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玉生 《唯实》2014,(8):31-33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高瞻远瞩,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导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南。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放眼江苏大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心中涌动着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无尽思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更是关涉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从历史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内含追求“温饱型”“小康型”以及“幸福型”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度。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深层主题,激发美好生活的主体动力;以变革社会生活为内在追求,符合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以超越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构筑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契合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彰显了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回顾中华民族在近现代走过的曲折历程,面对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肩负的崇高使命,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全部实践中贯彻着一条主线:为中国的现代化而奋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这种追求和探索,归结起来是“一个关键”、“两重结合”,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实现两重结合: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二是马克思主义与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实际,学习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充分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提高学习、运用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又借鉴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这一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演进西方“现代化”理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西方社会现代化运动的理论依据。本世纪下半叶,非西方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冲击了西方正统的“现代化”理论及其方法论。进入90年代,该理论更是受到各方学者的广泛质疑与批判。世界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方案,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启迪借鉴意义。一、现代化不是只有西方一条路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追求。纵观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苏东剧变之后许多国家都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之间的历史传承不单单表现为若干理论要素的前后相继,更主要地体现在理论主题、理论取向、理论追求等方面的彼此衔接.在"如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下,科学发展观提出,所谓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在探索自主发展模式的取向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在寻求发展规律的理论追求中,科学发展观拓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外延、深化了其内涵,并系统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方法论.正是在这些方面,科学发展观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思想的当代创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发展历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批判与反思中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最初以工业化为现代化核心到发展经济与深化改革,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解逐渐深化,最终在党的二十大拓展为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探索并建构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学者沿着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相结合的思维路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产党人面临的紧要课题。从逻辑理路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历史的接续探索,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更高的社会发展形态。从内容思路来看,要着力实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现代化体系。从未来进路来看,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坚实的政治保障、务实的行动纲领和崇高的精神指引,共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名驹 《新视野》2002,(6):16-18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是跨入新世纪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任务之一。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现代化最主要的动力和源泉。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中国的现代化应当从自己走过的道路中吸取营养,开拓创新。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应当对中国现代化的前景充满信心。一、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运动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领先于世界的。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和造船业迅速发展,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主潮流,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性构想,创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回答和解决了一个跨世纪大课题。一、现代化道路的取向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是艰辛的,教训是深刻的。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地寻求中国的强盛之路。但这…  相似文献   

13.
张晓委 《实事求是》2023,(6):104-1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八大以来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突破的成果,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显学。十年来,我国学者从科学内涵、内在逻辑、意义阐释、实践路径、现实困境、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了多视域、全方位探讨,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念界定不清晰,未厘清“中国式”与“现代化”的关系理路,缺乏系统性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成果,没有建构起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开展,迫切需要在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探索、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以及立足中国场域中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理论范式;在学科交叉贯通视域下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在对照现代化国家的衡量标准与观照中国现实国情中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杨章文 《探索》2022,(1):1-1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理论逻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历史逻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生动转向的实践逻辑相统一的产物。实践表明,这是一条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首要原则、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显在特征、以赓续中华文化基因为核心要义、以共同富裕为价值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以和平发展为行动准则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的现代化道路。基于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的视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诠释了“现代化≠西方化”“现代化逻辑≠资本逻辑”“现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的内涵要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4,(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中共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是首次。科学把握这一论断,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中共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变化;从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从中国改革历程的角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思想体系上,“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为核心内容,这是其大本大源之所在;在理论建构上,“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在世界意义上,  相似文献   

17.
陈江波 《奋斗》2023,(8):46-4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创新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高度凝炼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和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把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以资本为逻辑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作了全面辩证的批判,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拓展了现代化道路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方向,开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价值逻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具体国情和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从发展结构、精神底蕴、实践向度等多维层次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进行传承与创新,使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在21世纪更具鲜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但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华民族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把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一步一步地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百年现代化发展的不平凡历程表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成立以来全部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上有许多重大突破。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阐述。一、走全面新型的中国现代化道路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工业化就是现代化的全部,把“工业化”和“现代化”两个概念通而用之。事实上,工业化只是现代化的许多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忽视现代化的其它方面,会导致现代化的畸形发展,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在中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中,都会找到佐证。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不是片面的工业化,更不是西方化,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面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