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社会管理的绩效,必须实现"法治"与"德治"两者间的兼容和共生。"法治—德治"针对的是社会管理的手段,而"人治—民治"针对的是社会管理的主体。现阶段的"法治—德治"是与"民治"相联系的动态体系。现阶段,那种能将"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间有机结合的"法德共治模式"是多项选择方案中最佳选择。在和谐社会建设平台之上,法德共治模式要得以运行,要求建立起一套可供操作的机制,以在运行环节上使"法治"和"德治"两者间实现兼容与共生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法治还是德治 ,都是历史的产物。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既是法治与德治内在统一性的要求 ,也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具体、历史统一 ,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经济基础 ,而不能脱离或超越这一基础 ;在此前提下 ,还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具体、历史统一 ,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与德治是实现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种治国手段 ,但法治和德治有各自的功能优势和局限。发挥法治的功能优势以弥补德治的功能局限 ,发挥德治的功能优势以弥补法治的功能局限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于丽红  陈军波 《行政论坛》2003,(1):44-45,78
在我国,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历史悠久,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所提的法治与德治在内容上是对传统法治与德活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本质、目的和指导思想等方面与传统的法治和德治存在根本的区别。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法治与德治仍然不是等同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法治不能代替德治,德活也不能代替法治。新世纪,在我国加入WTO,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据和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否则,既会影响法治进程,也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德治及其制度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思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方式的制度设计与安排问题时,关于德治与法治建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实,德治与法治是与特定的社会治理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客观上有着德治的要求,但是,由于这种社会治理是在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所以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德治。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属于法治的范畴,却在突出法治的同时排斥了德治。只有公共管理所预示着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才是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在德治建设中,关键是着力于制度安排上的德治,而不是寄希望于教育,可以通过德治化的制度建设来为人们的道德信念的生成提供客观保障。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的相互结合是一个政治学命题。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与德治的创新体系,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加强法治德治要依法行宪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强法治与德治  相似文献   

7.
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策略 ,是我党对治国理论的创新。通过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着重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考察了历史上法治与德治的经验和教训 ,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传统的对立、并置和包容观点,不能涵盖法治与德治关系的全部。"德法共治"是新时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最新定位。坚持"德法共治",必须立足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在发展演变中寻求法治与德治的内在逻辑,在现实关照中共同发挥德治和法治的作用,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9.
韩非在提倡法治的同时,也主张实行德治。他认识到人民是国富兵强的源泉和民心的向背是国家安危存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主张实行硬的一手时,也推行软的一手,只不过是刑主德辅而已。韩非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取信于民、利民、反暴政以及忠孝等方面。重温韩非的德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德治与法治间的良性互动,是贯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思想的关键。德治能够推动法治,但运用不好也会干扰法治,所以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目前我们国家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推进行业的自律。法治对德治具有能动作用,改革就是要通过法治来催生新的道德规范。当前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本身的机制尚不健全。要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把法治的理念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与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其实,关于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的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  相似文献   

12.
宋惠昌 《求知》2002,(1):13-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同时他还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个理念,并强调指出必须把它们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法治与德治、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本质上一致性的论述,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历史都昭示: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治国方略之真谛。现实国情和历史使命都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走法治与德治并举之治国之路,其立足点是现时代的中国国情、重心是治权、关键是创设强有力且互动的“并举”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行政论坛》2003,(1):41-43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治 国新方略。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条件,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和升华,二者不可偏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对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尤其要有深刻认识并坚决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理方略对一个单位的职工队伍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可以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不断凝聚单位职工的人心,增强单位职工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人心所向。法治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目标方向并对法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方来武  杨裕辉 《学理论》2013,(32):23-24
德治是社会治道的选择之一,尤其在强调法治的今天,我们也要树立德治意识,充分发挥德治的积极功效。德治对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精神引导作用,要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重建现代德治体系,丰富现代社会的治道选择。  相似文献   

18.
儒家德治思想再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治国方略的角度 ,概述了儒家“德治”治国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 ,介绍了孔丘、孟轲、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贡献 ,论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本文认为 ,封建国家的统治者长期运用的是“儒表法里” ,即表面上着重讲儒家的德治 ,而实际上仍然采用了部分法家的“法治”思想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儒家“以德治国”这个概念必须具体分析 ,不可简单地肯定 ,也不可一概否定。分析治国方略的是非 ,当然必须联系国家的本质、类型。但各种国家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 ,因而治理国家也就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应是治理国家规律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方 《理论探索》2006,(2):8-11
理解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应该把握住这样两个基本点:首先,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在法治的基本框架内展开,这是因为法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保证;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对法治建设又具有独特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既使我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完善法治的必要性。因此,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周莉 《学理论》2012,(10):58-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概念界定,阐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并指出了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