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I0001-I0002
1939年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惟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Et语的长处,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49-50
1939年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惟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Et语的长处,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台湾义勇队     
1939律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睢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曰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日语的长则,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002年,在七七事变65周年前夕,一位台湾抗日英烈的名字从历史深处走来。英烈的名字叫李友邦,当年第一位台籍抗日将领。7月6日上午9时,台北县芦州李宅,雄壮激昂的抗日乐曲声中,李友邦将军纪念大会开幕。十多位曾随李友邦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成员,在现  相似文献   

5.
李友邦,祖籍福建。其先辈已定居台湾多年,籍台北县鹭洲乡。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台湾省时,他发起组织返回大陆的台籍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领导台胞抗日武装——台湾义勇队和台胞抗日联合战线——台湾革命同盟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创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4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台湾地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台湾革命同盟会的组织状况、主要活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其性质和地位诸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光复台湾无论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还是在台湾地方史上都是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台湾的光复不但凝聚着大陆人民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及为之坚持八年之久的浴血奋斗,而且也凝聚着台湾同胞心向祖国的强烈观念和把求取自身解放与祖国抗战融为一体的斗争精神。台湾胜利回归祖国与台湾同胞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中国情结是密不可分的。重温抗日烽火中台湾同胞强烈的祖国认同感和为回归祖国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于进一步认清“台独”的本质,对于坚持一个中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历史上由…  相似文献   

8.
1939年初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在浙江抗日前线活跃着一支台胞抗日队伍。这就是由来自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台民垦殖所的福建台民组成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他们或发挥特长行医治医,救治伤病员,或以自身的亡国之痛宣传抗日救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9.
在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的历史上,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作为中国领土的台湾,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人民蒙受殖民统治的痛苦更加深重。正因为如此,台湾在1895年被迫割让给日本以后直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回归祖国的50年间,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可以认为,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时间最长,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已经出版的著作中,对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很少系统的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令人高…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台湾岛内的抗日运动,学者们列举了众多的台湾人民反  相似文献   

11.
<正>闽台一水之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闽台人民并肩战斗。福建沿海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成为支援台湾同胞抗日的据点。许多台湾抗日志士内渡福建,投身抗战,他们有的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有的参加国民党军队,有的在大后方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他们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正>1939年2月,由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台湾革命领导人之一的李友邦,将台胞组织起来成立台湾义勇队。这是一个在大陆的台胞人数最多的抗日团体,是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正式批准的有着正规军编制的抗日武装队伍。它成立于浙江金华,近七年中活跃在东南战场,大半时间依托福建龙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72年前,从崇安(今武夷山市)走出了一支引起周恩来、于右任、李济深等国共两党上层密切关注的抗日队伍——“台湾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14.
1895年4月,中国与日本订立了关于结束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其中第二款规定: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所属一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895年4月20日,台北市民鸣锣罢市,发表徽文,严斥清政府,并发誓与台湾共存亡。5月2日,在京城会试的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拒绝和约,练兵抗战。5月29日,日本派遣主力近卫师团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推举驻防台湾的刘永福领导军民抗日。徐驶、吴汤兴、姜绍祖也在台湾各地组织抗日义军。从6月11日到10月对日,台湾爱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们所熟悉的是大陆版本的抗日电影,最近我看了8部台湾拍摄的抗日电影,看完之后作了一个对比,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署105周年。吕秀莲曾声言,《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赤裸裸地对侵略者顶礼膜拜,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歌功颂德。这种奴颜媚骨当代罕见,吕秀莲何以面对岛内那些血洒山河的抗日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7.
1939年2月,由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台湾革命领导人之一的李友邦,将台胞组织起来成立台湾义勇总队。这是一个在大陆的台胞人数最多的特殊的抗日团体。它成立于浙江金华,近七年中活跃在东南战场,一半时间依托龙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执行扩军、筹款和抗日宣传三大任务。红军进漳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九天,但在开展抗日宣传和推进闽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红军的抗日宣传内容是广泛的,首先是揭露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从清末的甲午之战侵占我台湾宝岛,到北洋军阀时代胁迫袁世凯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约;从“五四运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爆发后,台湾虽与祖国大陆几近隔绝,但因两岸血脉相连,命运与共,也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宣传与组织,台湾同胞欣闻大陆爆发辛亥革命,便立即掀起了新一波的抗日武装斗争,使爱国斗争的种子在台湾深深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陶汉章将军,在北京参加黄埔军校70周年纪念会,邂逅一位从台湾来的国民党老军人,谈起了当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景。老军人说:"1939年我们在湖南衡山集中一批从抗日前线各战区调来的军官,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其中有一本教材叫《游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