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为政党外交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思想。毛泽东直接参与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他从我国总体外交目标出发,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对党的对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毛泽东的政党外交思想集中回答了战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和新中国外交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我国的整个政党外交工作。继承并发展毛泽东政党外交思想,对如何开展当下我国的政党外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5,(4):124-136
"政党外交",是指一国之合法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主体上的合法性、功能目的上的国家政府属性,可谓政党外交概念内涵的核心。"政党外交"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术语,主要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作为一种以政党为行为主体的外交形式,这种现象早已存在。政党外交主要起源于无产阶级政党国际联合和社会主义国家党际交往,二战后扩大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各类政党。中共政党外交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政党外交"这一概念的使用,体现和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共对外工作的重大转型,可以用作概括描述党的对外工作的最主要用语。  相似文献   

3.
政党外交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不断多元化,政党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政党外交具有内容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样灵活和影响深远等特征.它是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石.在影响政党外交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政党政治的普及和发展是客观前提,政党的自身素质是主观因素.当前.政党外交呈现出与其他外交形式融合程度更高、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及结成政党国际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旨在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指导政党外交在多层次、宽领域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包括:加强友好互利的伙伴关系,构建政党利益共同体;加强全球治理的互助合作,构建政党责任共同体;加强同舟共济的合作意识,构建政党命运共同体;加强互通有无的经验交流,构建政党成长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政党外交思想”和“党际关系理论”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初步阐述了加强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研究的重要意义;从指导思想、目标宗旨、主题判断、功能作用以及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艺术等方面阐明和构建了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作为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和东方社会主义大国的政治家,以高远的战略视野,恢宏的全局谋划,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纵横捭阖地实践着新型政党外交方略。通过新型政党外交,跨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扩展国家关系领域;通过新型政党外交,跨越国家关系鸿沟,实现国家关系新的突破和发展;在"新国家安全观"中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适时把经济因素注入政党外交领域,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在更高层面上丰富了国家关系内涵,维护了国家综合安全,提升了国家综合利益。  相似文献   

7.
政党国际组织的兴盛及其当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国际组织的不断发展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特征。政党国际组织为世界各国政党提供了参与并影响当代国际政治的政党外交平台和国际活动舞台。它最初是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产物,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推动它在冷战结束以后不断发展。它模糊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界限,日益关注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突出问题。它作为新世纪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主体,作用会不断增强,影响会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8.
政党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相当活跃的角色,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逐渐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者们初步分析了世界各国政党体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政党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阐述了开展政党外交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论证了政党作为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其影响已渗透到一个国家内政、外交活动的各个方面,并因此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与国家治理。参政党对外交往指的是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参与的外交外事活动,主要包括人大与政协外交、政党外交和公共外交三种形式。参政党对外交往具备稳固的政治基础、丰富的历史经验、独特的专业优势与灵活优势,但也存在若干不足。当前,国际话语权愈演愈烈,我国急需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了解,破除国际上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各类偏见与污蔑,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其中责无旁贷、大有可为。各民主党派需要进一步发掘对外交往潜力,提高对外交往的政治意识,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对外交往的目标定位,发挥党派优势;丰富对外交往的平台形式,树立品牌典型,从而以参政党对外交往强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外交决策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在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基础之上,是西方国家对于外交决策实行监督制约的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议会监督、政府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其主要功能是:监督外交决策和决策机构是否依法行使外交决策权,以及在执行外交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保证外交决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促使外交决策者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调节和平衡国内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与需求。西方国家外交决策监督制约机制由于自身存在着阶级局限性以及种种弊端,因而其监督制约效能又存在着有限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对于党的事业以及中国外交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革命党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开始了对外工作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独立自主经验。建国后至上世纪70年代,政党外交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外交局面打开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较大起伏。尤其是受"左"的意识形态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一度受到很大制约。改革开放启动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确立了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党外交顺应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在交往对象、方式和内容等方面不断拓展,推动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外交活动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开展得当能够大大提升国家软实力。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阵地。通过对十六大以来近7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对外交往活动的考察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国家软实力提升中的功能以及需注意的相关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指导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针张玉良众所周知,从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当代中国进入了社会大变革和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对外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80年代末以来,世界局势又进入了...  相似文献   

14.
外交活动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开展得当能够大大提升国家软实力。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阵地。通过对十六大以来近7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对外交往活动的考察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国家软实力提升中的功能以及需注意的相关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政党外交自始至终是在党中央和最高领导者的直接领导下运筹和实施的。无论是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方面的领导力极其显著而有效。这种领导力表现在排除外部干扰、维护自身独立性的能力;制定决策与指引航向的能力;纠正自身错误的能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广交朋友、广结善缘的国际公关能力;国际上的政治引领能力,等等。中共在政党外交中的领导力是其自身的制度体制、思想文化、思维定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天然和永恒的,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政治关系,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政党关系的内涵和衡量和谐政党关系标准,重点论述了我国政党关系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在继承与发展我党执政70年来对外工作经验和成就的同时,反映出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外交指导思想、外交主张和时代特色,更是开启了中共政党外交的新征程。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开展好对外交往工作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范畴和若干主题、 国家间关系的一般准则、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此组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人们习惯于根据政党的意识形态把政党划分为左翼政党、右翼政党和中间政党。  相似文献   

20.
政党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特殊品质或质的规定性,政党的性质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从民主党派章程中关于其性质的表述的改变来看,民主党派的性质先后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政党、新民主主义政党、“资产阶级性”的政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这样一个曲折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