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垄断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不仅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相适应。为了有效抑制行政垄断 ,立法时应考虑对行政权进行有效规制 ,充分运用行政指导的作用 ,设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
行政垄断是政府滥用行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排他性的控制,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对市场经济体制有着较为严重的破坏性.从法律上规制行政垄断,要建立和完善反垄断法体系.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明确行政垄断的各种表现形式,行政垄断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受害方提供较完善的法律救济手段.同时保证反垄断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行政垄断的产生、运行以及规制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行政垄断的产生是行政权力交易的结果、行政垄断的运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以及行政垄断规制法的行政法属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对行政垄断的综合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制行政垄断不能单靠某一部法律 ,须运用多种法律手段 ,综合治理。反垄断法、行政程序法、财税法、宪法等法律制度都可在规制行政垄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规制行政垄断的各项法律制度难以同时建立、同时完善 ,因此 ,不必拘泥于治标也治本的原则 ,可采取标本兼治、甚至先治标后治本、由标及本的方式 ,抓住机会 ,成熟一个 ,制定一个。  相似文献   

5.
法治博览     
《人民政坛》2012,(12):40-41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完善行政垄断规制体系金善明在2012年10月29日《学习时报》撰文《<反垄断法>能根除行政垄断吗》认为,行政垄断是指因行政权力滥用而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与传统反垄断法所规制的经济垄断不同,因属性不同而难以归入传统反垄断法规制之中。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违法行政行为,但因行政机关或依法授权的组织通常假以安全、国计民生等名义发布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而达至排除、限制竞争的目的,其表面上具有"正当性"且在既有法律框架下对此类违法行为缺乏有效救济,因而浅层制度设计无法彻治行政垄断,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完善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垄断法》第5l条对行政垄断法律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尚有两个重大缺陷,即法律责任形式单一和执法主体悖论。行政垄断能否得到有效规制,很关键和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责任制度。健全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制度具体包括建立有效的民事责任制度、完善行政垄断的行政责任制度、设置明确的刑事责任制度和完善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大鹏 《人民论坛》2013,(10):134-136
反垄断法中对垄断协议的有效规制,促进了自由竞争效能的有效发挥,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但是,通过辩证分析,对于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试图从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对其进行逐步完善,保障垄断协议法律规制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伟 《岭南学刊》2006,(3):52-55
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的表现。现行立法规制行政垄断尚存诸多缺陷,必须加强和完善反行政垄断法律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消解我国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9.
郑琳 《前进》2001,(6):44-45
随着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结束和多边谈判的开始,中国已经站到了 WTO的门槛。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还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存在,严重阻碍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垄断的特点、危害、成因及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规制行政性垄断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一、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及特点   行政性垄断,即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经济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合法的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产生于高度集中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行政权力滥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亦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反垄断法,现有的一些反行政垄断规定散见于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没有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反行政垄断法律体系。为了完善我国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行政垄断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是在西方国家放松规制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开始的,其改革措施与西方国家虽有某些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背景、规制目标、规制主体、规制对象、规制任务、规制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其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云泽 《桂海论丛》2009,25(2):49-52
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经营的特殊性要求,其改革一直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有很多与外国不同的约束特性,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之路是我国当前规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立法理念应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经济民主,应从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入手,规范程序,健全机构,借鉴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实施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反垄断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曹丽莉  刘筱 《理论月刊》2003,(8):131-133
自然垄断行业的低效率一直被归结于其垄断地位,所以必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其实,一定的垄断结构的形成也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政企不分,行政割据型的垄断,这些都不是垄断自身带来的结果。我们应当走出垄断的误区,对垄断企业行为进行改制,将市场机制真正引入垄断行业,以此来实现垄断行业真正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反垄断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反垄断法的出台迫在眉睫。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反对经济垄断的同时,还特别应当规制行政垄断,并且应当设立独立性、权威性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16.
行政垄断和反行政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反对行政垄断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适应国际经济规则的需要.应制定一部完善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责任,设立反垄断法执行机构,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7.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3,19(5):86-88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 ,其形成在我国是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原因的 ,其危害比一般的经济垄断更严重。经济领域的反行政垄断主要针对的是具体的行为 ,而难涉及行政垄断形成的根源。所以 ,在反行政垄断的斗争中 ,更应注重行政垄断行为的行政性 ,从限制行政权、规范行政权着手 ,将依法行政的几大原则落到实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依法行政都是消除行政垄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垄断行业激励性规制方式中,有创新意义的就在于逐步引入了行政合同规制方式,针对行政合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认真分析激励性行政合同的影响因素,并揭示行政合同的属性,总结规制机构在行政合同履行中的特权与限制,从而实现行政合同的法制化,以促进自然垄断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姜方利 《求索》2007,(9):101-103
行政垄断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文化背景,具体表现为人治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的滥用、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等几个方面,这些法文化因素共同促使了行政垄断的产生。为此,必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权力滥用到权力法定、从官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等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0.
李麒  苏泽琳 《长白学刊》2023,(2):108-118
平台数字化垄断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利用强大的先发优势和市场地位,通过资本优势、业务包抄、免费定价、恶意挖人等方式形成市场中的支配地位,进而实施的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虽然平台经济属于新业态和新模式,但其通过数据支配优势和资本优势获得支配地位并加以滥用的垄断本质不变,同样对良性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由于平台数字化垄断对市场的公平竞争法益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及侵害危险性,实施垄断行为的主体具有良知上的可责性,加之平台企业遭受反垄断处罚并不会实际威胁到其持续经营能力,因此非刑事手段不能达到对垄断企业的威慑效果。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垄断刑事立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只规定了串通投标罪而没有对垄断行为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刑事规制的局限。故应对固定价格、限定产量、划分市场、联合抵制和串通投标的横向垄断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算法共谋属于典型的应受刑法规制的数字化卡特尔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