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在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各地的维新派人士组织学会,出版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在这些报刊中,出版于澳门的《知新报》行销大半个中国,向外辐射到日本、东南亚、美国等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2.
中华法系的瓦解与西方法制的引进也是一个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而清末变法是其一个高潮而不是其开端,从近代法制变革进程中出现的几组语词中即可证明:"夷""洋"之分乃意识形态之争,早期的"洋务"乃外交事务,洋务运动使"洋务"由外交变为内政;洋务运动的失败提出了全面变革问题,以"国务"代替"洋务"要求的是国家整个制度层面上的变革;中国古代的"民主"是"为民作主",维新派引介了"民主"政体,维新派的"民权""君权"二元体制是挽救皇权体制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3.
论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馆的起源非常久远,但是,“古代图书馆不过是藏书的地方,管理员不过是守书的人。”只重收藏,不重开放,社会价值甚微。而伴随着新政应运而生的图书馆赋予人民利用藏书的权利,具有了真正近代意义的特点——民主性。一、清末新政前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与夭折。新政前的中国近代图书馆伴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民众”、“启迪民智”改革之声而萌芽,随着戊戌维新的失败而夭折。近代的中国多灾多难,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志士仁人强烈呼吁“开民智”。“莽莽欧风卷亚雨”,一些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较早的早期维新派在探索国家富强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康有为,以历史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资产阶级宪政主张,并且积极将其主张付诸实践。其君主立宪思想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仍对中国近代宪政建设及法律思想的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以“器物师西”达自强求富的迷梦的破灭,从而使得政制变革成为时代洪流。维新派依托光绪皇帝发起了戊戌变法,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政制改革与创新的序幕。本文拟从政治学角度对戊戌政制改革尝试做一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维新派首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倡导女性解放,发展女性教育.在此影响下,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脱颖而出,虽然其数量不多,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对女性运动的推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政治法律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一场变法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措施 ,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控制 ,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的失败留给后人很多思考。本文通过对维新派政治法律思想的述评 ,进一步分析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思想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并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贤们在探索祖国“病弱”之源、寻求国家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兴办职业教育的历程。经过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世纪初,职业教育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国家法律的认可,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演出频繁的天津戏曲舞台,荟萃来自四面八方的杰出人才在那里献艺,从而天津被人称之为戏曲大码头。本文从清末民初天津剧坛响应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戏曲”口号,率先尝试新剧实践;艺人们的创作喜新图变;女艺人大胆突破登台禁令,开创了京剧演员男女同台的先河;天津艺人带头将京剧播向世界;京剧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别开生面等几个侧面,梳理百余年来戏曲艺术在天津发展、演变、流播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西方宪政民主是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需要;西方宪政民主产生和根植于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不能成为宪政的普遍模式;中国超大国家的特殊性、独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西方宪政民主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梁启超一再强调兴女学的重要性,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探讨梁启超的女学思想,对于探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当梁启超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刚跨进政治舞台的时候,就以其锐利的目光觉察到中国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从救亡图存的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2.
“容闳实践”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变革维新, 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容闳实践”虽然与洋务运动同处一个历史时期, 但思想上与之有天渊之别, 强调要全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科技, 富强中国。“容闳实践”虽然未获成功, 但对中国近代教育、外交、政治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以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正确全面评价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上世纪30年代“抗战救国”与“抗战建国”的论争中,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积极参与了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论证了国共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深刻阐明了“一部民国史,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不断破产的历史”的观点并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这为我们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界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两国在西方舰炮打开国门之后,分别开始了法制近代化的历程。尽管西方法律文化较早地传入了中国,但中国却在法制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进展缓慢,而日本却通过确立明治宪法体制,很快实现了由传统封建法律文化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发展轨迹探微王春聆*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入中国,变更或改造了原来的经济政治结构。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挽救和解决中华民族危机的救国方案被从西方搬...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艰苦探索。经过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留学生的引进、维新派思想家的宣扬、清政府官员的主张,法治思想得到广泛响应,汇成晚清的法治思潮。这股法治思潮为法政教育提供了营养的土壤。在获得对法治思想的高度认知之后,维新派思想家、清政府和社会舆论从培养法政人才——建立法治国家——救亡图存这一逻辑出发,推动了法政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西方议会监督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和政客一向推崇分权制衡学说,西方议会实行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等一整套制度,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被誉为西方议会民主的“完美设计”。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西方议会民主是历史的进步,它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不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它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法,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西方代议制提供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至于伴随着议会制度而来的金权政治、玩弄权术、党争丑闻、政治腐败,等等,就更是西方议会政治所特有的现象。在当代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能够避免这些政治丑闻。西方议会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相似文献   

18.
论清末教育立法和对法政教育的规范动员王立中,马芳城清末是我国近代法律和法政教育草创的时期.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口岸开放以后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活动,近代中国人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直至五四运动等几个历史阶段。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也经历了由经济到政治并到文化的三个层面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官制度规定,高级文官不能参加政党的政治活动,不得担任国会议员,若要从政,必须先辞去文官职务。本文在梳理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官不得担任国会议员的原因做了系统分析和探讨,认为西方文官不得介入政治,将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