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警察的职权,是《人民警察法》的中心内容之一,人民警察能不能依法行使职权,是《人民警察法》能否得以贯彻的关键。所以,本文专就此谈谈我们的看法。 笔者认为,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必须坚持做到: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人民警察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其主要种类有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侵权赔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对人民警察的不作为渎职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受害人能否要求国家赔偿?有关机关应否赔偿?对此,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不甚明确和具体。但根据人民警察法和国家赔偿法的有关条款,结合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方式理论,可以得出肯定结论。人民警察不作为渎职行为的国家赔偿不受时间、地点和警种的制约,即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范围内的任何一个人民警察的不作为渎职行为上。  相似文献   

5.
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财产,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大责任。所以,国家赋予了人民警察不同于其他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的权力。《人民警察法》的颁布实施,使人民警察的一切活动置于法律规范之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民警察的“见危应救”是指人民警察基于其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人身、财产处于危险或灾难的公民应当立即给予拯救和援助。“见危应救”是《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应履行的法定义务之一。“见危应救”的警察主体范围是所有在职在编的人民警察,“见危应救”的时限要求民警迅速前往救助。同时人民警察还应不断提高服务助民的技能。人民警察“见危不救”应承刑事、行政和赔偿费用的法律责任。不属于人民警察危难救助义务范围事项等情形的,人民警察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警察“见危应救”与公民“见危应救”不同。  相似文献   

7.
优先权,是《人民警察法》授予人民警察的一项重要权力,它包括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权,优先通行权,优先使用交通、通信工具、场地权和建筑物权。虽然它不具有暴力性和权力对象的违法性,但是行使不当也会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应当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优先权与人民警察的职责密切联系,具有联系职责的紧迫性、必要性,从而具有了优先性,并且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优先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现行的《人民警察法》是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施行,该法实施近20年。客观地说,一部法律能够实施近20年表明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判断一部法律是不是"良法",其评价的标准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实施时间的长短不失为一条评价标准。我国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实施近20年,堪称"良法",只有"良法"才能达至"良法之治"。《人民警察法》之所以堪称"良法"其标志性的意义在于它是确立我国人民警察制度的奠基之法,是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的授权之法,是规范和约束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的监督之法,是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警察素质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根据新的法律规定,人民警察在遇到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时,应当履行“给予帮助”的义务。但同时,在做出给予帮助的具体行为时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在人民公安机关多年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从事纠纷调解活动最多的当属户籍外勤民警,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警察是国家的重要执法力量,拥有法律赋予的许多特别权力,其公务活动最基本的、大量的、经常的就是执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作了专章规定。强化对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是人民警察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正当防卫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的正当防卫。《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以下简称《具体规定》)和《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以人民警察的基本法和专门规定确定了人民警察正当防卫的特定内涵,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开展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应当明确以什么为根本原则来指导公安工作的问题。要明确这一问题,就要了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的任务。《人民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公安民警的任务有三项: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二是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三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人民警察法》相关内容与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和管理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修改《人民警察法》势在必行。对《人民警察法》的修改,要准确定位、明确性质,并据此作出若干具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见危应救”是人民警察法要求的人民警察应履行的法定义务之一。人民警察危难救助的内涵及范围、救助的主体、救助的时间、技能和条件须明确界定。人民警察“见危不救”应承担刑事、行政和赔偿费用的法律责任;特定情形下人民警察“见危不救”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人民警察的角色意识,主要是指社会期待人民警察作为国家执法者在社会中应有的基本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人民警察代表国家对社会实施管理,执行公务,正确的警察角色意识,是其正确履行职责、管理社会的根本保证。学习《人民警察法》应当确定以下几方面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这样,一方面对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时提出了履行职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执行职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警察法》),从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民警察制度,并在法律上得以认证,解决了广大公安民警在执法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国人民警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依法行使职权的有力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有几点细腻性问题需要补充或析清。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强化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提高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切实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依法对公安机关及警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有效督察,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督察制度,做到“依法治警,从严治  相似文献   

19.
《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即“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从总体上看,尽管人民警察的职责都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但由于警察“种”的不同,因而其所担负的具体职责也各不相同。就社会治安而言,最直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群众路线,如何贯彻公安工作群众路线,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原则问题,又是人民警察,特别是基层人民警察必须了解掌握和学会运用的基本工作方法。继承和发展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贯彻《人民警察法》体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公安工作群众路线,具有重大意义。 《人民警察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