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君 《法学研究》2003,(2):113-121
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这个原则存在着自相矛盾、与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一致、过于严格限制受害人获得赔偿以及不能科学概括不同赔偿事项的特征等缺陷。在理论上 ,违法归责原则实际上把赔偿责任当成了评价责任和追究责任 ,而不是弥补责任。在事实上 ,它只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的归责标准之一。国家赔偿责任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受害人无过错或无负担损失的根据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的归责标准有违法标准、过错标准、结果标准、无过错标准及风险标准等五种标准形式。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以及"有权利必有救济"等原则已经成为民主法治国家的必然特征,它们构成了行政权力的根本源泉与限制,由于责任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必然约束,不受约束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因而这些原则也确立了行政责任的理论基础。其中,归责原则作为法的规范功能的集中体现,指导着具体法规范的制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行政责任理论的核心,所以这些原则也顺应着法治控权等理念。纵观法制发展史,沿着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演进的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归责原则发展的进程,也就标志着民事责任制度发展的进程,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就是以归责原则为基本线索而展开的。但与民法学界关于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的繁荣局面相比,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责任归责原则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如何确立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应确立哪几种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目前尚没有通说,这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严重相悖。因此,本文将借鉴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研究成果,总结行政责任可以采用的几种归责原则,最终提出我国适宜采取的归责原则体系,即建立一个包括过错、违法为原则,兼顾严格责任、公平责任等归责原则在内的多元化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确定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依据的根据或准则.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但在实践中,这一原则存在着不能统帅国家制度的归责标准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重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观点的介绍及评析,提出了应当在我国建立违法原则、过错原则和结果原则相结合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在经济法责任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任务是解决因违反经济关系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以通过规则来补偿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为逻辑起点,确立由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天平归责原则组成的综合层级归责原则体系,适应了经济法责任的灵活性并排除了对受害主体保护的遗漏,保证受害主体能够获得最大的弥补。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主观过错责任原则逐渐成为行政处罚归责原则的主流。世界各国均持行政处罚责任以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过失为必备条件的立场,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过错推定原则。我国行政处罚归责制度中规定的也是主观过错归责原则,但在认定主观过错时必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缺陷,有必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王姗 《法制与社会》2013,(28):14-14,20
有论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也应遵从传统隐私权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一般原则,以其他归责原则为特殊情形的例外适用。另有学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认定不能僵化固守以过错责任为主的传统侵权责任原则,而应当实行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作为民法中对侵权行为人追究责任的标准和依据,实质上是在设置一种损失承担和责任分配的机制。从损失、责任分配的角度出发分析应采取怎样的归责原则,应当沿着不同思考路径,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违反民事义务的性质决定了民事责任方式与归责原则。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多种侵权责任方式,其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赔偿损失一般适用过错责任,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恢复原状是赔偿损失的特殊方法,其适用的归责原则与赔偿损失适用的归责原则没有区别。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返还财产适用无过错责任(不问侵权人有无过错)。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与恢复名誉适用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侵权损害赔偿新的二元归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凤楚 《法学》2007,(2):103-110
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标准只能是“过错”和“危险”,而不能是“无过错”、“公平”等。“过错”和“危险”这两个归责标准,在涵义与性质、法理基础、目的与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又具有统一的社会功能和指导原则,因此,两者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现代侵权损害赔偿归责(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归责原则是解决环境侵权纠纷法律体系的基石。我国法律中的无过错一元归责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二元归责体系的优越性恰好克服了该局限性。因此,我国宜以二元归责原则来重构环境侵权归责体系,通过合理界定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以及完善免责事由来平衡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设定奸淫幼女犯罪的主观要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当前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传统意义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在“归责要素”意义上对刑法归责的要求;刑事实证学派引起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从“行为责任”到“行为人责任”的内涵转变;而现代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归责标准”意义上的新内涵:即形式归责标准与实质归责标准之间的统一。在新的视野之下,奸淫幼女犯罪主观要件的实体设定和程序设定决定着该罪保护幼女的特殊利益和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双重价值追求能否协调实现。  相似文献   

11.
泰国刑法典关于刑事责任的规定,内容涉及故意、过失、错误、责任能力、正当化事由、可以减轻处罚的具体情况等方面,理论基础深厚,归责要素丰富,体系较完整,为正确适用刑罚提供了立法保障,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借鉴泰国刑法典的立法经验,我国应加紧建立或完善刑事责任的刑法理论,以丰富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在刑法典中设专章规定刑事责任,以突出刑事责任的独立地位;科学构建我国刑事责任具体的归责要素内容和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归责是指归咎法律责任的根源,即决定某人对某种法律现象在法律价值判断上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关于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在此,笔者就各主流观点做一个归纳总结,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归责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证券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已进入规范性建设阶段,准确把握立法者意图,提高法律的运行效益,防范市场操纵,化解金融风险,就必须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归责原因、归责原则及其适用等问题进行研究,为法律正确适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完全否定特别认知具有刑法意义的观点,存在问题。认为特别认知只影响故意过失判断的观点,虚化了客观要件的判断。罗克辛客观归责理论和相当因果关系折中说虽然正确地看到了特别认知对客观要件的意义,但都没有准确找到特别认知的“作用点”,扩大了特别认知的作用范围。实际上,特别认知属于实行行为的要素,其功能在于为判断实行行为的危险性提供依据。实行行为的“有意性”为特别认知提供了归属地;实行行为的“危险性”是特别认知的作用点。按照这种理解,可以很好地厘清客观归责理论和相当因果关系折中说的混乱。   相似文献   

15.
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艳红 《中外法学》2011,(6):1216-1236
我国刑法学界近年对引进德国刑法理论中的客观归责理论呼声很高,然而,作为一种外来理论,客观归责理论自身有诸多值得质疑之处。客观归责理论实际是因果关系理论而非其自身定位的构成要件理论;它早已超越对归责问题的探讨,而渐至成为与可罚性概念相当的犯罪成立理论;它在"客观归责"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进行着"主观归责";它以模糊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为代价进行归责判断,从而极大地削弱了阶层犯罪论体系所具有的人权保障机能;它不是一个自洽的理论,而是统合了各种不同内容的混合体。解决我国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不必引进客观归责理论,相当因果关系说可作为予以借鉴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祁梁 《法制与社会》2013,(15):296+298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提供劳务方受害责任的归责原则规定为过错责任,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雇员受害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颠覆,所以对作为相对弱势一方的提供劳务方保护不力.所以,本文将通过对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归责原则的法律思考,提出完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颖文 《中外法学》2023,(2):521-540
因果流程偏离不是事实认识错误,不适用认识错误的处理规则,其本质是行为实施后具体因果流程相对于行为人的预见发生的偏离,属于故意犯结果归责的问题。错误理论对该问题的错误界定导致了分析方法的错误,引发了内在逻辑矛盾与标准的不明确性;客观归责理论主观视角的欠缺导致了归责评价的不完整性,造成内在逻辑矛盾和标准正当性危机。结果归责的本质是对故意既遂犯不法完整性的检验,内容是对主客观事实在规范范围内的同一性评价,方法是检验主客观事实的重合部分是否为禁止风险所包含。因果流程偏离的结果归责分析路径是,比较行为人认识的风险相关基础事实与客观实际发生的事实,对两者重合部分加以描述,以裁判者视角,立足行为时点,结合自然因果法则与规范保护目的,判断主客观事实的重合部分是否足以评价为创设并实现法所不容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立场之争,在不法论上表现为行为人的主观不法与行为的客观不法之对立,由此刑法归责的对象也一直在行为人与行为(包括结果和行为)之间徘徊辗转。罗克辛教授和雅科布斯教授虽然在归责理论体系存在差异,但在不法论上都坚持把重心放在客观构成要件方面,但是特别认知问题的存在,使得客观归责理论如芒刺在背。审视罗克辛教授在特别认知问题上的相关阐述,其可能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客观归责不"客观";故意判断客观化的实质是意欲要素客观化、不要论;法益保护立场指导的风险概念及其判断空洞化、实质化;客观归责理论自身缺陷导致解读结论差异化,体系自洽性和逻辑性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而针对特别认知问题,雅科布斯教授的角色理论、团结义务以及保证人地位等阐述不仅存在与罗克辛教授客观归责理论本质上相同的不足之处,也在评价规范依据、不作为义务的性质与范围界定、具体的适用规则等方面存有可质疑或商榷之处。置于我国刑法理论语境下,从明知这一角度考察,基于明知内容、程度等内涵的分析,并从刑法处罚范围、归责的责任分配和归责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特别认知者不进行刑法归责为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刑法因果关系的机能入手分析了因果关系理论中所存在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针对其不足和缺陷提出了客观归责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客观归责的不足和完善的方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