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用权是法律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信用权自产生以来即聚讼纷纭。关于信用权的法律属性,学界大致有人格权说、新型无形财产权说及商事人格权说等。三种学说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信用权的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梳理现有学说的基础上,论文认为,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社会观念的发展,信用利益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信用权应当归属于财产权范畴。  相似文献   

2.
信用权是法律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信用权自产生以来即聚讼纷纭。关于信用权的法律属性,学界大致有人格权说、新型无形财产权说及商事人格权说等。三种学说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信用权的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梳理现有学说的基础上,论文认为,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社会观念的发展,信用利益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信用权应当归属于财产权范畴。  相似文献   

3.
论信用权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本文通过信用制度的历史考察,以经济学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信用的语义,将其界定为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并与商誉、特许经营资格一起归类于经营性资信范畴;在民事权利体系中,信用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资信利益,是一种与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与人身权相区别的无形财产权。文章在立法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给予其直接保护的建议,即在民事立法中确认信用权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4.
信用一词古已有之,信用现象是现代社会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信用具有标识性、有明确的归属,具有传散性、可以流传,具有历时性;同时,信用还有社会性。按照发生主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个人信用、机构信用、国家信用。我国应确立信用权及其相关制度。信用权与邻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的地位一样重要,我国未来民法典应该规定信用权,将之纳入人格权的篇章,放在与其他人格权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信用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然而在我国,现实信用环境恶劣,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用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随着信用权的法定化,信用失常状况将逐步得以解决;同时信用权的法定化也预示了现代信用法律制度的重新构建,这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只有完善和健全信用权和现代信用法律制度,才能使社会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信用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评价,无需区分其评价对象是当事人的偿债能力还是综合经济能力。现今,信用权与财产的联系日益密切,但这种联系仍是或然性的,而其与主体的不可分离性是人所共识的。因此,信用权仍属人格权。对信用权的侵害行为都指向权利主体的信用信息,主要表现为不法传播他人的信用信息和不法利用他人的信用信息并致信用贬损,可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考察各国法制可知,对信用利益的保护模式大致有所谓直接保护模式与间接保护模式之分。在学说上亦相应地分为两派。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信用对于市场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而言意义重大。征信制度的发达使得仅以名誉或商誉权制度的保护与信用利益的发展极不相称。将信用利益独立进行保护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信用权立法价值的凸现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法中应确认的信用权独立地位。本文从理论角度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信用权具有独立的可行性,我国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确认信用权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9.
周汉德 《法制与经济》2008,(14):106-107
考察各国法制可知,对信用利益的保护模式大致有所谓直接保护模式与间接保护模式之分。在学说上亦相应地分为两派。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信用对于市场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而言意义重大。征信制度的发达使得仅以名誉或商誉权制度的保护与信用利益的发展极不相称。将信用利益独立进行保护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周云涛 《北方法学》2010,4(6):54-62
对信用权问题的解答必须回归到对作为客体的信用本身的认识。信用的理论界定和实践表达证明,信用是关于主体客观上的履约能力和主观上的履约品质的综合评价。从评价性人格权客体的外在性出发,信用作为与被评价人相分离的外在之物,作为一种“评价的他者”,与被评价人的人格利益并没有必然联系。正确的逻辑应当是剥离人格与财产,将原本属于名誉的人格利益的部分交还给名誉,信用只剩下财产利益部分。信用所蕴含的财产利益能否成为一项单独的财产权利,视各国法政策要素与法律科学要素间博弈的不同情况结果会有不同,但至少德国民法典第824条的分析表明,该“信用”条款所保护的不是一项特定化的权利,而应归属于一般化财产利益或纯粹经济损失范畴。  相似文献   

11.
In two recent judgements, the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stated that ‘The right to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 is not, however, an absolute right, but must b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its function in society’ (Eifert, para 48).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non-absolute’ nature of the right to data protection. Being a relatively new right, the boundaries of this right in the Charter are still somewhat unexplored. This paper considers five aspects that can be seen as setting boundaries to the otherwise absolute nature of the right to data protection: (a) consider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right to data protection in society; (b) positive delimitations of the right that come from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ight (Article 8) in the Charter; (c) limitations on the right provided for in Article 52 of the Charter; (d) close connections with Article 7 of the Charter and Article 8 ECHR; and (e) the detailed provisions in current data protection secondary legislation and the future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reflections on each of these boundary-setting aspec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in spite of occasional vagueness and conflicting approaches of each of the aspects, understanding of the right to data protection has evolved since its first formulation in the Charter. There is a subtle and gradual distancing from the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ight to private and family life. This gradual distancing i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as the two have different foundations, scope and purposes. Yet it is only when both are taken together that the shared common objective of providing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citizens' personal and family life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是知识产权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因传统的视知识产权为私权的观点在面对知识产权相较于其他私权的特殊性及其领域内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时常常遭遇无法解释的困境,所以,有些学者提出了"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即在承认知识产权私权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指出知识产权是公权化的私权,试图以此来寻到新的"突破口".但事实上,该理论因其立论依据本身就存在疑问,是经不起推敲的,它是在社会思潮运动影响下对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特殊性的一种误读.知识产权作为私权的根本属性不应该因为知识产权所呈现出的某些独特性而被改变,在当前承认并且强调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杨勇 《行政与法》2005,(2):64-66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其运行须遵从正式的法律、规范,且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行政法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与平衡是改善政府信用的重要途径,而其中的诚信原则更突出了政府法治讲求诚信的重要意义。从行政法的角度探析如何运用行政法中的诚信原则来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政府信用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卓明 《时代法学》2011,9(4):23-33
在人类漫长的民主历史中,对于选举权性质的认识,也有个变迁的过程,其间充斥着广泛而又激烈的争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关于选举权的性质,主要出现过以下六种观念和理论:公民属性论、特权论、个人权利论、公务论、权利兼公务论和阶级论。这些观念和理论流行于不同的时代,与当时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对当前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成为信用经济社会。因此,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个人信用体系运营围绕的核心就在于个人的信用信息,而这无时不与个人的隐私相联系,进而牵涉到个人的隐私权保护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信用记录的原则、范围、使用规定及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立法中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许多奇 《法律科学》2004,22(5):60-67
如果从民法中物权和债权之概念入手 ,则可察大陆法系民法债权和物权界限分明、不容混淆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即现代社会许多领域都出现物权和债权相互融合的趋势和呈现出的界限日益模糊的状况。但这里讨论的债权融资中的“债权” ,并非与物权绝对对立的债权 ,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债权。进一步系统考察导致从物权优越地位到债权优越地位变化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 ,则从中可推导出债权地位提升所表现出的三大态势。佐之以各国债法新变化和联合国应收款转让公约的具体内容 ,债法现代化与债权地位提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不难成立  相似文献   

17.
朱姝 《河北法学》2006,24(12):121-125
著作人身权,是发表、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统称,而不是泛指作者作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人身权.这些权利虽与作者的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同于传统民法中的人身权,因此,不能根据传统民法原理推导出著作人身权不能与作者的人身相分离的结论.在委托作品合同关系中,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人身权的归属是可以由合同约定的.此外,著作人身权还要受到相关法律和习惯,尤其是行业惯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姚辉 《政法论丛》2008,(2):47-52
法律上的“信用”是对社会信用体系这一社会现实的理论回应。信用在其法律意义上系由客观性的履约能力的评价以及主观性的履约品质的评价这两大要素构成,信用权兼具财产权和人格权属性,在定性和法律关系调整上更接近于财产权的性质,其与人格利益关联的部分则可由名誉权规范加以调整。对失信行为的救济和惩罚则分散地体现在民商法的各项具体制度当中。  相似文献   

19.
海上运输中货物控制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联合国《全部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首先从国际条约层面设立了海上运输途中的货物控制权法律制度,实现了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与货物贸易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保障了卖方托运人或单证持有人在一定条件下对货物进行控制的权利。这是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的重大完善。货物控制权虽不同于物权,但对于权利主体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却发挥了物权的作用。不论中国是否加入该公约,该制度都将对我国海上运输立法与司法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Jin merchant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business history with their splendid commercial accomplishments throughout a long history. In the course of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Jin merchants, their outstanding credit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rom their commercial achievements, outlook of values on credit orientation, personnel promo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restraining mechanism. The valuable credit accumulated by Jin merchants is of unique value and based on a perpetual charm, and it is a precious heritage for entrepreneurs today and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