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玉霜 《传承》2009,(8):54-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问题的丰富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就与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普遍影响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同时,现实存在的种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念或做法、马克思主义在大众文化中一定程度的边缘化、时代性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等,也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知行并重、整体推进,返本开新、海纳百川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文艺思想阐述和解决了当代文艺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指明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其"新"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艺意识形态属性新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列宁提出了文艺的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文艺意识形态属性新内涵,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  相似文献   

7.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10,(1):126-128
<正>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如何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这一与实践和时代进步而获得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关键词,从三个维度论述了习近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是十八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证明,习近平已经成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二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三是习近平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观点,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9.
陈锋 《理论月刊》2009,(5):20-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及其实践相结合,实现它的大众化、群众化.同时,应当更加重视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注重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群众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三个命题的内涵、逻辑关系的分析,作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文章强调指出:第一,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是提炼发展理论、更新发展范式、走向科学发展;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实践宗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本性决定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实践价值的实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十八大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理论、发展动力、主体条件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总结概括和解读,进一步阐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为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存在问题的清醒应对,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是: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思想障碍;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现实基础;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以其鲜活的理论特色与人格魅力,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赵钰 《传承》2011,(14):29-31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更好推动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欢 《理论月刊》2007,1(12):11-14
科学发展观,是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伍揆祁 《理论月刊》2007,4(9):20-2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把斗争辩证法创新和发展为和谐辩证法,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来自其对理论自身的实质探索,即发掘其本真面目,以此来彰显理论价值;二是来自于现实需求,即探寻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以此来焕发理论生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需要我们在重视传统,也就是尊重我们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初衷的意义上,进一步探索具有新能量的、与当代的实践相对等的发展路径,以此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我国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1):92-9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分析姜喜咏在《探索》2007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重要任务,意义非常深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并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并能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的过程。目前,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受到了理论本身、群众主体、宣传教育,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大众化路径选择上应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宣传教育创新为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