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三、民间企业在台湾工业化中的作用 [一] 民间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时期划分民间企业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经济活动的基本承担者,台湾民间企业的发展便是台湾的经济发展。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台湾经济发展的承担者当然是这些民间企业,特别是在支捧着台湾工业化发展与出口贸易发展的制造工业部门中,民间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把工业化以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出口,其承担者便是民间企业,这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获得成功的国内因素的最大特征。台湾战后把殖民地产业全部国有化,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国营企业,50年代以前,这种国营企业在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60年代以后,由于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国营企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发展经济学家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许多研究。发展经济学各个学派都力图按照自己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种种现象如以解释和  相似文献   

3.
篇(书)名台湾统治机构概览战后台湾金融台胞探亲旅游用语手册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史战后台湾财政台湾政治经济理论研究作者发表(出版)处何天华等武汉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外贸是台湾经济的命脉。战后台湾外贸的增长速度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前列,同时也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不论从正面或负面来看,侨外资本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从量上和质上进行综合分析,弄清侨外资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台湾外贸的增长,对台湾外贸控制程度如何?对今后台湾经济贸易将造成怎样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对外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战后,台湾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变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本文仅就战后台湾农业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原因及其对台湾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一简单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概况及其特点 50年代,台湾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人口半数以上。60年代,由于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  相似文献   

6.
一、贸易结构的变化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扩大进入80年代,在世界贸易不景气、发展中国家追赶上来等情况下,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深感不安,担心贸易出口在量上不能超过以往。因此,有些国家就采用结构改革政策,如金融、信息中心化(新加坡)、技术密集化(南朝鲜)。但是台湾(文中表达似将台湾作为一个“国家”,有误,下同——译者)却无法拿出明确的办法来,只好照旧走依赖出口之路。正因为如此,由于1982、1985年出口没有增长,经济增长也就停滞下来(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各为2.8%、4.3%),充分暴露出台湾经济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一、分析的观点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作为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台湾的宏观经济成果是特别显著的。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开发的成功事例,十分引人注目。在台湾取得如此成果的背景当中,可以列举出许多原因,但其中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作用因素则是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的适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当然,应该指出,并不是每一项政策,也不是所有的政策都对经挤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也有带来消极作用的政策。总之,本文的课题是在台湾经济的背景下,概论产业各种政策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第一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是因为70年代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拉丁美洲、南欧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总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NICS),而且,这些国家或地区以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9.
事物发展变化的周期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台湾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周期惯势波动规律,呈现出一个波浪式的演进过程。探讨这一周期性波动,对于认识战后台湾经济增长的历史积累过程,把握其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台湾经济波动的型态与特征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规则地连续反复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循环运动。进一步描述,就是经济运动不断经历高涨、衰退、低潮、回升、高涨这样的循环过程。经济发展的循环波动,在理论上又被概括为经济周期。一个经济周期是由一个扩张期和接下来的一个收缩期所构成。例如,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就包含着由高涨、危机、萧条、复苏再至高涨的循  相似文献   

10.
战后美台贸易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迅速发展的过程.美台贸易对两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不相同.从美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台湾而言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美台贸易关系从流通领域反映了台湾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陷于债台高筑的困境,而台湾却资金“过剩”。但这仅是表象。台湾并非真正资金过剩,乃是患严重的资金消化不良症,暴露了台湾经济结构性的弊病。研究这个课题将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台湾经济的认识。一 80年代以来,台湾的外汇储备与国民储蓄一直急剧增长,大大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没有出路的巨额资金日益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2.
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特征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台湾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到工业化的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变。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台湾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征是什么?其发展模式给当前经济带来何种困境?本文拟从这二个方面作一分析。一、模式特征反映经济运动形式的模式,从发展的角度看,是规定经济成长目标及其主要内容的基本框架。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有传统的经济增长型、变通的经济发展型和激进的经济自主型三种。从战后发展历程看,台湾经济比较接近第二种发展模式,即克服了第一种模式的“不发展的增长”,但也未摆脱第三种模式的“不发达的发展”。战后初期台湾经济社会基本处在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即一方面是数量有限的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另一方面是数量庞大的传统性农业部门。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战后台湾社会、经济变迁及其与选举政治之关系,是许多社会学者、政治学者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从一个重要的角度了解战后台湾政治结构演变的原由、轨迹与脉胳,并从中预见台湾未来政治演变的若干趋向。  相似文献   

14.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战后,台湾经济增长速度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领先地位。1952至1986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8.75%,国民生产毛额(GNP)从16.6亿美元增加到740亿美元,人均所占的GNP约从200美元增至3790美元。同时,工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客观事物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客观事物发展过程,按照过程的发展变化,划分发展阶段,区别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必有过程,也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研究战后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科学地划分发展时期,也是研究台湾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台湾农产品外贸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贸易是战后台湾经济起飞的引擎,目前仍然是维持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本文仅就农产品外贸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及其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为开展与推动台湾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与鹭江出版社于1985年共同编辑“台湾研究丛书”。几年来,已陆续出版了《台湾海外经济法概要》、《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展望》、《战后台湾对外贸易》、《闽台民间艺术散论》、《台湾新文学概观》等。现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该丛书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丛书。为加强对丛书的指导,最近成立了以陈孔立教授为主编,汪慕恒教授、游斌副编审为副主编的编委会,以利整体规划、优化选题,提升丛书的学术品位。即将陆续出版的有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室承担的系列书稿《战后台湾企业集团》、《战后台湾金融》、《战后台湾工业》、《战后台湾农业》、《战后台湾财政》和《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史》等。  相似文献   

19.
试论江泽民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 ,许多发展中国家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 ,在西方国家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积极推行单一经济增长战略。这些国家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环境恶化、社会分配不公、道德沦丧等一系列问题 ,推动了世界发展理论的变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吸收世界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 ,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 ,在改革开放中走一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台湾岛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贸易也随之出现了若干新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些特征作粗略的分析,以把握当前台湾外贸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据此对今后前景作浅要预测。一、外贸在经济中的地位已渐下降从60年代起,外贸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恨据当时岛内外的现实条件,台湾当局采取以外贸促经济的发展战略,许多重要的经济政策如进口替代政策,出口扩张策无不和对外贸易紧密相联。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及“生命线”。然而,这种以贸易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