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至少有四重意蕴,并且表现出自在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因其自身科学性,进入信仰者视野作为信仰选择,并通过知、情、意三个因素映射出信仰心态,但是作为一种世俗信仰,在党员和公民不同主体之间有规范性与个人伦理选择的区别,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党性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解读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特征的阐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用于新时期的公安警务实践,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当前,公安群体部分民警的信仰严重缺失,要运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来重塑民警的信仰追求,让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回人民警察的精神领地,指引人民警察的工作和人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同时我国群众信仰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在群众信仰体系根基一致的基础上,允许群众信仰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存在是和谐思维在群众信仰体系建构中的运用。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终极目标的实现,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群众信仰体系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严密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和充满人文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真和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姚从军 《传承》2008,(4):26-27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严密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和充满人文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真和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7.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人类任何一种信仰的确立 ,都是建立在信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 ,是人类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从“知”的角度讲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情”的再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关注 ,折射出对历史主体的人文情感 ;从“意”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人生意志和信念 ;从“行”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现实生活与历史发展的统一 ,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的信仰传承,彰显了藏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在意识的能动性弥补现实实践水平的不足的同时,高原人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信仰水平。藏民族的信仰与其现实生产密不可分。现今新西藏改造能力的巨大发展,再次呼唤高原民族信仰的转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杨述明 《政策》2009,(11):39-40
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信仰就失去了希望。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民族正是由于信仰共产主义,崇尚马列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环境,要想实现强国的梦想。就必须用共同的信仰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全民族要坚定不移地信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对个体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前途及其关系的自我超越活动与终极关切状态,是一种对不确定之于确定、无限之于有限的整体性把握和确证。就当代中国而言,信仰的四大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在政治信仰重建,特别是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方面,要综合把握青年人生追求的实现维度、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维度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1.
黄基凤  陈一栋 《传承》2012,(24):26-27,43
当前,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然重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理论教学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回应现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开展实践教学,锻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邓泽全 《传承》2013,(8):96-98
在当代中国,如何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适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达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意义重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科学的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基石和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把这种信仰真正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阐述生动具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重读邓小平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论述,使我们再次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功能、原则、特征、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问题。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为楷模,加强干部群众的信仰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其信仰的实践载体在信仰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偏离;二是新时期信仰主体的信仰需求淡化与信仰心态的变化;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解、误解、误导,以及对信仰行为的规约失范。因而,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架构,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载体;创新信仰方式,努力使信仰的主体意志自觉地适应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态的科学性、现实性、创新性和包容性,以及与社会多元信仰一定程度的契合性是其能够引领和整合社会多元信仰的根据所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实现对社会多元信仰的引领和整合应该注重以下途径: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深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加强党风建设,促使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真正融入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内心,外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等。  相似文献   

17.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一条主线。马克思在他的理论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他的人民主体思想,通过"类主体"的概念悬设了人民主体的内涵意蕴,通过"历史主体"的图景展示廓清了人民主体的现实形态,通过"阶级主体"的主体存在形式确定了人民主体的实现维度,通过"个体主体"的价值取向明晰了人民主体的终极旨趣。  相似文献   

18.
康玉环 《人民论坛》2012,(36):216-217
信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具有以现实物质内容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支撑,以崇高社会理想为目标三大特征。它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蕴含了强调人道主义关怀、强调整体性、尊重客观规律等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许阳 《前沿》2005,(7):111-112
本文对百名学生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持信仰和基本信仰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们必须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特别是“三个代表”、“务真求实”的教育,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牛云芳 《前沿》2013,(12):61-6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着紧密的联动关系,两者相互促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高校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