成立,到发展壮大,到所取得的每项业绩的回顾,论证了卞崇道先生的关键性作用。同时,通过对读书会的性质、宗旨、基本精神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论证了读书会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本文还通过对卞崇道与读书会会员之间交往的讲述,展示了卞崇道奖掖后学的宽广胸襟与殷切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会员们对卞老师的无限眷恋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禅与哲学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从事哲学思索,撰写第一部著作《善的研究》(1911年)之前,曾经历了数十年的坐禅。在坐禅之后、哲学之前的一段时期,即西田的思想脉络之中出现了"禅与哲学"的问题,且贯穿在西田最初的哲学思索之中。是否可以将西田哲学直接视为禅;是否可以说西田排斥了禅,故而才成就了西田哲学;抑或是说西田赋予了禅以哲学化,围绕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文章将展开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萨特诞辰一百周年,想写点关于萨特的东西。偶然看到《书屋》杂志1998年第2期有柳鸣九先生的一篇文章《萨特的永恒价值何在》(下称柳文),我正好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看了柳文后,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还不少,愿意结合该文,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柳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萨特的评价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从萨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说,他对我们的价值今天看来还在于,他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在将萨特的文学与哲学作这种比较时,柳先生的论据是:“与他在20世纪文学史上所占有的…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正>《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评论、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本刊刊载的范围。"重名人,不薄新人;重独创,不喜平庸"是本刊一贯作风。海纳百川,树古凤来。《日本问题研究》期盼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正>《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评论、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本刊刊载的范围。"重名人,不薄新人,重独创,不喜平庸"是本刊一贯作风。海纳百川,树古凤来。《日本问题研究》期盼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评论、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本刊刊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日本问题研究》2010,(2):F0004-F0004
《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论评、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我刊刊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日本问题研究》2010,24(1):F0004-F0004
《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论评、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我刊刊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申彦俊作为常驻中国上海、南京等地的朝鲜《东亚日报》特派记者,曾与蔡元培、鲁迅等知名人士经常交往,1934年4月在《新东亚》杂志上,发表专稿《中国大文豪鲁迅访问记》,向朝鲜读者生动地介绍了鲁迅的真实情况及其伟大形象。这篇专稿是迄今所知在朝鲜出版物上发表的惟一一篇鲁迅访问记,并刊载了鲁迅先生约见申彦俊的亲笔信真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申彦俊在访问记中,高度评价鲁迅先生,赞誉他是“中国出现的‘东洋大文豪!’”,“他不仅用口和笔为无产阶级呐喊,而且他本人也已无产阶级化了。”  相似文献   

13.
让一克罗德·高概先生是法国巴黎第/\大学文学系教授,著名符号学家,著作有《文学符号学》、《符号学巴黎学派》、《话语及其主体》、《意义的探索》等。本文是他与中国学者王东亮先生的谈话录,他们的讨论涉及了当代人文思想的许多重要概念和问题。因文章篇幅较长,我们将分两期刊载。  相似文献   

14.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是法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重要哲学家。他一生写了颇多的哲学著作,其中著名的有《真理的探求》、《论自然和神恩》、《基督教的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论对于上帝的爱》以及《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关于上帝本性和存在的谈话》等。马勒伯朗士在法国哲学史上是第一个完全用法语来写作的哲学家。近、现代国外很重视对他的研究,就法国来讲,二十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他的哲学做了种种解释,出版了许多有关他的研究著作、文章,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由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他在他的著作《神正论》中把自由与必然的问题看成是理性的两大迷宫之一,并认为它“困惑着几乎整个人类”。而“自由”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又是他整个哲学的目的。他在《存在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正>《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评论、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本刊刊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阐述21世纪以来的日本哲学、尤其是以京都学派为中心的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动态,即作为京都学派的历史传承性,作为现代哲学与传统思想的交织,作为日本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对话性,由此来提示今后的日本哲学之研究需要关注"日本哲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避免陷入西方与日本的二元对立框架之困境,强调以双语翻译为突破口来开拓新世纪的多视角、多领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评论、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本刊刊载的范围。"重名人,不薄新人;重独创,不喜平庸"是本刊一贯作风。海纳百川,树古凤来。《日本问题研究》期盼广大作者踊跃投稿。自即日起我刊邮箱rbwtyj@yahoo.com.cn改入rbwtyj@126.com,请广大读者、作者投稿至我刊新邮箱。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戴季陶,在今天已很少为人提及,即便在识者当中,大约也仅知道他早年曾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后来堕落为国民党的右派,充当了蒋介石的谋士。随着时代的演进,他的名字被逐渐忘却,而他一生中成就的另一件事——对日本的研究,则更是鲜为人知,已然被岁月的沙砾淹没了。由于日本人明治维新以来的成功和战后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学者都在努力研究日本,文章、著作汗牛充栋。然而时至今日,与那些经典著作相比较,戴季陶的《日本论》也毫不逊色,从系统性、深刻性、科学性来看,戴季陶堪称中国日本学研究的鼻祖。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正>《日本问题研究》全新改版,常设栏目有本期头条、教育评论、经济研究、学人论坛、文学评论、法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纵横、管理研究、政法视野、特别推荐等。本刊的目标是"办一流刊物、发一流文章"。所有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佳作均是本刊刊载的范围。"重名人,不薄新人;重独创,不喜平庸"是本刊一贯作风。海纳百川,树古凤来。《日本问题研究》期盼广大作者踊跃投稿。自即日起我刊邮箱rbwtyj@yahoo.com.cn改入rbwtyj@126.com,请广大读者、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