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由台北飞至重庆,12月10日由成都飞往台北。这是他在大陆的最后26天。蒋介石到达重庆时,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已经14天。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块比较完整的据点西南四省——四川、贵州、云南、西康行将不保。此时,他到四川是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指挥西南的国民党军对解放军负隅顽抗,妄图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伺机反扑。  相似文献   

2.
1949年,中国的命运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关口。在统治地位即将不保的压力下,蒋介石开始着手实施早已筹谋好的行动:他密令立即将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金库里的黄金秘密抢运台湾。就这样,从1948年12月1日起到1949年5月,数百万两黄金被运出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究竟从上海运走了多少黄金到台湾,这些运台黄金、银元及外汇后来究竟做什么用?时至今日,谜底才终于被揭开。  相似文献   

3.
习远平 《求贤》2013,(10):54-59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天覆地的百年。  相似文献   

4.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李松林纵观蒋介石晚年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其对历史的作用充满了二元色彩,这种二元色彩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一,蒋介石退台后认真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但其论点多属偏见与谬误蒋介石遭兵败大陆的沉重打击,退台之初整日闷...  相似文献   

5.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10,(6):51-51
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后,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此时,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每天都有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狂轰滥炸。这一天,冯玉祥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总统府,请求辞职。他气冲冲地对着蒋介石说:“人家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这有什么不对吗?你为何变着法儿地找理由就是不批准呢?”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5月,对于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台北来说,温度已显得湿热沉闷了,枝头“吱吱”的蝉鸣声,预示着漫长的夏季已经来临。然而,在1950年的春夏之交,台湾岛内的民众所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内心的凄凉。上百万国民党军兵败大陆,蒋介石率领近50万残兵败将,被人民  相似文献   

8.
近日,《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一书在北京出版,成为60年来首度在大陆出版的蒋介石个人著作,这引起了台湾舆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樊斌 《党史纵横》2010,(2):61-62
1949年5月,蒋介石自舟山致电陈诚,告有赴台之行,陈诚在24小时内未行复电,蒋只好改从高雄登岸,因高雄非陈的势力范围。孙立人、彭孟辑等赴高雄迎接,老蒋劈头第一句:“我在此地安全吗?”孙立人回答:“由我们保护,有什么不安全?”由此可见,此时的陈诚,对蒋介石人台,处于一种相当仿徨和踟躇的矛盾心态之中。  相似文献   

10.
师永刚  杨素 《党史文苑》2014,(11):55-56
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20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1月14日下午,报业巨擘、《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被刺身亡。尽管蒋介石3次公开电令缉凶,人们还是明白,史量才死于国民党之手。蒋介石为什么要杀史量才?外间对此一直颇多猜测,众说不一。黄炎培在《八十年来》一书中谈及史被害原因时说,史量才主持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拥护十九路军抗战,已招蒋介石忌了。一次,他和史去南京面谒蒋介石,临别时.史握蒋手慷慨地说:“你手握几十万大军,我有申新两报几十万读者,你我合作还有什么问题!”蒋闻之立即色变.由此种下祸根。恽逸群认为,史被害原因与淞沪战役时上海地方人…  相似文献   

12.
196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简称“国家计委”)之外组建了一个史称“小计委”的机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在国家计委之外再组建一个这样的机构呢?“小计委”是如何组成的?“小计委”成立后究竟又做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人所共知蒋介石有两个“宠儿”:一个是戴笠,另一个是康泽,在国民党内被称“康戴二公”。为什么有如此“封尊”呢?盖因康戴二人是蒋的情报耳目。戴笠主要是搞外部情报,而康泽专事国民党内部情报,二人都要及时向蒋密告。当时,任何人要见蒋介石都必须先在侍从室登记,然后再由侍从室向蒋介石报告,蒋想见才见,不想见就不见。但“康戴二公”例外,他们见蒋不受限制,随时可见,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单独在一起时,他们二人也可以闯入。作为国民党的情报头目,戴笠早已是广为人知,但康泽的情况世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人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喝些什么饮料最恰当?俄罗斯科学家对此作出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蒋介石此时确实作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们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看过电视剧《潜伏》的观众们应该还记得:当蒋介石政权兵败大陆时,国民党特务组织保密局也随之土崩瓦解。然而,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在逃往台湾前,在大陆留下了大批特务,随后还不断向大陆派遣特务。这些特务分子组织反动机构,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20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贵州、云南、四川之后,又组织指挥了“西昌战役”,实行南北夹击,聚歼了蒋介石在西昌设的“大本营”及其残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固守西昌三个月,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迷梦,拔除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于1950年3月27日解放西昌地区的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20.
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是什么?党的政策执行效力如何?农村贫困户如何脱贫走上致富路?近期农事都干些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很大一部分坐在办公室的机关干部而言,仍然是“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