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认识“井冈山”这三个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后来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知道了井冈山是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心里便有了想看它一眼的念头。在建党80周年前夕,组织上安排我们到井冈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也就有机会实现了这个20多年来的愿望。 乘车来到井冈山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朱德同志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红旗雕塑,上山的路上经常见到“山因革命而高,地因人杰而大”、“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等…  相似文献   

2.
<正>茅坪八角楼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乡茅坪村,因当年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顶有一个斗八藻井,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1927年至1929年,毛泽东在此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  相似文献   

3.
旗帜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讲到中国红色政权的伟大意义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在《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说过:“当时海陆丰的力量比井冈山大,各种条件都比井冈山好,但结果还是失败了,”比较井冈山与海陆丰的成功与失败,对于研究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及第一次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革命战略策略的转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根据地的中心在宁冈,这是早已定论的史实。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讲过:“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这种割据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三省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同年11月25日,毛泽东又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毛泽东还在1928年5月19日给中央的信和6月19日、7月4日分别给中共湖南省委的信,都清楚地写到“宁冈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之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对法制建设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法令法规文件,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法治理念。一、坚持党的领导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毛泽东总结这一深刻历史教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明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在阐述党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这一伟大理论时,主要依据毛泽东所著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几篇文章,而对于1928年5月2日《中共红四军军委给江西省委和中央的报告》这一重要文献几乎很少提及。笔者认为,这是欠妥当的,应重视对这一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党为建立红色政权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是倒在血泊中才认识到政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在中国"有军则有权"的原则。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建立了小块的红色政权。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很快呈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有了红色中华梦。毛泽东从国情和新形势出发,把苏维埃共和国梦改为人民共和国梦。新中国的梦圆实现了我们前人的初心,今天的中国梦是我们今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朱德等发扬了勇于开拓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建立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模式;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模式高度重视并向全国推广介绍,使井冈山模式得以传送到大西北;以刘志丹为首的陕甘边领导人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井冈山模式,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形成了“狡兔三窟”的陕甘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汤建军 《湘潮》2023,(10):4-7
<正>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从1928年到1935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其间还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这三篇没有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调查报告。这些光辉著作不仅是毛泽东在“四落四起”时调研思考的理论成果,更是他人生遭遇挫折时党性修炼与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毛泽东这八年的苦难辉煌经历,为其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基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朱德等在领导井冈山的武装割据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毛泽东在红色政权建设中采用的执政方略,不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党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927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迈开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第一步,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之后,各地红色政权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形成燎原之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执行机构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红色政权建立初期,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律体系,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制定的有关反贪污浪费的法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于1933年12月15日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  相似文献   

13.
有关《念奴娇·井冈山》的若干问题张惠仁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有不少问题尚需深入探讨。仅就《念奴娇·井冈山》而言,就有如下一些问题:一、毛泽东在1965年5月上井冈山为什么要“同时”写出两首关于井冈山的词——《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到1930年上半年,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在开辟这条新道路中,不仅进行了亲身实践,而且从理论高度加以阐述,因此他的贡献最大。早在1928年,毛泽东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的客观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并对井冈山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及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首先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汤根姬 《湘潮》2006,(11):55-55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183;井冈山》、《水调歌头&#183;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183;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183;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相似文献   

16.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与此同时,毛泽东具体指导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筹建,并亲自修改和颁发了第一份红色政权政纲——《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以下简称《临时政纲》),这份政纲是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施政纲领。重温和解读这份《临时政纲》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倡导和践行井冈山时期求真务实精神,以及凝聚整合各方力量,团结广大人民一道前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妇女干部,她们动员和领导广大农村妇女争取妇女解放,积极投身红色政权,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矗立起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在革命年代里,特殊时期的工作目标与利益决定了这些妇女本身具有显著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金培 《党史文苑》2007,1(5):24-25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妇女干部,她们动员和领导广大农村妇女争取妇女解放,积极投身红色政权,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矗立起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在革命年代里,特殊时期的工作目标与利益决定了这些妇女本身具有显著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政策与举措来盘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商贸经济,使其极具活力,粉碎了白色势力的经济封锁,起到了对革命战争和红色政权的物质基础支撑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在践行新的时代使命中发扬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