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正在明朝万历年间任首辅十年,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功绩赫赫,被世人尊称为"救时宰相"。晚明官场乌烟瘴气,腐败之风盛行,但在滔滔浊流中,张居正尚能操守自律。据史载,张居正被抄家时所查处的财产远不及宦官冯保,只相当于严嵩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对钱财不动心的人,却不能正确面  相似文献   

2.
湖北作家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出版以来,屡屡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也掀起了世人对一代悲剧改革家张居正的强烈关注,这部小说究竟有何魅力呢?  相似文献   

3.
正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不知不觉,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16年了。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去世了。人亡政息,在台上永远正确的张居正现在处处错误了。万历十三年正月初十,亲政的万历皇帝下旨,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同年三月,又"升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了。孔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用人的“六毋”原则石斌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历史经验,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当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他在用人上提出的"六毋"原则,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这"六毋"原则,第一条是"毋徒眩于虚名",即选用人才不...  相似文献   

5.
历史小说《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说:“明朝国家管理体制对今日中国的参照意义,远远超过清朝。”我读完《张居正》,感慨最深的是:在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改革要想成功,改革家用人就不能有丝毫偏差。  相似文献   

6.
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问世之后,张居正这个名字逐渐为世人熟悉。其实,这个名字在历史学界从来都没有被忽略过。褒奖他的人很多,反对他的人亦不在少数。自他死后四百余年,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攻击他  相似文献   

7.
自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发表以来,张居正的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便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熊先生的所作毕竟是小说家笔法,是旧史料的放大,离历史的本真尚有距离。拨开岁月的雾障,追寻“变法”的过程,论以当时的效果,揆之今日的眼光,则发现:张居正的改革其实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本身的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始进京为官,隆庆初年入阁,神宗即位后起任内阁首辅。张居正“通于识变,勇于任事”,富于改革精神,当国柄政之后“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明史·张居正传》),针对当时  相似文献   

9.
正"远看是条狗,近看却是牛。"过去,毕节市大方县的群众这样描述当地的黄牛,个头小、肉少、市场利润不高。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养牛挣不到钱的地方,如今却开了一个专门针对贫困户的"牛超市"。"牛超市"由对口帮扶大方县的恒大集团援建,位于大方县凤山乡杉坪村,占地40亩。恒大集团专门从东北、内蒙等地购买优质肉牛——西门塔尔牛,通过"牛超市"低价卖给贫困户。走进"牛超市",一头头西门塔尔牛个头高大,毛色红亮。负责"牛  相似文献   

10.
正关岭自治县把发展"关岭牛"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面打响了全县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把"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利用千家万户会养牛、善养牛、能养牛的群众基础,引入市场机制,培育能"杀"牛,能"吃"牛,能"卖"牛的市场主体,把"牛骨头"当着脱贫"硬骨头"来啃……当下,贵州关岭,一场通过"关  相似文献   

11.
上海辞书出版社将要出版《张居正讲评<论语>》这本书,我很感诧异。因为在我对张居正的研究中,无论是他自己的书信奏疏,还是《明通鑑》、《三编发明》这样的史书,均不见对此书的记载。询问编辑,告之所据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海内孤本,心下更为称奇。即请求编辑将  相似文献   

12.
正乐朋在《湘声报》上撰文指出:国家的典章制度,俗称规矩,要求社会成员一律遵行,没有例外。但在人情弥漫的古代中国,却因人而异。对平民百姓、底层小吏,规矩很硬,但触碰到权贵及圈内人,就硬不起来。以"改革名臣"著称的张居正,其铁腕改革的重要一项就是制"考成法":整肃官场吃喝玩乐的腐败风气。并立下规矩——无故到驿  相似文献   

13.
范睢让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0):45-45
明朝晚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张居正。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学问广博,品行高卓,为人精明练迭,善于创新。明朝万历年间,他担任首辅(宰相)这一重要职务,积极协助朝廷整饬吏治,重视选拔贤者,改革赋役制度,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清代政治家、维新改革派梁启超将张居正列为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六事疏》的人才思想胡鸣焕《陈六事疏》是明代中叶改革家张居正向穆宗皇帝的一道奏折,它全面反映了张居正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实施目标,人才思想是其精华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改革都涉及到吏治问题。无论是变法还是改革,都是在不改变原有剥削社会形态的前提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改革的道路同样多难坎坷,最后又都归于失败。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王安石被罢官后,仍得到朝野尊敬,即使同他的政敌,也有相当的友谊。而张居正则相反,死后两年,就被“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二人结局因何如此不同?那就是王安石大权在握时自律甚严,一生廉洁;而张居正却与之正好相反,他在反人家腐败的同时,自己却起劲搞特权、捞好处,为政不廉。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16.
正"‘关岭牛’的肉质非常鲜美,今天买了好些,让家里人尝尝鲜。"青岛市民吕峰称赞道。6月9日,以"阳光城阳·追梦路上"为主题的青岛市第十八届市民节暨对口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展在青岛市城阳区举行,来自关岭自治县的"关岭牛"备受青岛市民青睐。"‘关岭牛’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是中国‘五大名牛’之一,为贵州四大黄牛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他考中进士,授庶吉士,登上政治舞台。隆庆年间(1567——1572)入阁,万历初年起任内阁首辅,掌握了实权。张居正为了缓和当时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危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①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②整饬边防,改善民族关系。⑧清丈土地,打击豪强。④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张居正的变法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和他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刀,并大力提拔改革人才有很大关系。在他主持下,裁剪冗员达十分之二、三,罢去反对变法的官吏,选用拥护改革的积极分子,以扩大变法派的力量。他所重用的戚继  相似文献   

18.
正"鞭打快牛"是民间的一句俗语,讲的是"快牛"干活快还要挨打,"慢牛"磨洋工却不挨打,最终"快牛"觉得太不公平脱犁而逃。现实中,有的单位也存在这种"快牛""慢牛"现象:干活多的人往往出错的概率也大,就容易受到批评或处罚;干活少甚至不干活的人几乎不出错,也就不会受到批评或处罚,久而久之,不但消磨了认真做事人的激情,还带坏了单位的风气。这种不良习气也成为当下一些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  相似文献   

19.
分牛记     
正"分牛啦!分牛啦!"2015年12月24日,建昌县黑山科乡姜杖子村村部前面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作为驻村帮扶单位,中国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先期为部分贫困户提供的25头母牛已经到位。听说分牛的消息,乡亲们都赶来看个究竟。"大伙都知道牛该咋养不?我的经验是‘三定三看’。"分牛之前,中石化辽宁分公司特意从沈阳请来养牛专业户马文涛先"讲课":"养牛最好有固定人,这样能观察长势,有毛病及时发现。另外喂料时间、喂料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牛尾巴是个关键。"在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陈云把敌军比作一头牛,他抓住了牛尾巴,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为四保临江作战奠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