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今时代,生态化是判定一种生产力质态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是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力;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角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从劳动者主体角度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是健康和谐型的生产力。信息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三种具体形态:信息生产力以集约化实现生态化,代表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文化生产力以产业化实现生态化,表征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生态生产力以系统化实现生态化,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生态理念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制度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确选择发展生产力的实现方式,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方式对头,生产力就会快速发展,否则将会起破坏和阻碍作用。因此,怎样选择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湘潮》2007,(6)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未来社会建立社会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以自然人联合体的方式组织生产,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劳动者。生产力是选择所有制形式最根本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刘荣军 《探索》2006,3(6):92-96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下对科学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并最终形成了“科学是生产力”这一事实判断。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从财富增长的尺度和财富的存在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等方面对科学进行了一系列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科学由人创造并为人服务的思想。因此,马克思关于科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的思想,实际上是对科学的生产力边界的一种界划。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到既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又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高度。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注意发挥其自身的两个优势,加强文化劳动资料和材科的生产,关照好文化生产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把握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马克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经济学都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因而生产力范畴是它们共同的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认识,一方面存在着歧义,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又把生产力看成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所表示的是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这种看法,在有关教科书、辞典中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对生产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回顾一下从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到生产力标准范畴确立的历史,既是深入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大之后,文化力、特别是文化生产力概念迅速成为政、学、商界通用的流行术语,但关于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培育、积聚、提升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尤其是关于如何运用文化力来影响经济、政治、社会运行以增强各类竞争力乃至综合竞争力等具体实践问题,至今  相似文献   

8.
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涌汶 《探索》2003,(4):55-57
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或力量是很不确切的 ,应当说 ,生产力是输入生产系统的能量发生转化而做的有用功。生产方式的基本含义有二 ,其一是指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方式 ;其二是指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方式 ;分别处于内容与形式循环层级的不同位置。生产资料归属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生产关系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孙元峰 《唯实》2003,(2):85-87
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以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不断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然而 ,管理也是生产力 ,现代化的生产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现代管理。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如何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方式 ?一直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和实践着的难题。科学技术与管理都是生产力 ,但两者转化为生产力时有差异。分析两者差异 ,对于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系统知识体系。它以理论或学说的…  相似文献   

10.
李俊 《求实》2002,(Z2)
邓小平之所以能创立改革开放理论 ,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能开创一个改革开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一、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国情依据邓小平的思维方式是辩证唯物思维方式的一种独特形式。具体说来就是 ,为了发展生产力 ,就要大胆地选择、试用能实现目的的各种生产形式 ,这是一种发展生产力的思维方式。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必然要求把一般原则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反对用一般原理去套用具体实践。邓小平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  相似文献   

11.
分工范畴的提出是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重要环节。分工是联系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中介,分工与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分工的物质性还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客观性,分工是人异化的根源,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需要消除分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党员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但随着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相当一部分党员,还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对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特点、如何实现并保持先进性等问题产生了不少疑虑。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党员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应当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方面还有不少困惑,这些直接影响广大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决定生产力的先进性 ,构成判断具体生产经营方式先进与否的客观依据。先进生产力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用党的先进性统揽阶级性、群众性和纯洁性 ,必须把代表强势群体利益与代表弱势群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切实增强反腐败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文化生产力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峰 《求实》2006,46(5):31-34
对文化生产力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本文认为,目前在对此研究的思维方式上存在两个问题,即简单归类的方法和历史割裂的方法,这对文化生产力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片面性。本文认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把文化生产力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文化生产力内涵的逻辑发展与历史发展相结合,采取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思维方式。只有如此,文化生产力才能得到准确定位,生产力理论研究才能进一步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精神     
行政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它是一种观念性存在。行政精神是以理性累积的方式形成,并展开自己的丰富内容,记忆成为行政精神形成的隐蔽机制。作为一种观念性存在,行政精神在历史中最先呈现出来的是科学精神。价值精神也成为行政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面。价值性与科学性以螺旋式结构、交替上升的形式共同对行政管理实践发挥作用。在实现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同时注重科学性与价值性,在行政管理的建构中,使二者能够有效结合,并找到结合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生产什么——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宁 《求实》2007,23(4):37-39
此前的生产力理论研究偏重于“如何生产”这一维度,重在研究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产力理论研究需要结合“生产什么”这一维度。“生产什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力构成的无形要素,它渗透在生产者这一实体要素中,为生产力发展指示方向;另一是指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一个维度,旨在研究生产力的如何发展才‘更适合人的需要,适合人的发展与解放。“生产什么”研究维度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重视从这一维度来研究生产力,理论上可以加深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更好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本质;实践上能够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两者相互制约;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共同目标指向,即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两者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遵循马克思着眼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理论出发点,生产力系统的能动要素是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类客观性要素,归根结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正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本身及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人的活动方式体现着人的素质和能力状况,服从于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的活动方式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变动性,依据具体条件而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具体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联合生产力和个人生产力、主体的生产力和客体的生产力六对、十二个生产力概念,说明了这些概念的共同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从中总结出六条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永南  王金福 《唯实》2003,1(12):9-12
在唯物史观中 ,生产力属于社会存在方面的范畴 ,而科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因此 ,科学不是生产力 ;技术属于社会存在方面的范畴 ,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科学性技术 ,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命题的真理意义是 :科学性技术是生产力。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 ,相对于经验性技术而言 ,科学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不能转化为生产技术 ,因此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中的“科学”不包含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