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定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迄今为止有三个阶段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12,(10):8-11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但对于中国而言,刚刚过去的十年,却是不平凡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中国的改革和探索、中国的发展和前行从未终止懈怠;这十年,中国的力量和角色、中国的品牌和形象均有新的提升;这十年,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走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确定历史任务,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关注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问题.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草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活力.中国道路的拓展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5.
辛鸣 《理论导报》2015,(3):10+31
<正>中国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我们讲"三个自信",既源自中国道路的独特创造、源自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也源自中国理论的独特贡献。中国理论具有一以贯之的思想传承。理论必有所宗、有所依。中国理论的思想传承可上溯170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从建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着"中国问题"的视角,即"问题"的中国特色与中国特色的"问题";从建构路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遵循着两条路径:一是遵循从"中国实践"到"中国理论"的路径,一是遵循从"国外理论"到"中国理论"的路径;从建构原则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照着五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本土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晓明  王家芬 《求实》2012,(5):20-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集合体;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方向来坚持,作为过程来建设,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建设;在整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在邓小平的研究中,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等发展过程的一般概述性研究;邓小平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论述、关于"中国模式"的概念之争、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概念演变的研究;中国道路内涵、特征及与传统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比较的研究;邓小平与民族复兴理想、中国道路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的研究;中国道路中有关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文化价值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及邓小平晚年对中国道路思考的研究。中国道路的研究拓展了邓小平研究的领域,是邓小平研究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源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精髓;党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坚实步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和不懈追求。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左翼文化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作为党领导的左翼文化团体,与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内在关系。联盟盟员在多个学科领域推出马克思主义论著,有力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形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得以初步构建;围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行理论斗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任务,间接促进了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向工农群众和青年群体开展了大量理论普及工作,通过大众化的宣传推进理论武装,进而掌握革命群众。  相似文献   

12.
刘芳 《理论学刊》2020,(4):85-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上:把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要义与依据时代特点、本国实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突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推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走自己的道路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好中国道路,同时也可以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远  李荣海 《求实》2016,(8):4-12
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毛泽东的最伟大贡献,即是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就其发展途径、方法、价值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塑造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历史生动性和规律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包括: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运行规律;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规律;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连续性规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规律。当前,理论研究要改变落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状况,必须进行深刻的自省:研究重心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移;思维方法要凸显建设性思维;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位置有充分自信。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现代化的60年,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60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在这60年里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49年-1978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开创、奠基阶段;二是1978年-1992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再探索阶段;三是1992年-2002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全面推进阶段;四是2003年-2009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密不可分,也与他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精深的把握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与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以下关联: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新式文化的熏陶共同作用,为刘少奇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本质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直接体现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学风的复兴;刘少奇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所形成的个性特征与工作作风,使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理性取向与务实风格。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传播、接受层面的大众化,也包括创新、发展层面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干扰;要坚定不移地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多用“中国道路”的表述解说中国崛起的“事实”。“中国道路”“是否可持续”之所以日益成为讨论焦点,既源于“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追问之完满求解,亦源于为拉近“中国思想”与“中国道路”的距离所催生的思想话语建构冲动。总体来看,即便“中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还远未成熟”,国内学者仍多对其在未来的可持续性怀有信心,体现出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部分学者在承认“中国道路”迄今取得成功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较多。由此而言,国内学者在基本认同“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同时,对其未来的目标模式颇多讨论,这将影响着“中国道路”的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辩正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又将走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自己的“世界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继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根本之点;二是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三是创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整体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个30年与三次历史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进程,已经整整30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整整60年;自1919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主义者走上中国历史舞台,已经整整90年,这90年可划分为三个30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