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安理会中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是一种消极的权力,对否决权的使用虽然可以维 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核心利益,但是却体现出该国不足以在这一机制内获得足够的支持。否决 权的使用作为一种制度开放性条件与美国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共同构成了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 中影响力的因果关系。相对实力的变化使得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力发生变化,而 否决权的存在使得美国可以在实力相对衰落的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保住自己的核心利益。这两个 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影响力大体经历了从关键性的到实质性的再到关键 性的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周方银  梁媛姗 《和平与发展》2023,(1):113-132+156-157
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否决权机制自确立至今,已持续运转70余年,它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国际社会要求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的呼声长期存在,其中否决权机制常被列为改革的首要问题。近期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具有的“一票否决权”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22年4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76/262号决议,规定一旦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将自动触发联大召开会议的机制。尽管决议并未从实质上阻止五常对否决权的行使,但新增的联大辩论程序将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时所面临的外部约束和国际道义压力。在中美竞争加剧和俄美欧关系紧张的当下,联大第76/262号决议会对五常分别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理会的大国否决权是联合国成功的主要保障之一,这与安理会的形成、功能和组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尽管大国否决权遭到了攻击,但它有着一定的事实和法理依据。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联合国机制下,完全摒弃大国否决权的主张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蒙古欲加入联合国,蒋介石动用否决权予以否决;但第二次在美国压力下终未敢再次行使否决权1955年12月,苏联提出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提议。因台湾国民党当局尚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席位,故动用否决权将之一票否决。其实,《联合国宪章》本无“否决权”之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大国一致原则始终存在,这就证明这一原则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否决权既是大国的权利,也是它们赖以承担的义务。 对否决权采取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态度都是片面的。 安理会改革的难点在于常任理事国的扩大,而常任理事国扩大的关键,又在于否决权问题。 无论从历史或现实角度看,否决权是完全必要的。它的确立不仅对联合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自联合国建立以来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古欲加入联合国,蒋介石动用否决权予以否决;但第二次在美国压力下终未敢再次行使否决权。  相似文献   

7.
1989年7月底,法国倡议的柬埔寨问题第二次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印度尼西亚担任联合主席之一。与1981年7月在纽约召开的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不同的是,冲突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各方以及联合国安理会所有常任理事国的外交部长和联合国秘书长的一位代表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该会议在过去的12个月期间经历了柬埔寨和该地区各方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安理会否决权的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否决权是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不对称的结合。它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的反映 ,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世界秩序的有序化的渴望。它的发展是大国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真实写照。未来 ,否决权的命运则仍然受国际社会总格局制约。大国的态度依然是决定性的因素。改革是必要的 ,但是 ,回旋的余地有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联合国安理会2000—2010年通过的各项决议为基础,重点分析这一时期的世界主要安全问题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安全应对”(Security Response)。一般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的“安全应对”程序可以概括为:问题识别一达成共识一冲突管理,即联合国安理会将重要事项列入(尤其是长期列入)其议程,识别出一种“存在性”的安全威胁;在凸显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尽早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推动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建立;在冲突依然没有缓解的情况下,组织国际社会用维持和平或建设和平等方法进行冲突管理。本文第三部分试对联合国安理会的“安全应对”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事综览     
2003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通报了有关伊拉克拒绝与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有计划地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勾结的证据。12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外长和副外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出席了会议,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