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观察》2004,(3):60
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形式.世界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曲艺形式,但以中国的曲艺传统最为深厚,品种类型最为丰富. 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曲艺形式,其中以汉族曲艺居多.有些曲种还为多个民族所共有.据20世纪80年代初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时的统计,仍然存活在民间的"现代曲艺曲种",共有341种.  相似文献   

2.
侗族有丰富的曲艺,这是毫无疑义的。侗族曲艺有哪些曲种?目前尚无定论。普虹兄在《浅谈侗族曲艺》(见《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中,把侗族曲艺分为四种:“刚锦”——即说故事、“多锦”——即唱故事、“刚锦多锦”——即说唱故事、“刚款”——即念诵款词。我认为他关于侗族曲艺的分类似乎失于琐细,有些提法可能不够准确,因此不揣冒昧,试着讨论讨论,以就教于普虹兄和各位读者、专家。  相似文献   

3.
牛文祥 《春秋》2014,(1):60-62
正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纷呈的今天,只要看到一对鸳鸯铜板,只要听到"当哩个当",人们就能想到山东快书。山东快书为什么能作为中国400多个曲艺形式中为数不多的曲种在艺术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妨循着它的足迹,探寻这项最能反映山东传统文化和曲艺文化的曲艺艺术的魅力。起源说法不一.但来自于民间艺术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98云南省民族曲艺调演,有两台晚会共31个民族曲艺节目演出。全省14个地、州、市和驻云南部队的曲艺工作者们欢聚一堂,演出了彝、白、哈尼、傣、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德昂、水、布依、汉等14个民族26个民族曲种的曲目31个,其中少数民族曲种20个,曲目24个;汉族曲种6个,曲目7个,这在云南民族曲艺发展历程中是一个空前的盛会,它将为云南民族曲艺发展史写下新的一页。参加此次调演的各民族曲艺创作、音乐设计、表演的同志们相互…  相似文献   

5.
由于史学家们对水族双歌(旭早)文学说唱形态的肯定(《水族文学史》认定为“说唱文学”),1988年秋季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的水族“双歌”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及水族的知识分子、歌手们对双歌艺术类别的归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结论是:双歌属曲艺之一曲种。 一个曲种的成立,只就文学的基础形态去认定显然是不全面的,拙文则从音乐的角  相似文献   

6.
区内视点     
正广西曲艺展演绎八桂曲苑魅力10月25日,为期3天的首届广西曲艺展演在钦州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区近400名文艺工作者参演,精选出的35部曲艺展节目,让观众领略到深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坭兴陶鼓、壮族唐皇、渔鼓、八音坐唱、文场、壮族蜂鼓、瑶族铃鼓等20余种曲种形式在曲艺展演中被一一演绎,一些经典传统曲种经过较大幅度的改  相似文献   

7.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8.
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艺是人类创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文化形式.从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吟唱传诵,到古印度历史传说的讲说表演,再到日本近代盛行的"落语"和"漫才",以及非洲各国如塞内加尔等的口头文化传承表演,世界各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刘红 《人民论坛》2012,(26):190-191
潍坊民间曲艺能够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贴近生活的思想内容是潍坊曲艺深受民众喜爱的重要源泉,潍坊民间戏曲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群众关心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二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使潍坊曲艺成为民众难以割舍的情愫,充满喜剧色彩的艺术形式成为潍坊曲艺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月15日,北京国际曲艺节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开幕,在曲艺节的节目单上,赫然写着来自台湾地区的表演者表演的曲艺节目。在曲艺节安排的几天演出中,他们将演出相声、双簧和四川打连厢等三个曲种的节目,台湾也有曲艺表演?而且连我们北方人很少人知道的四川打连厢也能演,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的情况,不免令我好奇。  相似文献   

11.
说唱艺术是曲艺的一种。它是指广泛流行于人民群众中间的、富有地方或民族色彩的,以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00多种曲种,几乎遍布全国、各民族之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解放后,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各种说唱艺术的发掘、收集、整理工作。与此同时有志于水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志士仁人也做了大量工作。后来很自然地就提出了水族有没有说唱艺术(曲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对水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于1987年9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以展现中国民族音乐为主,按照“丰富多彩、健康欢乐、团结进取”的基调,选定包括民族音乐、歌剧、舞剧和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皮影、木偶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剧(节)目,艺术节主要由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组织演出,也有业余演出。此外还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优秀美术作品和几个不同民间美术展览,以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展览和彝族服饰展览和表演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地区,由于大山阻隔,相互间交往较少,因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就拿侗族曲艺来说,北部方言区除“说故事”部分村寨用侗语外,其它曲艺形式多借用汉语了;而南部方言区侗语曲艺则十分丰富。本文拟谈南部方言区的侗语曲艺,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和天津一样,属于都市曲艺的重镇。据1999年出版的《中国曲艺志·北京卷》记述,可以确定在北京形成和流行的曲艺品种,共有30个。它们是:数来宝、太平歌词、子弟书、十不闲、莲花落、岔曲、单弦牌子曲、拆唱八角鼓、评书、相声、双簧、梅花大鼓、联珠快书、马头调、铁片大鼓、平谷调、京韵大鼓、奉调大鼓、北京琴书、北京时调和竹板书、西河大鼓、拉洋片、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二人转、快板书、京东大鼓。  相似文献   

16.
李建辉 《中国发展》2008,8(1):100-102
晋江是一片经济发展的热土,一直以来,晋江人致办于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世界茄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中国纺织产品基地”等产业品牌花落晋江,更有人将中央五套昵称为“晋江频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晋江民营企业登陆国内外的资本市场,“晋江板块”正在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和天津一样,属于都市曲艺的重镇.据1999年出版的《中国曲艺志·北京卷》记述,可以确定在北京形成和流行的曲艺品种,共有30个.它们是:数来宝、太平歌词、子弟书、十不闲、莲花落、岔曲、单弦牌子曲、拆唱八角鼓、评书、相声、双簧、梅花大鼓、联珠快书、马头调、铁片大鼓、平谷调、京韵大鼓、奉调大鼓、北京琴书、北京时调和竹板书、西河大鼓、拉洋片、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二人转、快板书、京东大鼓.  相似文献   

18.
听说书     
听说书李学乾电影电视尚未普及的在月,在我们那些比较偏僻的山村里,其文化娱乐形式,主要是听“说书”了。在我们家乡,“说书”是个笼而统之的词语,它既指坠子书,又指评书、鼓儿词,还指山东快书、三弦书、大调曲子等。凡是摆地摊说唱的曲艺节目,村上人都叫它“说书...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知道中国的著名剧种——京戏,以及许许多多的其它地方剧种;但提起关索戏,恐怕连国内都很少有人知道。关索戏流布的地区实在太小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只记载:“关索戏:形成时期待考。形成地点:云南澄江县阳宗乡。流布地区:云南澄江县阳宗乡。”然而这个小剧种,却以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为演出内容,在这个西南边远小乡村中长演不衰。关索戏的发源地阳宗乡小屯村,在云南省会昆明东南百里之处。村前是沃土平川,不远处的阳宗海四季碧波荡漾;村后五虎山,上有关索岭,是昔日通往滇南的要隘,其名称与关索戏  相似文献   

20.
答嘴鼓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奇特的曲艺形式,海外许多讲闽南话的华侨聚居地也流传这种采用韵白对答的古老曲艺。在方言相同的台湾、闽南和粤东,每当荧屏、广播和舞台上一出现“答嘴鼓”,就会立刻使人们提起精神,引起浓厚兴趣。有时,几句幽默的对白就逗得听众忍俊不禁。台湾的答嘴鼓是从闽南传入的。据传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率水师收复台湾,将士中有不少闽南人,他们也把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曲艺带进台湾。答嘴鼓也叫“触嘴古”,台胞至今仍这么称呼。“触”的意思是顶撞,“触嘴”就是斗嘴、舌战。而“古”呢,在闽、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