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我怀着对革命圣地的崇敬,来到延安进行了5天学习培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延安精神。过去,延安给人的印象是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黄土高坡和漫山的窑洞,还有扎着头巾的放羊人唱着陕北民歌信天游。然而,这次踏上延安的土地,眼前的景象已大为不同:现代化的城市呈现在延河两岸,马路宽阔,楼宇林立;  相似文献   

2.
张九汉 《群众》2008,(7):7-8,15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在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3.
三山环绕的美丽城市──延安,曾因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使人仰慕,更曾因她是革命的摇篮而举世瞩目。去年暑期,由河南省教委教研室政治组举办的获“中学生学习十四大精神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和辅导教师所组成的“延安行”夏令营活动在这里进行。宝塔山上虽值三伏天的7月,但延安却天高气爽。一清早,55名师生在营旗的率领下,徒步穿过著名的延河桥,登上了宝塔山。松柏掩映的延安宝塔,初建于隋朝,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巍然屹立。站在这宝塔下,聆听着革命老人的回忆,远眺着今天建设得如此美丽的延安城,我们感受到内心深深的震撼:延安…  相似文献   

4.
丁聪 《今日浙江》2011,(23):61-61
金秋十月,我带着求是杂志社的一些年轻编辑记者赴延安“走、转、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第三次来延安。,伫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新细看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国的“黄克功事件”,再次陷入沉思。黄克功同志1927年参加革命,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1937年1()月,时年26岁的黄克功在担任延安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时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相似文献   

5.
1949年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6.
春天的延安     
黄健 《传承》2011,(16):4-5
延安,在电影《保卫延安》、诗歌《延安颂》等很多地方都有提起,贰元人民币上延安宝塔山的雄姿,延河水的湍流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而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永远在激励、鼓舞和鞭策着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7.
春天的延安     
黄健 《传承》2011,(6):4-5
延安,在电影《保卫延安》、诗歌《延安颂》等很多地方都有提起,贰元人民币上延安宝塔山的雄姿,延河水的湍流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而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永远在激励、鼓舞和鞭策着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8.
延安抒怀     
陈爱平 《今日海南》2016,(10):64-64
魂牵梦萦寻圣地, 如愿以偿到延安。 绵绵延河育英雄, 巍巍宝塔屹崇山。  相似文献   

9.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 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延安。站在巍巍的宝塔山上,俯视着青黄二:色染就的无边无际的群山和波涛滚滚的延河,望着那由嘉岭、凤凰、清凉三山组成的尽头,心里涌起了一阵雄豪威武、苍劲浩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时,我知道了革命圣地——延安,听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革命志士、青年才俊为了新中国,纷纷奔赴延安,在这一方黄土地上挥洒她们的青春年华,我一直疑惑着,延安这片黄土地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当时自己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画:延安处处红霞万丈,特别是滚滚延河水边巍巍宝塔山上的宝塔,一定是金光闪闪的,充满了神秘,在那儿的人们都是喜气洋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去延安看看,去追寻我儿时心中的圣地。  相似文献   

11.
延安中学50周年校庆(外三首)廖联原回忆延中学府兮,校风烟烟胜珠现。城隍庙畔同仇汽,杜甫川南捉虎署。一食一衣亲动手,半工半读互资师。吊)L沟战瘟神志,改革兴邦共勉之。(198年9月17日)重游延安感赋又饮延河水,重温故旧情。钻研求是策,学习马毛经。昔...  相似文献   

12.
终于登上了黄土高原,终于走进了革命圣地延安。昔日的滚滚延河已经变成涓涓细流,但宝塔山、延水河、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一直是我心中的一爿圣地,令人无限神往。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进修班学员赴延安考察,这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间虽短,但感受良多。 感受之一:在延安,触动中国共产党之魂 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近。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大家情不自禁地与延安人一起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延安的大嫂拉着学员的手,讲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朴实的陕北汉子叙述往事,令学员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身着戎装的讲解员把学员带入中国革命关键的 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4.
散木 《协商论坛》2014,(11):58-58
电影《黄克功案件》的上映,激起了人们对当年发生在延安的这一案件的审视。逼婚未遂开枪杀人抗战爆发之后,山西太原友仁中学16岁的女青年刘茜来到延安,她先在抗大第15队学习,又被分配在新成立的陕北公学学习。后来在延河岸边,她和一位少年时就参加红军的抗大第三期第六队队长(原是刘所在的第15队队长)黄克功(江西人,26岁)谈起了恋爱。  相似文献   

15.
延安,是一个具有特殊时空含义的历史名词。从时间上来讲,它是指从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一直到1947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的这个历史时段。从空间上来讲,它是指延安以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  相似文献   

16.
黄克功事件     
《今日海南》2011,(5):34-34
1937年10月,在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全面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郭文军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所培育和形成的立党为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廉洁政治与民族魂魄,不仅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接受延安光辉灿烂的党史教育和延安精神的熏陶,心魄受到震撼和洗礼,尤对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和群众工作感想至深。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的时期,积累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掌握和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重要作用。 一、延安时期开展学习的途径 理论教育常抓不懈。延安时期党制定了大量关于学习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学习竞赛和整风运动,进行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功建设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19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