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发展已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干扰着我国政治稳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4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舒兰市纪委向当地所有移动用户发送短信。对144名重点岗位中层干部进行“优秀”和“较差”评定.每条信息付费1元,同时可以查询参评人的票数及排名。市纪委已收到3万多参与者的有效短信5万余条,占当地人口总数10%以上。但如此“短信民主”在受到肯定的同时.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相似文献   

4.
吴祖鲲 《长白学刊》2005,(5):97-100
高度的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理性.文化理性是文化的灵魂和真谛.培育和谐社会的文化理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导向、规范和动力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当前,培育和谐社会的文化理性要着手于:培育完善的道德体系;培育民主意识和法制精神;培育公平公正理念;培育律商,打造诚信;培育爱心;培育信仰;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相似文献   

5.
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着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调和,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转型社会,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达到利益分配的均衡,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进一步而言,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利益均衡,利益均衡的关键又是利益协调机制。为什么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分配的动态均衡呢?本文力图在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从一个侧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理性地解读。一、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会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冲突,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7,(2):54-54
《瞭望东方周刊》近期刊登社论说,从庙堂到草野,都对教育寄托了殷切期望,尽管他们所寄托的未必一样。一个泱泱大国自然要高瞻远瞩,期待教育改造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但也无需指责老百姓的现实主义:他们就是希望自己或下一代能够通过教育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饭碗。获取一条改变命运的上升渠道。  相似文献   

8.
黄琳庆 《桂海论丛》2007,23(1):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自古以来的人类理想,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的思考:公平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与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革是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指县及县以下的管理层面,包括乡镇、社区、学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认为关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深理性思考。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丰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通过学习我认为“和谐社会”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基本内涵:第一,“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各有…  相似文献   

11.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担负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三大职能”的国家机关,要努力做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好务,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具体工作要求。特别是通过探索和实践,着力打造优良法治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一、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群众基础树立全民法治理念。普法教育的对象是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全体公民,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农民和青少年学生,而农村农民又是普法教育的“难点”和“大头”。因此,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重…  相似文献   

12.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不是天然形成的。和谐社会包含着理性的因素,它是对非和谐社会的那种个体非理性贪欲的一种抑制与理性的缓解,它期望全社会走向公共理性,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我省从1991年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已历时15年。目前,宁波市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杭州市等4个市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获得“浙江省文明城市(县城)”有48个,获得“浙江省文明城区”的有28个。今年,我省又启动了“示范文明城市”测评,进一步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引向深入。从总体上看,我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已经初步形成领导有共识,经济社会发展有条件,群众有要求,工作有基础的良好态势。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廖曜中 《求索》2008,(4):124-126
本文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探索人类社会的和谐基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性让人性打上了经济的烙印;19世纪末以来,社会学家又鼓吹人性的社会化特性。当代社会,经济人理性和社会人理性共同构成人性的两个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必然趋向“以人为本”,趋向和谐共识,趋向法理和谐。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统一战线构筑和谐社会之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之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2005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和谐社会建设作为2005年的三个重点工作之一。刚刚闭会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强调,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下行政道德制度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霞  宋明爽  慈爱芹 《前沿》2007,(9):139-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在世界各国新一轮行政改革中,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保持高标准的伦理道德规范,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升和完善社会价值目标和原则,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文章从行政道德的一般理论入手,针对和谐社会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提出的挑战,探索完善行政道德制度化的途径,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18.
理性妥协: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理性妥协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完全排斥妥协、追求激烈对抗的社会,即使有先进的制度与体制保证,也是难以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纠正对理性妥协的传统偏见,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理性妥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与目标任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统筹和谐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并夯实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和谐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和谐就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杨述刚 《前沿》2010,(7):50-52
某些学者认为,在中西伦理学中,道德理性主义根深蒂固,长期压制着道德情感,阻碍了道德的完善。然而,反观历史,便可发现,虽然许多先贤大哲都曾强调道德理性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但他们没有因此而否弃道德情感。道德理性不应成为我们的矛头所指。其实,长期遭受压制的应该是道德理性才对。客观说来,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从追求人类道德实践之至善这一基本立场来看,二者之间其实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