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和牛群净化李春莲,李性明,杨周华(兰州市城关区畜牧兽医工作站730030)1奶牛饲养概况兰州市城关区截止1993年下半年共存栏奶牛2179头,其中成年母牛1312头,育成牛662头,犊牛205头。共有10个奶牛场,64个奶牛...  相似文献   

3.
奶牛注射破伤风抗霉素过敏一例基本情况我县天度乡天度村王某饲养1头奶牛。于1989年9月25日早6时许顺利产1母犊,上午8时左右应畜主之邀给母牛肌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万单位,给犊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注射后约20分钟,犊牛无异常表现,母牛则突...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的试验、研究,证明弱毒对犊牛接种的安全性与免疫性之后(见本刊1984年第2期),我们扩大了对不同品种、年龄的肉牛和怀孕奶牛的安全性及免疫性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陕西某奶牛场犊奶牛群中流行一种以高热和持续腹泻为特征的疫病,患病奶犊牛死亡率最高达45.8%;成年奶牛感染仅表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或腹泻,不引起死亡。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省8个县(市)的296头奶牛、177头水牛及12头黄牛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发现6个县(市)的牛有隐孢子虫的感染。奶牛感染率为5.3%~28.8%,其中某牧场1岁以下犊牛的感染率(46.7%)高于1岁以上午(23.9%),3、4月龄犊牛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60%)高于4月龄以上的犊牛;水牛感染率为6.6%~40%;黄牛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以牛粪中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小鼠成功,从而证实牛的隐孢子虫在同一宿主纲内不具有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五泉奶牛场发现奶牛前后盘吸虫病兰州市的奶牛过去未发现寄生前后盘吸虫。1990年3月和10月,五泉奶牛场2头奶牛因瘦弱停产而被宰杀,剖检发现瘤胃壁有大量石榴子样虫体寄生,计有2000多条。1990年11月,1头4月龄犊牛瘦弱死亡,剖检见瘤胃壁寄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地区奶牛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口腔、鼻腔粘膜溃烂,便血,胃肠粘膜出血、脱落,致死率极高。其中西滩奶牛场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共产犊牛94头,死亡93头。为此,我们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感染所致。(一)材料 采取包头市合作奶牛场西滩分场2头新生犊牛发热期的血便、粘膜,无菌离心处理后作接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犊牛下痢是常见的犊牛疾病 ,以往多用呋喃唑酮 (痢特灵 )、磺胺咪、氯霉素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因反复多次使用 ,疗效不理想。笔者试用庆大 小诺霉素 (江苏动物药品厂生产 )按体重 3mg/kg肌肉注射 ,治疗犊牛下痢 3 2头 ,全部 治愈。病例 ①犊牛出生后第 3d ,开始拉稀 ,食欲停止 ,体温40 .2℃ ,心跳 10 2次 /min ,呼吸增快 ,鼻镜干燥 ,被毛松乱。病初粪便呈黄色 ,后呈黑色水样 ,并夹有黏液。口服痢特灵及肌肉注射氯霉素 2d无效 ,改用肌肉注射庆大 小诺霉素 ,每日 2次 ,连用 3d痊愈。②母犊生后第 4d出现拉稀 ,粪便呈褐色水样 ,…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用本所研制的菌痢康生物活菌制剂,对61例犊牛下痢和36例乳牛腹泻病牛进行临床疗效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本试验在都匀市奶牛场和贵阳市乌当奶牛场进行。这2家奶牛场存栏荷兰黑白花奶牛1500余头,年产犊牛170余头。据调...  相似文献   

11.
1989年4~8月,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高林屯种畜场七分场的犊牛群中,发生了以血尿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犊牛钩端螺旋体病。(一)发病情况 该分场共有2~10月龄犊牛283头,其中蒙贝利亚犊牛62头、西门塔尔犊牛81头、科尔沁型犊牛140头。发现血尿犊牛18头,9头治愈,9头死亡(其中蒙贝利亚犊牛4头,西门塔尔犊牛2头、科尔沁型犊牛3头)。发病率为6.36%,致死率为50%。  相似文献   

12.
看了《中国兽医科技》1985年第3期上马鹤松等同志写的“与犊牛先天性瞎眼病病因探讨》一文作者商榷”一文后,颇有感触,在此也谈点浮浅的看法, (一)对马鹤松等同志商榷意见的补充 首先是病名的提法:在实践中,瞎眼病除犊牛发生外,3岁以内的青年牛,特别是青年公牛也屡见不鲜。就犊牛而言,除先天性瞎眼者外,生后数天或一月左右瞎眼者也有。故“犊牛先天性”瞎眼病的提法欠妥。根据我们所做的工作来看,牛瞎眼病的症状很像青光眼,即两眼同时突然失明;眼球突出;瞳孔散大呈  相似文献   

13.
1989、1990年我们对西安市部分奶牛场所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布氏杆菌病、牛白血病、牛蓝舌病均为阴性,而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高达28.31%,在这些牛场中常有流产、犊牛关节炎、犊牛肠炎等病例发生。采集流产病料,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出2株衣原体(CCS_(10)株和CCS_(15)株),未分离出相关致病菌。分离株接种鸡胚卵黄囊能致鸡胚规律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明显病变,卵黄囊膜涂片镜检能观察到大量原生小体。代表株CCS_(15)  相似文献   

14.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前言 犊牛下痢在欧美称为新生犊牛下痢(Neon atal calf diarrhea)、白痢(White scours)或冬季赤痢(Winter Dysentry),并在很早以前就有所了解。近几年来,在日本各地才不断发生。由于此种犊牛下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虽有治疗效果,但即使恢复以后,饲料报酬极低而成为“僵牛犊”,所以经济受害是很大的。尤其对于专门经营犊牛的畜主而言,就成为很重要的疾病之一。可是,关于其病因以前虽明确认为除饲养环境和饲料等原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扬州市郊奶牛场共检查奶牛229头,其中成年牛164头,1~2岁的犊牛65头,查获艾美尔属Eimeria球虫12种:牛艾美尔球虫E.bovis,邱氏艾美尔球虫E.zuerni,加拿大艾美尔球虫E.canadensis,椭圆艾美尔球虫E.ellipsoidalis,阿拉巴艾美尔球虫E.alabamensis,皮利他艾美尔球虫E.pellita,亚球形艾美尔球虫E.sabspherica,柱状艾美尔球虫E.cylindrica,奥本艾美尔球虫E.auburnensis,怀俄明艾美尔球虫E.wyomigensis,拨克朗氏艾美尔球虫E.bukidnonensis,巴西艾美尔球虫E.brasiliensis。球虫总感染率37.16(87/229),成年牛感染率26.96%(48/164),犊牛感染率66.75%(39/65)。  相似文献   

17.
松本英人曾对山羊胃电进行了研究。Тарнуев运用胃电图机记录了病理状态下犊牛真胃体表胃电图。Ruckebusch观察了绵羊胃肠的生物电活动。但有关奶牛胃电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探索了奶牛的生理胃电活动规律,为深入研究奶牛病理胃电特征和临床诊断奶牛胃病提供了客观指标。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系兰州铁路局奶牛场饲喂的黑白花奶牛,经临床检查,其体温38.5±0.3℃;呼吸23±2.9C/M,心率66±6C/M;瘤胃蠕动1.8±0.6C/M,持续时间18.9±3.2S,网胃蠕动1.4±0.4C/M。全部实验动物均须于试验前禁食1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安地区流行的奶牛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从死牛和病牛肠内容物分离卵囊,作光镜、电镜及不同染色标本镜检。用牛体分离的虫株接种雏鸡、雏鸽、小鼠、犊牛等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传递试验。对自然死亡牛和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在病牛粪便中查到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隐孢子虫,大小为2.5~6.0μm或3.5~6.0×2.5~4.5μm,其感染率:犊牛为75.40%,青年牛为6.25%,成年牛为29.36%;发病率分别为50.80%、0%和27.52%。球虫(E.bovis、E.brasiliensis、E.cylindrica)感染率:犊牛为7.34%、青年牛0%、成年牛2.13%。参与生物学试验的动物均发生感染,雏鸡和犊牛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小鼠和雏鸽呈隐性感染。病理学变化、实验动物与自然病例一致,均以肠道为主,其他脏器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1987年6月,重庆市前进园艺场的生长奶牛发生了以惊厥或晕厥、角膜混浊,两眼瞳孔对称性散大,对光反应弱,严重者完全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病症,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患牛血浆中维生素A含量测定,证实这群牛患了维生素A缺乏症。 (一)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奶牛225头,其中成牛132头,青年牛28头,育成牛43头,犊牛22头。1986年,当地青饲料生长不好,全场收贮越冬青干草只占常年收贮量的64.39%;青  相似文献   

20.
犊牛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严重影响着犊牛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给养牛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1990~1992年,我们应用亚硒酸钠VE对我场犊牛腹泻进行了治疗和预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亚硒酸钠VE注射液,每支10ml,含亚硒酸钠10mg,VE500IU,上海市兽药厂出品。 2.试验牛及分组:治疗组:将本场犊牛经临床诊断为犊牛腹泻的98头分为3组:1组30头,2组39头,3组29头。预防组:98头妊娠母牛及其所产犊牛54头。对照组:选择未经注射妊娠母牛所产的犊牛95头,不内服和注射药物,饲料管理与预防、治疗组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