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场勘查中,需要对许多痕迹物证进行现场拍摄,闪光灯由于便于携带而在现场物证摄影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总结出闪光灯在现场不同痕迹物证上的应用的拍摄方法与规律.从使用闪光灯进行痕迹物证摄影方面的应用入手,使闪光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进行打光,从而发现手印在浅色塑料上拍摄最佳的打光方法,得到最好的拍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场足迹是现场的常见的重要物证,利用拍照技术记录现场足迹是足迹提取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单侧光配光拍照方法,对一些残缺、比较模糊的现场足迹的拍摄存在一定的局限,而运用无线双闪光灯配光拍摄现场足迹可以取得更清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环形闪光灯是根据普通环形照明光源的特性,而专门为照相行业开发的一种专业照相照明灯具。以STARBLiTZl000型环形闪光灯照明为例,其具有照明时间短,亮度高,不灼伤物体表面,投射方向统一性、照明的均匀度高,成像清晰、影像细节丰富、色彩还原逼真、闪光亮度自动控制等特点。用途主要有对现场重点部位进行近距离拍摄,对小件实物物证进行脱影照相,对有色可见平面痕迹进行直接拍摄,对文件物证进行翻拍等,基本技法可归纳为常规照明法与特殊照明法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对于非渗透性光滑表面上的汗潜指印显现,传统的是使用粉末显现法、"502"熏显法和短波紫外线照相法等方法显现和提取,这些方法都是有损或准无损检验方法。环形闪光灯作为一种照相光源,既有闪光灯的特点,又有环形灯的特性,用它照明拍摄非渗透性光滑表面的汗潜指印是一种光学显现法,也是一种无损检验方法,在显现和提取过程中是一种首选方法。实验证实,利用环形闪光灯照明拍摄汗潜指印,可以获得其他光源无法得到的显现效果。根据环形闪光灯显现汗潜指印的原理,它同样也适用于遗留在非渗透性光滑表面上其他较小痕迹物证的显现和提取,这对基层刑事现场勘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粉尘足迹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不仅能够反映出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活动的轨迹:也隐含着大量的犯罪分子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身高等。侦查人员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发现、提取和分析,可以推断作案人的人身特点,从而为划定嫌疑人范围和确定侦查方向,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足迹利用的范围、价值取决于提取的现场足迹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中灰尘的减少,再加上足迹本身易被破坏且不可重复。显现、提取微量灰尘足迹已成为一个难题。因此,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利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寻求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拍摄方法是现场足迹的提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以常见的几种陶瓷地板砖上的粉尘足迹为样本,选用佳能G5照相机在不同的显现和配光效果下进行拍摄。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运用佳能G5照相机拍摄陶瓷地板砖上粉尘足迹时,在哪种显现和配光效果下拍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现场照相工作中,一些常见痕迹物证的无损提取在可见光照条件下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量照相实验表明,使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客体痕迹拍摄提取,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阴影拍摄法是利用光照在痕迹表面产生的阴影,清晰表现形态特征的一种加强反差的摄影方法。显示立体痕迹的关键在于配光。“阴影拍摄法”及“单底多次曝光法”拍摄雪地足迹有方法可遵循。  相似文献   

8.
纺织物上的微弱灰尘痕迹,如灰尘指印、足迹、尸体上的灰尘车轮印迹等痕迹,是物证摄影的难题之一。本文中运用"正交偏光轴法"偏振光物证摄影配光方法并结合"均匀布光法"、"分色法"等光学配光方法,对几种常见承载灰尘痕迹的纺织物检材,按其质料、纹线特点和颜色等进行了拍摄实验,实验中以"正交偏光轴法"为技术核心,辅之以不同的光照入射角、光照方向、曝光组合等技术条件,探索了显现固定这一类检材的配光和曝光的一般规律,成功消减了深色纺织物背景光斑,并显著加强了微弱灰尘痕迹的反差,获得纹线清晰的痕迹照片,对实战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刑事照相中在遇到光线不足和无法解决辅助光的情况下,巧妙利用普通平面镜拍摄痕迹物证,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足迹检验技术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从实战部门办案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无论是足迹的发现提取率还是检验鉴定率,与手印、枪弹痕迹相比都相差甚远,一些痕迹技术人员在现场勘验中不认真提取,检验鉴定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足迹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捺·立·平"训练法,是指在训练足迹识别技能时,以在平面穿鞋足迹中识别出赤足的足型结构特征为目标,按照先训练捺印足迹识别、再训练立体足迹识别、最后训练平面足迹识别的步骤进行足迹识别训练的方法。在2019年度秋季刑事科学技术专业2016级1、2区队《足迹识别》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捺·立·平"训练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证明该训练方法切实可行,能够让初学者在短期内掌握足迹识别技能并正确识别出足迹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现勘提取足迹的数量不少,但在利用上几乎只针对鞋底花纹,而缺乏对留痕人人身信息的利用,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勘人员对足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因此公安院校应加强足迹识别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支撑点、蹬痕、踏痕和足迹综合识别训练,每一步骤均按照先赤足足迹后穿鞋足迹的顺序进行训练。同时不管是赤足足迹还是穿鞋足迹,训练的次序均为先训练捺印足迹,再训练立体足迹,最后训练平面足迹。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课题无非就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足迹学研究课题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理论研究层面剖析,足迹学主要存在验证、丰富与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等相关课题;从实践应甩层面探讨,足迹学需要解淡的主要是应用广度与深度,以及信度与效度等若干课题。它们基本反映了今后一段时期内足迹学学科建设过程申需要解决与面临的重点与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碳足迹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宏观语境下,“碳足迹”成为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个热门术语.然而,学术界对碳足迹的概念内涵、测算方法、衡量单位及适用范围等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和述评,从终端消费和全生命周期两个方面界定碳足迹,以此与“生态足迹”、“碳排放”等术语相区别;其次,从产品、家庭、企业及类似组织、城市和区域、国家和地区等不同尺度对碳足迹的研究进行综述,比较了碳足迹测度的不同方法和标准,发现“自下而上”的生命周期评价和“自上而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尺度;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指出应尽快明确碳足迹的概念内涵,避免泛化和滥用,并尝试构建一种综合性的碳足迹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犯罪现场立体足迹的提取方法分为光学记录法和制模法,而针对立体足迹制模材料的研究方向进展情况提出牙科超硬石膏应用于立体足迹提取的设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足迹鉴定中,对于一些因某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不正常的步幅特征的鉴定,除了运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检验外,还应该运用一些定量检验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对具体案例中级差检验法的实验,分析研究了由于心理因素和步行速度的影响使步幅特征中各量值的变化情况,为此类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足迹检验中,必须认识到足迹是一个"信息系统",充分理解并发挥足迹各子系统在检验中的作用,摒除单一或割裂的检验习惯,变一维式检验为多维式的系统检验,从而实现足迹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侦查人员依据发案现场所留足迹,对足迹进行鞋袜分析、人身特征分析以及案情分析,并利用足迹分析结果,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进而发现、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但是,由于足迹分析技术的起步较晚,理论薄弱、分析方法落后以及提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足迹分析技术不能普及,应用甚微。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9.
足迹检验在中国大致分为五个时期:自公元2世纪以前至今经历了足迹检验的趋形发展阶段、足迹榆验专业的创建阶段、足迹检验定性定量化检验相结合的阶段、足迹检验定量化检验的定性模式阶段.现代足迹检验将检验走向标准化、定性化与定量化检验相结合、自动化以及建立全国足迹数据库等五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足迹足型特征分析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252名成年男性和女性赤足足迹样本,对足迹长、宽、跟宽等几种稳定足型尺寸和拇外翻角度特征量进行测量、计算,统计男女足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并利用t检验法对足长/足宽、足长/跟宽、足宽/跟宽等足迹足型特征比例关系的男女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为利用足迹分析性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