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再到"人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三个层面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即从物到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应当尽快进入"人的城镇化"发展时代,实现城镇化发展由量向质转变、由外延向内涵转变、由物向人转变。其当务之急,也即"人的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就是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观认识上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上世纪70年代末突出强调经济增长到如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这种观点给人的印象,是把邓小平的发展观归结为"以物为本",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割裂、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实际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致的,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心理和谐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标准由对立、分裂逐渐走向融合,使心理和谐呈现出由"群体形态个体"依靠宗教幻觉取得的虚假、低度和谐--"独立个体"依靠心理科学维护的适度和谐--"自由而全面发展个体"心理完满、高度和谐三个历史阶段.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型的中国人,其社会人格受"物的依赖关系"型塑,不仅形成独立、自主、理性的人格特征,而且也使人与自然、人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关系异化,导致了现阶段特有的心理冲突、心理问题.为此,须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引下,从宏观制度和微观个人层面改变资本、权力异化现象,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以构建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财富与人的发展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那么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正是揭示人的发展及以其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维度.当下正值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出发正确理解财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在和谐社会语境中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那么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正是揭示人的发展及以其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维度.正值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际,从马克思人学角度正确理解财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在和谐社会语境中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浔阳区按照"抓党建、促社建、保稳定、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社区党建"强核心、建网络、全覆盖、促文明、为群众"的工作目标,成功探索了社区党建"三三四"工作模式,并在创新中发展了社区"一体化"的主题的党建工程,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方法由封闭管理向区域共建转变,工作职能由教育管理向协调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7.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荣晋 《理论学刊》2008,(1):94-100
韩非继承和发挥老子的道论与辩证法思想,不仅把"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结合起耒,从理论上发展了老子的"无为"之说,而且还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奠定了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由道家"无为"之说向法家"无为"之说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苏南地方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弱市场"模式暴露诸多弊端.通过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苏南地区成功实现了强势政府作用和较为发达的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侧重经济发展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转变."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在当今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发展观的转变,体现了从"阶级斗争"向"阶层和谐"的哲学转型,与科学发展观构成了新时期发展的基石.它所揭示的内容、涉及的主体和主题、所协调的利益关系、规范的行为、要形成的结构、要规范的道德心理等,都是围绕社会阶层这个轴心展开的.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实现由统治型向社会管理型、由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由集中管理型向市场调控型转变.整合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应该是政府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李书章  阮炳黎 《求是》2012,(19):45-47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始终坚持"姓军为兵、服务人民"的办院方向,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走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发展目标由大型综合性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理念由传统的"治已病、救伤员"向"预防、治疗、康复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经济,高瞻远瞩地构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战略转型,是传统发展观的变革者和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表现为由“发展主义”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范式转换”.“发展主义”是一种“以物为本”——以财富的无限增长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其结果只能因无限剥削大自然而引发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对“发展主义”实现了由“发展的物的本质”向“发展的人的本质”、由“劳动及其建构的生产力标准”向“生态平衡”前提、由“高代价”的发展方式向“低代价”的发展方式之“范式转换”.“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科学性发展的三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经济可持续性原则”、“社会可持续性原则”,并为接踵而至的胡锦涛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军 《探索》2008,13(1):133-136
在马克思的人本经济观中,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对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探讨以及对人的解放的追寻,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迈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的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辩证关系的全新理解和诠释,对当代中国"人"所处历史方位与现实境遇的准确把握与深切关怀,是马克思人本经济现在当代的回应与演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城区委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实施德化育人工程,在培育"政治坚定,思想领先,素质全优,追求卓越,永创一流"的高素质东城人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实践,在实现东城人由社会人向文明人、向高素质人的转变,推动东城区全面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增强吸引力,突出德化育人的针对性教育活动创新。从1999年起,东城区分别以"唱祖国五十年巨变,展北京新时代风采,创东城跨世纪辉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投身‘十五’创新业,献礼建党八十载,实现东城新跨越"、"争做知行统一道德先锋、建设国际一流中心城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受众面近百万人次。这些教育活动围绕东城区经济建设和"十五"规划目标,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思想教育、道德启迪、素质提升为一体,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造力,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判断不同所有制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接着阐述了我国由发展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以及实行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成就.文章还指出要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最后提出应关注和扭转目前我国由"公有制为主体"向"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许朗 《当代贵州》2006,(4):24-25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计划体制中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社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中发[2000]年23号文件下发以后,一个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笔者结合实践,对我国社区建设管理的完善提出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嬗变--谈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走向是在对人的认识上,由"经济人"假设进展到"社会人"假设;在科学背景和方法论基础上,由机械观转变为系统观;在关注重心上,由协调内部关系发展到适应外部环境;在研究领域上,由经济组织扩大到其他社会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来安排"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为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打好坚实基础;然后引导学员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引导学员运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和解决历史与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自觉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济人"假设是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当前,要实现经济主体由纯粹"经济人"向"道德经济人"的转化和升华,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互利主义精神,还要进行包括制度和道德等方面的规则建设,更需要经济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矛盾、教育特点、培养目标及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从单一主体观向"双主体"观转变;从"重物轻人"观向重视人的合理需要满足观转变;从"重德轻智"或"重智轻德"向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转变;从重视专门教育向重视社会联动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