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询问证人前的准备工作,这不是个新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做得已经完美无缺了。可能是因为询问证人是检察人员最通常也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做好询问证人工作,可以成竹在胸,反而忽视了询问证人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准备工作不全、不细、不透。  相似文献   

2.
证人提供的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为普遍的证据来源,询问证人是侦查过程中运用得最普遍的侦查措施之一.我国应细化保障证人权益的规定,规范询问证人的期限和笔录内容,并在询问证人时注意语言的文明合法、准确规范和简明灵活.  相似文献   

3.
询问证人是刑侦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侦查措施,在侦查破案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把握证人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询问证人的方法策略有助于指导公安实践工作。由于我国的询问证人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探究询问证人的基本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询问笔录是公安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依法制作的重要证据,本文从询问证人、制作笔录和审查证人证言三个方面提出了做好此项工作应主意的有关问题,以期引起同仁对严格执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询问证人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询问证人是侦查工作中使用最普遍的措施之一,不仅每案必用,而且是贯穿于案件侦查过程始终的措施。但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证人的范围、证人的责任、询问证人的期限如何界定,这些问题由于其重大的实践意义和处理上的艰难,一直是人们极为重视的课题。立足于我国实际,利用比较法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公安工作中,无论是侦察破案。还是查处治安案事件,都有一个询问证人的问题,而且是一项经常性的大量的具体工作。我国证人的范围极其,。泛,但对具体的某个人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以对某件事实来作证的机会却是很少的,往往是第一次。因此见到公安人员不免显得胆怯、拘谨,尤其是一般的工人、农民就更加紧张。所以,办案人员就要讲究询问的技巧,努力改变不利局面。首先。要从思想感情和环境、气氛上先与对方打成一片,消除证人的陌生紧张和戒备心理。然后,再转入正题,询问工作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宁林  潘星明 《人民论坛》2014,(1):143-145
专家证人拥有专门的知识、能力或者经验,在刑事司法中越来越注重证据说话的今天,建立专家证人制度是适应刑事司法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我国当前建立专家证人制度的基本思路为:一是明确专家证人的法律地位,二是明确专家证人的选任和作证程序,三是明确专家证人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8.
专家证人拥有专门的知识、能力或者经验,在刑事司法中越来越注重证据说话的今天,建立专家证人制度是适应刑事司法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我国当前建立专家证人制度的基本思路为:一是明确专家证人的法律地位,二是明确专家证人的选任和作证程序,三是明确专家证人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下旬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进行了两次“专题询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刑事法院卢班加案庭审过程中,被告就"法官对被告方证人进行询问的裁量权"提出质疑,具体涉及到法官的询问内容、询问形式以及被告方是否拥有对法官询问的问题进行质疑的权利等三方面裁量内容。审判分庭将该问题扩展至庭审中法官对任何证人进行询问的裁量权,从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两方面展开分析。"国际刑事法院第一案"的裁定内容与方法对其他司法实践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证人拒证”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人拒证作为一个消极的社会现象 ,对一国的司法实践乃至法治运作均构成了现实威胁。分析证人拒证的原因以寻求有效调控对策已非常必要。然而 ,证人拒证之成因是非常复杂的。从法哲学的角度看 ,证人拒证既关乎作证义务的正当性、经济性 ,也与一国的法治信用状况和立法的科学性程度密切相关。对证人拒证不宜采取简单的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草案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又新做出了八处主要修改,其中包括“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先予以训诫再拘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任严 《中国人大》2010,(13):19-19
询问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有关议案和专项工作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权就有关问题向列席会议的一府两院负责人提出询问。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纷纷效仿,相继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进一步充  相似文献   

15.
阿计 《人民政坛》2010,(8):33-34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是一种温和而谨慎的尝试,很可能引发地方人大询问、质询等案例增多,并最终形成常态化的人大监督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询问权发力     
阿计 《楚天主人》2010,(11):10-11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分组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向财政部进行了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议政史上尚属首次。随后,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围绕建立世博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主题,进行了该市人大常委会的首次专题询问;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就农村饮水  相似文献   

17.
询问权发力     
阿计 《公民导刊》2010,(8):45-47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分组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向应邀到会的财政部有关官员开展了"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议政史上尚属首次。借助此次"专题询问",似乎一向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人大询问权及其背后的一系列深层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公共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的分组会议上开展专题询问。有人认为这标志着“休眠”的人大询问权“复苏”。其实不然。在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每次审议议案或工作报告时,都有相关部门同志到各小组回答委员的提问,而各级地方人大也开展过各式各样的询问。之所以人们对人大行使询问权有种种不同理解,一方面是对询问发挥人大监督刚性作用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则是不论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对询问的规定都极为简单,  相似文献   

19.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3,(17):21-21
8月29日上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在长达两个多小时里,专题询问紧凑有序地进行,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甚至引发阵阵掌声。令人关注的是,这次专题询问规模大,阵容强。因为专题询问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亲自主持会议,副委员长中除一位外悉数到场,同时参加会议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20.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1,(13):15-15
6月28日,北京骄阳似火。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当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小组审议的形式对国务院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审计署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