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城中村的终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中村的终结结合起来研究,城中村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中村的终结过程实质上就是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重构的过程,我们是在社会秩序重构中走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基本上都存在城中村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郑州开始对其城市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和优化,其中就包括城中村改造。而改造模式的选择对于城中村改造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在此主要结合调研情况对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且比较其各自优缺点,分析比对,最终求得一种较为合理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承担着探索两型社会建设发展道路的重任。"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是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对"城中村"进行合理的改造是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因此,很有必要对城中村改造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寻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武汉市江汉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发展,创新理念,落实人本精神,实行"一村一策",统筹兼顾,综合改造,盘活存量,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可概括为:一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城中村”改造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三是“城中村”改造中维稳的思路与对策.“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稳定一起抓,坚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将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遏制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7.
多年以来,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进程,凸显出政府开发政策和方略中存在着发展伦理方面的问题。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伦理错位,体现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功利倾向、开发政策领域的偏离公平、改造计划的偏离和谐、改造目标取向的偏离统筹精神与发展方式的偏离可持续原则等。对此,我们须以科学发展作为发展伦理考量的根据,从而厘清矫正方位。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作为我国当前国情下的一种独特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的尖锐冲突。文章以昆明市“城中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城中村”的形成机制,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引言"城中村"是城镇化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地理区域上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又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区域。它是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相矛盾的结果,严重阻碍着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是直接涉及到许多普通公众特别是社会弱势公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少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公共伦理缺位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清醒认识城中村的产生和存在是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位的弥补的前提下,城市政府应在城中村改造中承担起公共伦理责任,以良好的制度设计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加快推进,不少城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中村,原有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变为新的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转型发展,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仍处于探索之中,发展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政府、村组织和社会等治理主体共同施策,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助推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广西南宁市X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当下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选取作为分析样本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后村为例,指出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面临着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冲突,并分析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转变村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内古建筑及特色文化资源作用;实行"城中村"文化的渐进式改造等,是解决冲突,构建和谐"城中村"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由"城中村"转制而形成的社区定义为"城中村"社区.在"城中村"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居委会、以及经济联社三大治理主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柯子岭村为个案,描述三元治理主体在社区中的现状,阐释其历史渊源,为处于转制过渡时期的"城中村"社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在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保护、利用等方面功不可没。可以说,关注文化遗产是博物馆在新形势-F)J~务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环节,同时,在住宅商品化的改革中,公共租赁房建设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在“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二者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困境,受到资金压力、社会矛盾等多方限制。通过对宜居、经济、保障、民本、创新、超前等原则的把握,推动实施以公共租赁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构建以物质空间、人员安置、资金筹集和政策支持为特征的改造模式,在现有条件上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城市改造和居民住房改善的双赢,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民俗文化历经千年交融汇合积淀而成的结果,显现出“中华文化的大一统”之“和”,同时,又具有朴素自然的和谐特质和地域、民族文化特点。民俗文化具有天然的“和谐”内质。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是社会和谐的具象表现。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密切联系,使民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宁夏地区回族伊斯兰教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回族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城市化的影响,探讨了回族伊斯兰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调适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和谐社会应是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建设。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和谐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所在。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又好又快"的深刻内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共同发展,扎实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