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兴国同志的新著《贾谊评传》,最近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专著。 王兴国同志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前人及时人对贾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贾谊生平事迹及著作真伪,写作年月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辨,对贾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文学等多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探索,对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这部书在某种程度上是贾谊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作者为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2.
贾谊忠烈人格的丰富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荣 《湖湘论坛》2000,13(2):59-60
谪前之豪放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他年少得意,18岁时便扬名于郡中,并被河南守吴公聘请为门客。后来吴公把他推荐给汉文帝,文帝任命贾谊为“博士”,一年后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而且又准备以“公卿”的显赫职位委任给他。贾谊能够在走向社会的最初几年中便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郡中人的称誉、吴公的爱才、汉文帝的...  相似文献   

3.
甄别人才,组织人事部门往往习惯于用正向思维,如从赞扬、成绩、长处和内行等方面去鉴别,而用反向思维却很鲜见。但社会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甄别人才思维方式应用的多样性。用反向思维同样能够达到甄别人才的目的。从嫉妒中甄别人才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人才现象。人才,尤其是初出茅庐者遭嫉妒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汉朝贾谊的才学曾颇受汉文帝器重,汉文帝欲使贾谊做公卿大官,但大臣中灌婴等人妒忌他。并谋害他。汉文帝听信谗言,遣他做长沙王的太傅,贾谊从此忧愁悲伤,短命而死。贾谊的悲剧,在…  相似文献   

4.
贾谊的君王观●张秋升君王是封建政治的枢机、国家的象征、兴亡的关键。因而,君王观念便成了政治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作为西汉伟大的思想家,贾谊在其著作《新书》①中,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展示了他对君王的看法,寄予了他对君王的希望。回答了上述问题。他应是秦亡后较为全...  相似文献   

5.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田探 《求索》2013,(1):76-79
贾谊的《道德说》素称难解,他以"道德说"为纲领建立起来的"性命"论也少有人系统研究。贾谊之"道"与"德"均有双层内涵:其最高层次的"道"是"物"之存在的运动过程,是"治乱存亡"的所以然之迹。其最高层次的"德"则是"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之"理",是儒学化了的真正的"形上"本体。"道"、"德"、"物"的这种关系,不仅把老子的道本论置换成了理本论,而且开了中国儒学理本论的先河。贾谊以"道德"说建构的"性命"论,表达了"命"虽可认识而不可尽知的定命论思想。政治追求遇挫后,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定命论又转变为悲观主义的委命论。由于贾谊的"道"论遗落了老子"道"的"自然"价值,故不能为他的委命论提供哲学保证。贾谊的哭泣至死就与他这种悲观主义的生命情怀有关。  相似文献   

7.
旧时的文人们,失意时便找到两个精神偶像,一是屈原,二是贾谊。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很受汉文帝器重。这二位都怀才不遇。文人们遇到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对他们“凭吊”一番,好像小孩子受到了委屈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地方,把委屈吐出之后,还要该做啥做啥。民间有一个俗话叫“算盘打了一整宿,天明还要卖豆腐”,本是做不了大事的人,空有一肚子计策,梦是好梦,但一觉醒来还要做自己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的历史地位早已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然而具体到贾谊辞赋的价值,尤其是这些作品在我国辞赋发展史和文体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似乎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汉贾谊《鵩鸟赋》以推度鵩鸟之意抒发对人生、世界之看法,豁达中见悲愤。作者乐观旷达,但又无法摆脱其政治失意的痛苦,故作品中既有积极进取的苦恼,又有乐观旷达的道学追求,但道学思想却是贾谊思想的主流。本文重点剖析《鵩鸟赋》所蕴含的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毅 《湖湘论坛》2001,14(6):37-39
文学是民族文化心理历程活的“化石”。文学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有许多通融的地方。本文就选择这样的角度,去探视冯子振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一冯子振(1257—1348年)的文学创造带有独特的湖湘文化的印记。这从其作品的以下三个特点可看出来。其一,对屈原,贾谊的景仰,并刻意以骚赋为楷模。“自楚汉时期屈原流寓沅湘、贾谊谪宦长沙之后,流波所及,始开湖南文学风气。尤其是屈原的辞赋……在开创了一个与《诗经》风格迥异的南方楚辞,离骚文学流派的同时,也奠定了湖南文学的基石。屈、贾一直是古代湖南士子引为骄傲的文章和道德…  相似文献   

11.
贾谊认为,执政者成功的政绩应当表现为使民众富乐。遵循这种治国主张,文景之治成就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盛世。  相似文献   

12.
贾谊《新书》是研究西汉时期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语料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反映西汉初期时代特点的新词。在参照《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大型语文工具书和描写《新书》新词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其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讽谏君王的大赋是汉赋正宗。然而,《吊屈原赋》、《长门赋》、《答客难》、《解嘲》、《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等这些抒写政治牢骚的名篇影响不小。汉代辞赋家的牢骚,大抵生发于作者才能压抑、生活困顿,以及社会的小人得志、用人不公,揭露了封建帝国盛世的阴影和末代的腐朽。汉代第一个发牢骚的辞赋家是贾谊,最后一个是赵壹。贾谊在文帝二年被守旧派排挤,担任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过湘江时“为赋以吊屈原”①;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作于熹平二年。②辞赋家的牢骚首先是政治才能被压抑,也就是“士不遇”。因为大臣谗害而文帝疏远…  相似文献   

14.
求贤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篇之一.贾谊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才气纵横、淹蹇不遇的洛阳少年.古代诗歌对贾谊的吟咏不下数万首.李商隐的《贾生》却独具匠心,别辟蹊径.诗的外表显得端重平和,但诗的内骨却  相似文献   

15.
唐雄山 《求索》2005,(5):137-139
贾谊认为,世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我”为道所“化”,而且一直处于“化”中;“我”之为人、为物,“我”之富贵贫贱,全由“命”定。但是,“我”之为人、为物,“我”之富贵贫贱,并非道的有意所为,而完全是随意的、偶然的、无目的的结果。所以,贾谊主张超越物“我”生死,超越贫贱富贵祸福。  相似文献   

16.
“前车之覆,后车不鉴”透析胡成国我国汉代时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叫做“前车之覆,后车不鉴诫。”贾谊在《治安策》中曾引用这句谚语说明前人的失败,后人应该当作教训。按照常理说,应该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既覆,后车当鉴。”前面既然有一批腐败分子被惩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翻检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岳阳楼记》、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梁启超《少年国说》、林觉民《与妻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以写今人今事为主,现在见到的专咏历史人物的诗只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中首次发表的四首。它们是《七绝·刘(?)》、《七绝·屈原》、《七绝·贾谊》、《七律·咏贾谊》。这些作品构成了毛泽东诗词的又一个侧面,为广大毛泽东诗词爱好者、研究者所注目。 《七绝·刘(?)》作于1958年。诗曰:  相似文献   

19.
“治安”,在我国古籍中是分别使用的。“治”表示统治、管理的方略、手段;“安”多被视为目的、要求。例如,韩非子《说疑篇》中“民治而国安”的观点,在笔者看来,应当是我国“治安”一词的最初提法。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认“治安”一词的联用始于后汉贾谊的《治安策》。贾谊所说的“治安”,是指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的安定,期望建立一种外无侵犯,内无叛乱,既无战争,又无分裂的平安秩序。  相似文献   

20.
周子平  詹原 《传承》2009,(16):156-157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