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证主义经历了自然主义、经验主义再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西方行政学正是在汲取了实证主义的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代西方哲学对实证主义的反思引发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目前已成为公共行政理论的新范式。未来公共行政研究的发展方向应是对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政策过程理论研究从一开始就争论不休,而这些争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寻求因果关系理论的逻辑下,形成了大量的主流政策过程理论或框架。而今,政策过程理论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包括叙事政策框架、子系统及其超越、决策和官僚机构、政策过程的综合框架等方面的发展。这种新发展及其趋势,对我国政策过程理论的研究来讲无疑具有诸多启示:(1)区分和厘清政策过程理论研究中的关键概念;(2)继承与创新政策过程理论的研究方法;(3)实现行动主体的多元化、精细化与政策子系统的超越;(4)合理把握官僚机构在我国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实证主义的烙印,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和学界对行政原则的质疑,西蒙用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开创了理性决策的科学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证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实证主义研究取向进行了批判;实证主义却综合新管理主义和公共选择理论等管理学、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推动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的范式争论亦成为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交锋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政策终结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政策终结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政策绩效。本文简要回顾了公共政策终结研究的缘起、内涵、影响因素、促成策略以及发展方向等内容,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兼容协调是现代化社会应有之义,现实中却面临政策冲突的严峻挑战。公共政策冲突研究需要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即政策冲突的内涵是什么、导致政策冲突的因素有哪些、政策冲突的解决措施是什么。政策冲突内涵形成社会冲突、政治冲突和政策过程三大研究进路。政策冲突源于社会冲突,经由政策目标、行政体制、政策信息、政策利益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如果在政策调整前各阶段不能相应化解政策冲突,在政策调整阶段则会产生集聚效应,达到冲突极值。因此,要完善问题识别机制、推动行政协同纵深发展、构建多元政策信息机制和完善政策利益补偿机制,从而化解政策冲突。未来,应在实证检验、学科交流、数据技术三方面展开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作为社会价值的分配工具,强有力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执政党作为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在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可以说,执政党对于政策各环节的掌控能力和作用大小,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和重要外在体现,因此,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抓住党的政策能力建设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作为社会价值的分配工具,强有力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执政党作为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在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可以说,执政党对于政策各环节的掌控能力和作用大小,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和重要外在体现,因此,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抓住党的政策能力建设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8.
政策子系统框架和政策改变:政策过程的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实证主义”对政策过程的分析 ,强调的是政策过程中政策话语的作用。文章讨论政策网络和政策共同体整合思想和利益的方式 ,展示了不同的子系统框架与政策改变过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既定的政策部门里 ,政策子系统的属性揭示出政策子系统回应思想和利益变化的倾向 ,政策子系统的属性表征着政策改变的方式和速度。  相似文献   

9.
刘丰 《外交评论》2006,91(5):96-102
实证主义是指导国际关系研究的一种元理论立场,在国际关系学术界占据主流地位,其核心特质是主张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的一致性以及经验上可以验证。在实证主义内部,有不同的分析工具、视角和方法,这些实现科学研究的不同路径有着各自的优劣长短,在研究中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协同使用来促进研究的完善;在实证主义外部,面临着诸多元理论立场的冲击,这些多样的视角构成后实证主义阵营,由于存在着根本上互斥的基本假定,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的争论仍在继续,将在对立中并存。  相似文献   

10.
冲突解决和政策分析紧密相关,因此,从冲突解决的视角探讨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从而揭示传统政策分析的不足和未来政策分析的发展方向,十分必要。冲突情境下的政策制定需建立在情绪感知、故事还原、价值考量、知识聚合、利益分析以及共识构建等六项工作基础上。西方新近崛起的后实证主义政策分析主张将公共协商引入到政策分析的过程中,使政策分析师完成从裁决者到协调者的角色转变。这种理念为政策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也使政策分析与冲突解决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政策网络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政策分析范式,还存在许多幼稚偏颇之处。通过分析政策网络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借鉴产生于后现代主义基础上的话语理论,克服政策网络理论工具和价值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地科学推进,需要国家根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统筹考虑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继续完善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增加税收优惠的方式和建立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政策的存在有一定现实合理性,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对该政策进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刑事政策并不为公共政策领域所接纳。一方面是由于刑事政策的外延过宽或过窄,与公共政策的外延相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共政策体系的局限性,现有的建构无法为刑事政策提供存在空间。要明确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协调刑事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的外延,调整公共政策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在公共领域的广泛参与与推广,改变着公共政策制定的各个方面,从而深刻影响着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公共政策制定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政府应对网络环境制定公共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新西部大开发部署的推进,陕西省人才政策能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值得研究。本文综合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对陕西省2008-2020年间颁布的101件省级人才政策文本特征属性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级人才政策的文种类型多样、发文单位较广、年发文量呈波动变化。通过主题词分析,可将省级人才政策划分为初始、发展和巩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政策侧重点有差异。人才政策工具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供给型适中、需求型稍显不足。未来在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提升人才政策执行的效果将更加有利于陕西省人才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民主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策形态随之逐步实现从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的转变。但两种政策形态的单独作用都不足以解决所有的政策问题,在政府与社会共存合作的关系模式下,构建公共政策供需双方互动博弈的制度平台和政策网络,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显然是调适两者关系并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模式和权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密切,从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展的视角来看,反垄断机构应采取法律执行与政策职能相统一的机构设置模式,应与产业监管机构共同行使政策管制行业的反垄断执法权,还应具有监督与竞争政策相悖的政府产业政策行为的权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