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代青年的道德意识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出一种进步与倒退相胶着的特殊状态,表现出一种改革开放背景下新旧道德观念的对抗,这是青年道德意识的退化和暧昧。当代青年意识的这种特殊表现,我们称之为暧昧的道德意识。 (一) 青年暧昧道德意识首先表现在他们遵从现行道德规范的程度大大下降,我们所大肆张扬的“螺丝钉”精神、“老黄牛”精神、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老山英雄”精神等等道德观念在青年身上越来越少共鸣。他们完全不满足于过去风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追求个性解放和实  相似文献   

2.
上海正在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作为最敏感的群体,青年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含义,并设法使自己适应这种变化。新近组建的共青团上海市委信息调研网络对各行业青年的调查和信息反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择其大端,有这样几个方面: 对不良社会现象的忧虑与思考 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守职业普遍规范、无视公共秩序、不讲人格良心等不文明现象,上海青年普遍强烈反对,表现了现代化大都市青年对文明的追求和责任感。雅桑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小朱说,“联想到近年来,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不止一次出现暴徒当众施暴无人敢上前制止的事件,社会的正气、公民的责任感都到哪里去了?这在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的城市是极不应该发生的。当前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是非常‘到位’,也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要研究当代青年特点,必须研究决定当代青年思想、感情和心态变化的社会变化。追溯这种变化,人们不难发现,对当代青年自主意识的觉醒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文革”、改革和开放这三大历史进程。尽管青年群体也有层次之分、类别之分,但其接受这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共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具有规律性的线索。首先,怀着对领袖和社会的无限赤诚而献身“文化大革命”的一代青年,经过最初那火热的“接见”场面,所谓反“修”防“修”,斗“私”批“修”的实践,上山下乡,返城待业的磨炼,终于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民族灾难。人人都咽下了苦涩的果实。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心理需要相吻合,引起彼此间感情上的“共鸣”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青年知识分子对正面教育的心理需要大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青年知识分子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对别人提出的思想观点一般不轻信盲从,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个人见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由于这种思维的个性,他们往往不大容易接受虽然正  相似文献   

5.
我们黄冈地区财贸战线有职工79676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61350人,占77%;总的情况是基层职工多,青年职工多,新职工多。前些年,由于放松了思想教育,职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滑坡,主要表现为:一种现象(精神空虚),二种倾向(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个人),三种情绪(不稳定情绪、埋怨情绪、消极情绪)。在“双基”教育中,我们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6.
1986年秋末,福建电视台及《福建青年》杂志分别在黄金时间和显要的位置报道了三明钢铁厂小高炉青年联谊会的事迹。一时,许多记者争相前来采访,一些家长纷纷来信要求“代培”他们的子女。一个小小的青年联谊会,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小高炉”是福建三明钢铁厂最大的福利区,共有1.5万多职工家属。这里远离市区,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是全厂最不稳定的地方。从第一次“严打”以来,有20多名犯罪青年受到了法律制裁,其中5人被判处死刑,250多个青年在公安机关“挂号”。于是,人们把“小高炉”看作是“是非之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因难户”、“重点户”。怎样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呢?总厂领导经调查后队为,由于青年人阅历、经历不同,气质、爱好、特长不同,对人生的思考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  相似文献   

7.
丹东市自来水公司二队五班成员都是青年职工。一次,他们接受了为市高丽沟居民引水进户的任务。这项工程要在岩石坡上铺设1000多米管道。职工们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震得虎口发麻。班里有的同志为难地对班长白延东说:“这活没法干。”白延东见大家情绪不高,想到自己前几天去高丽沟走访的情景,便有了主意,决定把大家带到那里的土井旁,上一堂职业道德课。全班同志来到高丽沟。居民们听说自来水  相似文献   

8.
无论哪个时代,报纸和杂志总是源源不断地推出些“生存意义”方面的文章。基于人们的习惯意识,从很早起,社会就普遍使用“人生观”一词了。当代青年和过去青年对“生存意义”、“人生观”的认识,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这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的就是年轻人对自己、对社会看法的变异和思维更新。然而,无论哪个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9.
青年期,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它自己的许多独有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的不平衡,产生了所谓“心身矛盾”。所以,青年的一些行为不太容易被人理解。青年人的许多行为,常常使成年人生气和烦恼,很多成年人把青年的一些过失行为(或称搅乱性行为)归为有坏的动机,仅仅是站在对立面去指责,简单地喊出:“不许这样”!其实,有些青年的搅乱性行为,不过是因为智力上的不成熟而已。也有很多成年人,常常是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在对湖南省的长沙、衡阳、邵阳、益阳四地市的200名城镇青年个体户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治理整顿时期,城镇青年个体户中两重性心理趋向值得注意。城镇青年个体户的心理趋向 (一)以物质利益为经营出发点、以享乐意识为生活主色调的实惠心理趋向。这项调查表明,有81%的青年个体户认为“赚钱”和“玩”是他们的两大追求。 1.在经营上,他们崇尚实际、不喜空谈;以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作为经营出发点。他们认为,“屋顶上的三只麻雀不如手中的一只”,非常关心自己眼前的盈利状况。他们能够实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代青年,人们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有“迷惘的一代”的论断,有“垮掉的一代”的结论,也有“思考的一代”的赞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好地培育一代新人,我们对郴州地区纺织厂和鲤鱼江电厂青年的情况作了综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青年与改革改革,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对青年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青年的态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革对青年的观念变化、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青年的反应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2.
一勤奋开拓、锐意进取,反映了八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但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正如鲁迅所说的,青年“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当代青年的心理也不是清一色的,以进取心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在相当部分的青年中存在着依賴心理,主要表现在: 一是懶于思考,思想上依賴  相似文献   

13.
过去 ,民政部门主要保障“三无”(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人员 ,而在职职工中的困难户则由其单位负责保障 ,即所谓“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但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许多困难企业已无力抱走自己的“孩子”。况且 ,这种企业办社会、职工生老病死全都依靠企业的体制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于是 ,最低生活保障线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中同代人教育同代人这一研究题目,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过调查分析提出来的。有一次全厂召开青年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讲演会,会前,许多人担心会议秩序不好;然而出人意料,当三名青工讲演员讲演时,秩序井然,掌声不断,是近几年来召开青年职工大会少见的情景。会后,有些不愿开会听报告的青年反映,青年讲青年,讲到心里去,听着很亲切。在青工脱产政治轮训班里,有一位青年干部担任教员,他每次给青工讲课都格外受欢迎,青工也愿意同他研究问题,不少听过他讲课的青工同他交上了知心朋友。这些现象说明,在青年职工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青年的集体行为(即所谓“青年闹事”)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有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青年自身力量的一种显示方式,还有不少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并且任意把青年某些正当的聚会或活动指责为“闹事”……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青年集体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心理意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而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青年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明确目的的、非组织性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自发的狂热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日本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日本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与日本的企业界有意识地向职工注入“忘我工作精神”分不开的。在日本,公司的职工效忠于自己的公司,置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于不顾,为公司的发展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这种被称为“爱社(公司)精神”的“美德”,曾是每个职工都必备的,日本人的能干也因此而扬名世界。然而,最近这种“爱社精神”却在日本青年中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李玉林 《慈善》2017,(1):13-16
<正>又是一个单亲家庭,又是一个不幸的贫困母亲。她似乎也有一种“负罪感”。丈夫离她而去,离开她和他们的孩子,她甚至没有怨言,反而觉得是自己“罪孽深重”“罪有应得”。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血液中“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不知自己身体携带了这种可怕的“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不知道没有症状显现的自己会把这种疾病遗传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后进青年在其向先进转化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反复或“迴归”现象。开展转化工作的过程,就是对这种反复现象不断认识,并创造条件使之逐步消除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分析各种反复现象入手,就反复的实质及其表现形态,以及消除反复的一般条件作一个大概的分析,以便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題的深入思考。 (一) 做好后进青年的转化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后进青年向先进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针对乡镇企业实际,把握职工思想中的“热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是做好乡镇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所谓“热点”,是指引起职工思想较大幅度变化的外界客观因素。在张家港客车厂,我们感到:对自身的劳动报酬的反思,自我实现的要求,对企业的各种忧虑,是触发职工思想动荡的三大“热点”。对劳动报酬的对比,是职工思想动荡的第一个“热点”。职工刚进厂时,对自己所在的企业还不完全了解,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还很陌生,一般思想比较稳定。大部分职工循规蹈矩,安心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探索人生之路的青年,总在寻找着自己的榜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价值标准必然发生不断的变化,从而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模式也就不同。去年三月,张海迪的事迹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活动普遍传开。这在当代青年中引起的多年来少有的强烈反响,是我们已经成觉到了的。那么,这种反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是哪些青年对张海迪感兴趣?对张海迪的哪些特点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同时,青年们对张海迪事迹及其学习和宣传尚有哪些疑虑、不满足和不同意见?而这又是为什么?为此,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八、九月间,在北京城市青年中开展了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