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莫言小说《酒国》中有大量性叙事,包括酒神精神再书写和性欲异化。性欲异化主要表现为情感错乱、"食欲"异化和性对象泛滥三个方面。莫言通过对多重异化的描写来实现人性反思,包括性欲异化书写中对"泛滥"的批判,对人类在寻找自我主体时焦虑的思考,以及对人性中的冷酷性、嗜血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是一篇典型的运用幻觉、幻化艺术而构成的作品.小说虚实结合、显隐相依,迷离惝恍,达到了艺术的假定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莫言以其特异的感觉及感性化的语言描绘把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拉入一个共予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作叛逆和颠覆传统伦理的典范,但究其深层原因,审视其生存真相,会发现她们深受子嗣至上、男尊女卑精神桎梏的束缚;她们被传统贞操观念、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极度压抑;同时她们对男性依附性的意识也根深蒂固。通过她们的突围及其困境,莫言洞微烛幽,深刻批判了女性长期以来受到男权压迫的事实。莫言用他的作品证明了男性作家描绘女性情感、揭示女性命运的可能性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从"我奶奶"到"母亲"再到"姑姑",莫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都行为泼辣、敢做敢当,从传统习俗来看,其行为不符合传统认知,甚至可以称得上叛逆。但是,她们内心却有各自对爱情、生活、事业的独特认识和坚守。但在其作品中,"我奶奶"终究还是一位符合男性审美和对女性美好期待的女子;"母亲"则凸显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是一个承载着时代变迁仍旧不折不屈、仁爱宽厚的地母形象;"姑姑"身上的职业标签、人性的本真则超越了其性别身份,让莫言的创作实现了从"写女人"到"写人"的转变,这其中既包含了时代的价值观,也反映了莫言本人对人生、对生活认识的变化,亦是他创作日臻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莫言关于饥饿、孤独、屈辱、恐惧的童年记忆是其小说创作的丰富库存;莫言创作的三十多年跨越了天马行空、大地歌唱和灵魂忏悔三重境界;其小说文本对于女性的赞美,表现出了作家的男性视角,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来看,这是俄狄浦斯情结中恋母情结的表现。这种情结的萦绕,总是使莫言的作品潜含着温情和对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莫言一直对描写女性的泼辣活法、强悍生命力情有独钟,也写出了故乡女性的泼辣和强悍民风。他擅长将生命意志、爱恨情仇写到极致的笔法,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旨趣,使其作品具有了特别的震撼力,也道出了民间道德的复杂与微妙,从而赋予其作品"重新认识‘国民性’"的文化意义。另外,莫言特别关注泼辣女性的命运,这与他的早熟心态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江文学虽然不属于基督教文学,但是大江初期作品与《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物关系结构上,大江初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圣经》中以耶稣为中心的多元性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这也是大江文学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警院的新警培训要求学员受到警务知识、警务工作程序、法律知识、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学、心理学和多元文化等知识的全面教育,以及警务工作实践技能、专业判断和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技能等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非常重视对学员个人操守的培养和要求,着力培养学员的忠诚、公正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尽管昆州警院的新警训练模式与我们新警培训模式存在差异,但由于各国警务工作具有很大程度的相通性,因此昆州警院的新警培训模式及其做法对我们新警培训教学也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言从他所固有的"民间立场"出发创作出的众多作品中,一直饱含着对于故土、故土上生活的农民和母亲的饱着着强烈感情。莫言对"故乡"和"土地"的情感和对母亲的情感具有相似性。文章以此为中心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勾勒出莫言小说中"高密东北乡"的变化及其反映出来的莫言生命哲学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这些变化考察莫言对中国现代化的反应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的"白虎山学道"一章中,"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异国女勇士形像,批判和鞭挞了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作品取得的成功与作者运用对传统文化的"改写"手法密切相关。本文从"改写"的表现、"改写"的原因及"改写"的艺术价值等方面,对作品"改写"手法的运用予以客观的研究剖析。笔者认为,不论是作者"有意识改写"还是"无意识改写","改写"的意义与价值不容低估。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策略,更是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界定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乡土小说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独特魅力的来源,在于莫言对故乡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外在体现,就是充满地方特色的语言表达和对故土的人、事、物淋漓尽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小说里塑造了一系列民间奇女形象,她们具有传奇性的特征和经历。莫言笔下的民间奇女,常常是以视觉化的身体出现在叙事者或故事角色的叙述里的,她们是作为男性的欲望对象存在的。但莫言并不忘挖掘她们身上的精神质素,如本真的情爱冲动、侠气等都是她们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对于民间奇女,莫言的处理方式是暧昧的,一方面他深深被奇女吸引,因此奇女有时得以逍遥和逃逸出既有的性别权力格局;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一种恐女症,有时又囿于既有的性别权力秩序,在文本中对之实施隐秘惩罚。  相似文献   

14.
《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堪称莫言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颠覆历史是前两部作品的显著特征 ,而到了莫言近作《檀香刑》却吞噬了这一审美特征 ,走向取媚世俗的趋向。本文试图分析这一美学走向及其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纠正关于新文学不过是对西方文学的摹仿而中国传统文学才是中国人独创的偏见,正如西方以这种偏见对待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而最终发现这一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无比辉煌一样.诺奖对当代的钟情必然会带来对现代的重估.当然,莫言的幸运及其文学天才是其获奖的内因.他将高密东北乡当成中国乃至人类苦难的缩影,创作技巧的繁多及文学语言的繁丽,使其区别于一般的乡土文学.莫言并不是正统儒道传统的文化承担者,而是在寻根中张扬了东夷文化的原始感性与高密民间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在发表初期受到了政治批判。邓晓芒和张清华运用"新历史主义"等理论对小说进行了客观分析,传统的社会学与艺术风格的分析在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性别话语"中,主要包括女性和生殖崇拜、女性形象与女性命运、性别政治研究。从邓晓芒的研究到性别话语,这些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延伸并强化了作品的意义,拓宽了我们理解小说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莫言小说在继承拉关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根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其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量运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实。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新得主多丽丝·莱辛不仅在其史上迄今为止最长寿,也是住创作了相当数量科幻作品的获奖者。莱辛的科幻作品多源于生活给与她的灵感,与其写实作品一样,她在其科幻世界中倾注了自己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在某种程度上,莱辛在其科幻世界中继续着她的写实创作。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历史的改写,帮助科幻小说获得了主流文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小说存在着感觉崇拜倾向。在莫言笔下 ,感觉不仅是小说描绘的内容 ,也是作者完成叙事的手段。他注重感觉、崇拜感觉有着深刻的意识形态目的 ,就是要借感觉的相通来完成对历史断裂的弥补。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天才型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和张天翼的政治童话作品摆脱了政治说教和单一图解的窠臼,赋予此类型童话生动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他们从儿童视角出发,以游戏精神表达严肃主题,巧妙地将其政治倾向与理想溶解在儿童可接受的范围内,使之充满了童趣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