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经济增长,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其实质是产业结构中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的一个重构,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农转工"而发生.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彻底实现"农转工"的制度安排,主要表现在农转工的身份以及相关的利益问题.所以"农转工"过程中必然出现既有制度安排下的农转工的边缘化及二次边缘化问题.笔者认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从而实现实质性的保护农转工合法权益的根本方法是制度变革,建立一种没有制度偏好和身份标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要真正成为解决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助力器,就必须抓住农民工市民化这一核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包容和谐的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却长期处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对政治秩序的疏离,势必影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通过对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的现状探寻原因与对策,以期农民工走出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却长期处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要深入探讨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的现状,探寻原因与对策,引导农民工走出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5.
流动民工的边缘化问题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文秀 《求实》2005,(2):85-87
随着“新二元社会结构”形态的日益明显和分化 ,农民工成了城市里的弱势群体 ,成为处境艰难的城市“边缘人” ,他们的生存状态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韦倩 《理论学刊》2014,(1):60-63
"制度何以可能"的问题跟"制度如何起源"的问题虽有交集,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制度如何起源"是要回答最初的制度是如何产生的,而"制度何以可能"的问题则是要回答当制度产生后如何得以存在的。根据生物学的观点,起源可能仅仅来自于突变或变异,因此,事物的重要性不在于"起源"而在于"可能"。由于N阶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得从物质利益的视角去回答该问题是不合适的,而只能向人的内心去追问。制度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成员内心具有"可制度性",并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文献为人类内心的可制度性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但是,我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解释范式之上,而对农民工自身的文化逻辑分析相对不足。通过对既有小农行动逻辑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付华英 《唯实》2003,(12):77-79
在工业化进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在我国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的形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 ,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为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通过户籍改革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流动规模、生存状况、能否在城市中实现社会整合等是内生于制度变量的,是内生于国家、城市政府的人口控制制度模型的,是受城市政府制度性歧视或排斥性的影响的,是政府对流动和就业控制制度的一个函数。我国在有关农民工的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危机,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制度性排斥,如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使得农民工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被排斥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之外。我们在制定农民工社会政策时应禀承制度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运作逻辑,实现从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0.
邹农俭 《湘潮》2007,(6X):1-4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处理好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昆山等地的实践已经证明,应对农民工问题要靠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涉及农民工的基本制度建设有:建立、健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工的双向流动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构筑农民工与流入地城市的协调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要落实这一制度,首先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为此,必须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身份转换,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着力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二元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城市社会中仍普遍地存在,农民工还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完全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公平就业仍是一种“理想状态”,其择业面受到很大影响。解决我国农民工就业要重视吸取世界上有关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法律法规,把农民工就业问题上升到法律层次加以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利益,为了规避代表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人的“经济人”消极行为,必须绕过户籍制度障碍,建立中央统筹的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乡村城市环境发生了11个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在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等三个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在指出所发生的变化后,对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58年,中共对南共联盟纲领草案的批判,是中、苏两党在政治上的一次“合作”。中共参加对南共联盟纲领草案的批判,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具有冷战时代的特点。批判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批判纲领草案的“修正主义”观点。对于这次批判,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原则是诉讼民主和诉讼文明的体现。作为一项确定和保障被告人诉讼地位的基本准则,该原则已为各国普遍承认。无罪推定原则是一种可反驳的推定,推翻该推定须有充分的相反证据。诉讼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及人权保障理念是其主要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这种贷款形式在我国农村的许多地方都无法顺利开展起来。本文用两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讨论了该贷款形式无法开展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地区间农村内部贫富差距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学术界对这些差距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这些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方面都未取得共识。本文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及开支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从城市、城镇、乡镇企业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等方面来说明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潜在可能。以便唤起大家对西部农村的关注,对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数量从少到多,素质从低到高,足迹遍布全国。他们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推动了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却遭遇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去权,未能成为所在企业、社区、城市以及主流文化的“主人翁”。只有通过制度、法律和利益相关者的赋权,自身增权,农民工才能真正享受到各项合法权益。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由之路。赋权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江 《学习论坛》2003,(12):20-21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二者有着各自的特征 ,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 ,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