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法律视野中的农民工工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被拖欠工资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欠薪之痛,实为社会之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劳动法》的核心内容,我们应从制度上、管理上去完善和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从根本上防范拖欠民工工资这一痼疾,保护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民工“自我救济式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工实施“自我救济式犯罪” ,不可否认其中有个人品质问题 ,但也必须注意到犯罪现象背后的非个人因素 ,包括社会的不公正、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政府对民工正当权益保护的乏力 ,尤其是民工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等问题。因此 ,要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除了加强对民工市民素质的培养外 ,政府和社会还须从改革户籍制度、规范用工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转变管理方式等方面来减少民工的不公正感、被歧视感和相对被剥夺感 ,保障其合法权益 ,防止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进行自我救济  相似文献   

3.
民工实施“自我救济式犯罪” ,不可否认其中有个人品质问题 ,但也必须注意到犯罪现象背后的非个人因素 ,包括社会的不公正、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政府对民工正当权益保护的乏力 ,尤其是民工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等问题。因此 ,要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除了加强对民工市民素质的培养外 ,政府和社会还须从改革户籍制度、规范用工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转变管理方式等方面来减少民工的不公正感、被歧视感和相对被剥夺感 ,保障其合法权益 ,防止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进行自我救济  相似文献   

4.
拖欠农民工工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而我国立法对欠薪行为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和制度,再加上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农民工追讨欠薪十分艰难。要从法律法规体系上来遏制源头的拖欠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民工工资合法权益,使得执法保障中的有关法律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同时建立及完善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加大制裁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5.
民工“自救型犯罪”是指当民工的生存、定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以犯罪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权成本过高、保障机制缺失、心理失范、法律知识匮乏等是民工“自救型犯罪”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健全立法和加强执法,将民工纳入科学的社会保险体系.关注民工心理健康,加强民工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6.
田珍都 《工会论坛》2004,10(2):15-16
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但目前民工普遍受到严重的不公平待遇.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应着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四种体系劳动中介市场体系、会员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沈光泽 《工会论坛》2005,11(4):36-37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高校教育工会的基本职责。要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民工权利、劳动权利及经济权益、精神文化权益。当前在维权中存在着观念性、政策性、机制性、体制性障碍。要通过组织源头参与、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各种有效途径进行维权。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工已占职工队伍15%,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他们已成为我国职工队伍的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被侵害问题,已日渐凸显,局部甚至构成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按《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着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愈演愈烈,严重践踏了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严重破坏了劳动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对法律的公信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应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规定的形式进行立法,构建专门的民工工资支付法律制度,用法律铁腕整治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关系已初步形成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法制化的格局;劳动权是一种弱权利;劳动权状况堪优,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劳动者合法权益最突出和集中地表现为劳动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是工会维权的最有效的突破口;通过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能为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所有者权益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