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土家族作为鄂西少数民族中最庞大的一支,因地域的独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自身民族的鲜明性和特色性。傩戏是鄂西土家族文化的有力表现形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逐步建立,其为鄂西土家族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傩戏的旅游开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4.
傩戏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形式至今还保留在我国许多地方,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是通过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天下太平.根据理查德·谢克纳对戏剧表演空间范围的划分,傩戏可分为埃及式、巴厘式、墨西哥式等几种表演空间范围.同时,从傩戏表演空间范围的变化可以看出其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恩施傩戏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对恩施地区现存傩文化丰富的地域进行田野调查,试从弘扬民间民俗艺术及生态文化保护的角度,探析恩施傩戏的艺术文化特征及其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恩施傩戏保护原则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并盛行于我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宣汉县百里峡一带,是土家族人民在田地间薅草劳作时边打锣鼓边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它是巴人古老音乐的一种传承,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民族民歌艺术形式,也就使得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对它的保护和开发也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田红云 《思想战线》2011,37(5):139-140
傩戏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神话行为的叙事。最初的傩祭仪式对神话做出诠释与表现,进而在神话行为的主导下实现神话意识,发展至相对完整的戏剧艺术的表演。傩戏在各种扮演行为和宗教艺术的综合运用中具有丰富的行为叙事特征。本文试以湘西傩戏  相似文献   

8.
傩戏被称为研究戏剧文化的“活化石”,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现存丰富的各具特色的傩文化,不同社区的傩文化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征。总体看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傩文化具有艺术审美、教育、娱乐和文化传承功能,并可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湘鄂川黔交界地带的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他们不仅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打闹歌便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多姿的花朵。本文就其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些浅陋的介析。一、打闹歌的产生与实用价值打闹歌,又叫薅草锣鼓歌,或薅草歌,田歌,是士家族人民在农事活动中跟随锣鼓伴唱的一种劳动长歌。它和其他劳动歌一样,内容与形式都有着与一般情歌不同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正是由它脱胎于军事战争与生产劳动的紧密联系所决定的。因此,只有…  相似文献   

10.
付琪 《前沿》2013,(7):199-200
随着文化的大发展,社会对声乐艺术人才音乐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声乐表演已经发展成集声乐技能与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为了适应这种趋势,高校的声乐教学形式需要创新和突破,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傩戏简述     
巴楚 《人大论坛》2014,(8):59-59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遍布全省各地。古代称贵州是“蛮夷之地”,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建制沿革、民族习俗等诸多因素,深受荆楚、巴蜀文化的影响。贵州在历史上较少受到各种外来干扰,又有巨岭恶瘴作自然壁垒,加之地处荆楚、巴蜀文化的交汇地带,使之成为古老华夏文化的天然储存地,多种地域文化的沉积带,留下很多古老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贵州傩戏傩文化。  相似文献   

12.
傩戏是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被称为当今戏剧的“活化石”。它的起源或形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更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掺杂在里面。从宗教蜕变成为戏剧,显示出傩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傩戏这一特有的文化剧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五柱四瓜是贵州土家民居正房(主屋)的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审美特征。土家人在建房选址、选料和祭奠祖师活动等方面,传承着浓厚的土家民风习俗。房屋装修集聚雕刻、绘画、装饰设计等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美观性和适用性,是土家族建筑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15.
正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融合的原始独特戏曲样式。傩戏自从流入民间,早已不仅是驱魅逐疫的巫术,更多地是一种即娱神亦娱人的祈福纳吉仪式。当今中国的江西、湖南、河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保存在安徽池州贵池地区的傩戏,即是古老傩祭的民间遗存。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古名贵池,是座千年历史古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虽然旧貌换了新颜,但依然可以找寻到许多岁月的留痕。当你走进古城的傩文化园时,就可以体会到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右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识,影响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的矍氏宗族的祭祖活动为例,对湘西土家族的祖灵信仰进行剖析,从中可以窥视土家族传统文化一斑。  相似文献   

17.
振兴戏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古老的戏曲艺术面临着观众流失、人才断档、剧种失传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振兴戏曲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舞蹈是一种富有动态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中,人体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舞蹈通过形体的表现来传承文化及理念;它不仅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而且还可以积淀古老的文化,传承延续民族的审美与风格;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参与社会生活,充满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舞蹈教育在舞蹈文化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舞蹈的艺术教育,在对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略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这是土家族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它对于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发展文化状况的考察,探讨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希骥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薄弱环节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5,(6)
新世纪以来,琼剧的日渐衰落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从文化竞争和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其衰落原因,指出在好莱坞影视等强势文化产品挤进我国文化市场的背景下,琼剧自身内容和形式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多元需求,同时从剧本主题题材、情节结构、戏曲唱腔、舞台美术、剧团经营体制等方面提出琼剧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