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兵团三建十一农场农三队,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铄,忙忙碌碌的老人。他就是农三队“首富”,退休工人石寿山同志。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14日,一位曾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呕心沥血的革命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就是郭述申同志。 郭述申同志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二十八军政委、红三十一军政委、中共  相似文献   

3.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12004年,一位离休干部病危。弥留之际,老人拉着一位女同志的手,流着眼泪说:“谢谢你对我的精心照顾,我们全家都感谢你!”这个令老人如此感激的人就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处处长吴雅琴。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15年来,吴雅琴用女性的细献、军人的刚毅、法官的严谨和党员的忠诚,谱写了一曲“情系夕阳,永不言悔”的奉献者之歌。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0日,黑龙江省肇东市贸易局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一位78岁的老人眼含热泪,心潮澎湃地在庄严的党旗下光荣地举起右手,用颤抖的声音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仪式结束后,老人好像还没有从无比激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他涨红着脸,不停地对身边的同志说:“今天我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终于实现了追求50年的夙愿……”有人请他谈谈这漫长的沧桑经历,老人陷入了往事的追忆中——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8,(23):57-57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贺兰县中心敬老院院长王彦福同志五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情关心、照料了100余位五保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专程拜访了著名的红色文献收藏家“红石斋”主人奚景鹏先生。 探访“红石斋” 奚先生今年74岁,1990年从铁道部工业总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的任上退休。老人清癯雅正,既有老政工干部的清正严谨作风,又有收藏学家渊雅深厚的风度。当他  相似文献   

7.
1994年的清明,张大庸同志与助手巩书民、宋桂芹在北京访问了饱经风霜的革命老人罗章龙。 罗老虽已年近百岁,但精神尚好,热情,豁达、讲话很幽默、头脑清楚、记忆力很好。会面后,罗老说:“非常欢迎东北的同志到我家来作客,今天是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和故人的日子,我们共同畅谈党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现将他们的采访整理稿刊发于此,从中可以窥见建党之初的东北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在《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与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抓党校功能建设方面再次坚定地突出了“两面讲”、“抓两头”的科学方法论精神,精辟地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校要从严治校加强教与学的管理。众所周知,党校功能的落实就是性质的实现,而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功能的科学定位。如果从1923年冬刘少奇、任弼时创办安源党校算起,中共党校风雨兼程已整整76年了,如果勉强算得上是个历史老人的话,那么这个“历史老人”正在告诉我们说:…  相似文献   

9.
2000年元月的一天上午 9时许,省纪委信访室的同志正在上班,“吱”一声门响,走进一位拄着拐杖,年近七旬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在水泥地上:“求求青天大老爷,给老百姓做主……”   这位老人随即被扶起来,坐在沙发上,声泪俱下地控诉起绥德县张家砭乡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柳绥利乱卖土地、贪污公款、横行霸道的累累罪行。   柳绥利的问题立即引起省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明确批示:“责成绥德县委尽快查清柳绥利的问题,平息民愤,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接到省纪委的批示,县委、政府、纪委、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干部家庭,也是一个不寻常的老革命家庭。在西间屋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半身像,这是1980年,老人在应邀参加刘少奇同志追悼会时,王光美夫人送给他的。这位老人在革命生涯中,与少奇同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刘少奇同志的老卫士长、太原重机厂已故的离休干部李常有。  相似文献   

11.
84岁的林萍老人这几天病了,饭不爱吃,觉不愿睡。吉林市北山公寓的护理员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她想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可老人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说话、护理员找不着能使老人开心的办法,就想起一个人来:“让你姑娘来看你吧。”林萍老人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志领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来了,拉着林萍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得知老人头晕、腿抽筋时,就马上到医院给老人买来药,侍候老人把药服下去。周围的人看到林萍和她又说又笑的,都高兴地说:“姑娘,你这几天没来,老太太惦记得够呛。”林萍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2.
1996年5月,在山西朔州市举行了纪念朔县解放50周年隆重而简朴的庆祝活动。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受到人们格外的欢迎和尊重,他就是当年“神(池)朔(县)抗日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原中央气象局局长兼党组书记饶兴同志。在北京白石桥中央气象局大院里,我们找到饶兴老人的家。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院落─—一排再平常不过的平房,房前的小院子里是老人亲手栽培的几种花卉和蔬菜……从采访中我们得知,饶兴同志1910年3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金并区石湾镇新扩村一个多子女的贫苦农民家庭。他幼时天资聪颖,深得老师的赏识,但终因家境贫困,…  相似文献   

13.
“说句心里话 ,我也不傻……”偶然间 ,我便与郁钧剑同志唱的这首歌有了不解的情结 ,在成千上万的歌曲中 ,我惟独把这首唱给军人的歌的歌词背得滚瓜烂熟 ,时时挂在嘴上 ,有几句歌词几乎成了自己的口头禅。这首歌词(准确地说是这几句歌词)伴随我走过了4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历程 ,它使我有了搪塞他人的理由、安慰老人的话语、调节自己情绪的“佐料”。细想起来 ,真是应该好好感谢这首歌的词作者和郁钧剑同志 ,是他们给予了我这块“钢” ,我才把“钢”用在了刀刃上。最初用这块“钢”是在自己接到去纪委工作的调令的时候。那时寒假刚过 ,从教1…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夏日的早上,天气闷热。在丰台区永善社区文体路上,一位老人缓缓地走到路边的一辆军用卡车旁,向驾驶室里的战士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小战士“噌”地跳下车,还了一个礼。这位老人说:“小同志,路边儿不能随便停车,影响交通呀。你是解放军,人民的榜样,更要以身作则不是?”小战士跳上车,把车挪走了。这位老人名叫郭庆云,是永善社区环境秩序劝导队发起者之一,被居民称为劝导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1980年盛夏,武汉三镇骄阳似火。汉口鄱阳街上一如往常,车来人往,人声喧闹。上午9点35分,一组车队向鄱阳街驶来。其中一辆普通型号的面包车突然离开了车队,驶到139号“八七会议”会址门前嘎然停下。车门打开,走出一个身材矮矮实实的老人。“啊!是小平同志!”人们惊喜地叫出声来。邓小平身穿短袖衬衫,满脸微笑,径直步入会址  相似文献   

16.
王林育 《党史博览》2001,(5):34-36,39
彭真同志的夫人张洁清,现年86岁。在我们的再三要求下,终于打开尘封的记忆,讲述她坎坷不平凡的一生。回忆起她早年的革命经历,和彭真50年恩爱的婚姻生活,以及“文化大革命”中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老人那洁净端庄的脸上,始终是一片如水般的宁静……  相似文献   

17.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我给邓小平同志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惟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记得最清楚的“病”…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改制莫寒老人心编辑同志: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不少原国有工业企业纷纷改制,或成为股份制企业,或成为民营、私营企业。企业改制是改革的需要,本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些团场,一大批离退休老人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受冲击者,如:老人去世后的后事处理,就成了不少健在老人心中的痛。前不久,某企业的一位老人去世,老人的惟一女儿转岗后到农业连队承包土地,老人的女儿在料理老人后事时找到原工作单位,单位领导说:“老人是原来团办企业的职工,现在企业改制了,属私人企业了,我没有处理老人后事的义务。”万般无奈,老人的女儿找到团里,在团里的干预下,团从另…  相似文献   

19.
见证周恩来“蓝天情思” 第一次见到王伏林老人,是为纪念周恩来的94诞辰。那天到场的有周恩来的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的研究人员等50多人。听介绍的人说,“王伏林同志,1951年到1958年,1964年到1966年两次出任周总理的秘书,负责经贸工作,是周恩来大秘书中较为年轻的一位。”我望着王老那和善的面容,微笑的神仪,心里充满了敬意。  相似文献   

20.
一个曾经参与綦江铁路建设的小兵、现在已是77岁老人的蒋文豪,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重庆解放60周年之际,含着热泪,抱病完成了这篇“感恩”的文章。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致信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本刊编委会主任何事忠同志,表达感恩之情,得到何事忠同志亲笔批示:“请荣昌县委宣传部陈瑛同志组织人员协助蒋文豪同志整理《綦江铁路纪实》一文,成熟了可送《红岩春秋》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