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青 《党史纵横》2000,(1):32-34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作为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自1937年11月到1943年秋,从五台山地区开始,率领近三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经过分兵挺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并发展了拥有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人口约1500万,主力部队约11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中,聂荣臻身兼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等。在这期间,他创造…  相似文献   

2.
正在盂县坚持"无人区"工作1941年7月,北岳区党委分配我去盂县任县委副书记。8月5日,我到盂县就任。到盂县没几天,就赶上了日军的"大扫荡"。从抗战开始到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过5次较大规模的"扫荡"。第一次是在1938年秋。第二次是在1939年。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在这年秋冬进行过两次报复性"扫荡"。1941年秋的第五次"扫荡",规模最大。这年8月13日到10月16日,华北日军及伪军7万多人,分十几路出动,在  相似文献   

3.
衡宝战役是渡江战役后,于1949年9月至10月,由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实施战略大迂回,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重兵集团的一次重大战役。在战役过程中,解放军在情报战线上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斗智斗勇,隐真示假,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使解放军从容地采取正面进攻、东西迂回、断敌退路的作战部署,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我所在单位的老领导、一位令人敬重的传奇人物。新中国成立前,他接受党组织的指派从延安舍生忘死打入国民党天津市政府,争取到时任市长杜建时的信任;他为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解救地下党员;为配合解放军攻占天津,他积极努力,获取了敌伪城防工事图;在解放军进攻天津的炮火中,  相似文献   

5.
杨清海 《世纪桥》2001,(5):49-50
原黑龙江省(北安)组建的较早。日本投降后,最先到达黑龙江省的是抗日联军的陈雷、王均、张光迪、李敬芳等同志随苏联红军分别到绥化、海伦和北安等地。1945年IO月,由晋察冀派来的24人(我是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01,(11)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4年夏-1927.7)中共太原支部(1924夏-1925.10)1924年夏,高君宇受中共北京区委的指示,由北京到太原建立党支部,秘密成立中共太原支部。中共太原支部隶属于中共北京区委。负责人李毓堂(1924夏-1925.1)傅懋恭(彭真)(1925.1-1925.10)中共太原特支(1925.11-1925.12)1925年11月,经中共北方区委(由中共北京区委改称)批准,中共太原支部改建为中共太原特支,归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书记崔锄人(1925.11-1925.1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张掖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尤其是1997年以来,在地委、行署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逐步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监督、惩处、保护的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保证了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的落实。政治上充分信任 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关于纪委书记参加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的决定。地委明确提出:地区和县(市)、乡(镇)纪委要对同级党委成员包括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监督,领导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目前,这一规定已在全区得到较好落实。二是地委、行署在研究经济、…  相似文献   

8.
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克复琼崖后,国民革命运动席卷海南,中共琼崖特别支部、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简称琼崖地委)相继建立。但是,产生中共琼崖地委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何时召开呢?这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查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本着求真求实的精神,试对这个问题加以考叙。  相似文献   

9.
1996年7月11日,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社会教育家李公朴先生为民主革命殉难50周年纪念日。李公朴一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公朴曾4次到山西,或从事新闻工作,或从事民众教育工作,为抗日救亡而奔走呼号,其热情其精神无不使人感奋和钦佩。(一)1937年8月,李公朴先生随“七君子”重获自由后,和生活书店编辑柳赴山西前线,这是他第一次到山西。当时华北战场是全国抗战的中心,“他于8月29日至IJ太原,9月3日至u大同,22日到徐州,翌日赴连云港,26日到济南,28日到德州,对…  相似文献   

10.
劫夫.原名李云龙,1913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城.1937年5月参加革命,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美术组组长,晋察冀三地委宣传干事,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教员、副社长,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冀东军区“尖兵剧社”社长(即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工团副团长、音乐部部长兼研究室主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后改为沈阳音乐学院)校(院)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主席,辽宁歌剧院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到1949年4月24日胜利结束,历时半年多,是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战场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太原战役前,阎锡山已统治山西38年,太原城内敌人坚固的工事、特务机构林立及其最后对太原的困守,增加了解放军攻城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张小佳  许赤瑜 《北京党史》2009,(5):F0003-F0003
妙峰山地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妙峰山分站就秘密隐藏在涧沟村。在战争年代,秘密情报从这里发送,物资从这里转运,大批爱国青年、革命志士和国际友人也是经这里往来于延安与敌占区之间的。2009年4月13日,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展馆在门头沟妙峰山涧沟村正式开馆。展馆通过老照片、  相似文献   

13.
动态与信息     
动态与信息本刊讯(通讯员沈继信)平凉地委、行署在认真研究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省纪委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狠抓今年反腐败各项任务落实的同时,书记、专员带领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地区纪委、监察局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同意...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清风店战役胜利63周年。这次战役歼敌1.7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各一架,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为这次大捷立下不朽功勋的,就是被聂帅盛赞为“胜似雄兵十万”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  相似文献   

15.
舒云 《党史博览》2023,(6):71-76
<正>1951年2月,毛泽东题写刊名的《解放军画报》创刊。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种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大型月刊,前身是1948年的《华北画报》,再前身是1942年创刊的《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摄影画报,创造了新中国摄影史上的诸多第一。红军创建后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沙飞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08,(11):46-47
《党史文汇》编辑部: 我是贵刊的一名读者,读了2007年第11期《临汾、晋中、太原三大战役解放军干部英名录》一文,感慨万千。时间已经过去将近60年了,当年的小青年,如今健在者也都近耄耋之年,能够联系到的人为数较少,  相似文献   

17.
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反腐倡廉──八地(市)委副书记访谈录本刊记者诚石在省纪委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地方党委如何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扩大反腐败三项任务成果这一问题,采访了与会的酒泉地委副书记周敬芝、武威地委副书记裴永俊。定西地...  相似文献   

18.
1946年8月,从事情报工作的王文同志遵照上级指示从上海撤回华北社会部。同年10月,他又一次潜入北平。其时,解放战争正处于激烈阶段,情报工作也越发重要。清风店大捷之后,王文又将情报组的一个综合分析情报发往华社部,建议马上攻打石家庄,因为根据可靠情报判断,10天之内石家庄绝不可能有援兵。解放军根据这一情报,于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石家庄,全歼石家庄守军两万四千多人。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情报机关对中共地下党的搜捕也越来越紧。当时,王文的电台以一家无线电修理部为掩护。一天夜里,他喂养的三条狗叫得很厉害,他马上警惕起来,穿衣出…  相似文献   

19.
在太原尖草坪地区,坐落着一座方圆十几里的大型国有企业,烟囱林立、气势宏伟,这就是号称“十里钢城”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始建于1934年(1937年建成),从建厂到1949年4月太原解放,用了15年时间,只形成年产钢1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用了30年的时间,形成年产钢10O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平均年增加生产能力3·3万吨;从1979年到1998年20年来,形成年生产能力240万吨,平均年增加生产能力7万吨。统计充分证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20.
黎辛 《党史文苑》2013,(11):45-46
《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集体创作的献礼作品,由贺敬之和丁毅执笔。《向毛女》源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阜平县天柱山的一则故事。1944年,时任《晋察冀日报》记者的林漫(原鲁艺文学系第三期学员)写信告诉鲁艺院长周扬这个故事。周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他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和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