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腐败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罗马俱乐部在1993年初的一份关于本世纪的评价和总结的权威报告中,把政治腐败与环境污染并列为21世纪的难题。近些年来,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腐败现象也在不断滋长蔓延,成为腐蚀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玷污了党的形象,危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一、腐败辨别:界限与类型一般来说,腐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腐败除了包括权力腐败之外,还…  相似文献   

2.
说“腐败”     
说“腐败”王愚近年,"腐败"这个字眼在党的文件、报刊、新闻中出现得多了起来。最近一个时期,更提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也是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不过,也得承认,"腐败"的形成,确非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腐败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刘定青 《学习导报》2013,(14):30-30
人们常常把腐败定位在不廉政上,认为只有权力寻租、贪污受贿才是腐败。其实,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外在表现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拖拉懒散、得过且过:思想根源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造成的后果是割裂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的事业,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勤政也是腐败过河卒古人云:为官之本在于廉,为政之要在于勤。群众不需要不办事的"父母官"──引题廉政与勤政,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廉政是腐败,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陕西政协报》曾登过一首打油诗:干活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干活的总是没有活儿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批又一批贪官的落马,有关专家对反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一名研究反腐的专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统计:在随机调查的100起腐败案件中,他综合分析后发现,任何一起腐败案件都离不开贿赂,贿赂成了腐败的“第一共性”。  相似文献   

6.
吕海春 《河北党风》2003,(11):36-36
开展反腐败工作,普遍的观点和通常的做法是:开展思想教育,构筑牢固的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堵塞可能产生腐败的各种漏洞;严惩腐败,震慑腐败分子。从“不想腐败”到“不能腐败”,再到“不敢腐败”,应该说,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反腐败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64-65
“在印尼,腐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BBC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亚洲时报在线》在一篇评论中则称,“在印度,腐败的勾当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而在印尼.就连桌子也是腐败的”。对此,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阿米安·赖斯坦承,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印尼腐败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说:“当那些想要切断腐败根源的人站在镜子前时,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腐败的人。”  相似文献   

8.
权力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一种最危险的腐败。因为这种腐败发生的主体是各类管理机关和政府公职人员,而各级领导干部又是该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权力腐败不仅败坏党风政风,而且直接侵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因此,遏制权力腐败是当前反腐败的一个突出课题。一、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首先,物质利益的诱惑是权力腐败的第一推动力。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让…  相似文献   

9.
《求实》1994,(6)
碰撞激烈火花璀璨──我校九三理论班辩论会“市场经济与腐败”观点综述最近,我校九三级理论班的学员就“市场经济与腐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唇争舌战,可谓碰撞激烈,火花璀璨。现就辩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腐败。其理由如下:1、从市...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指权力的质变,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即社会公共权力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特权或私有权力。有人用一句很简单的话给腐败下定义:所谓腐败就是“用公权谋私利”。由此可见,腐败以社会公共权力的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社会公共权...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深为广大群众所痛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腐败,是党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深刻分析产生权力腐败的主客观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权力腐败主要有五种表现:一是在组织人事上以权谋位。二是在经济管理上以权谋利。三是在思想意识上以权谋名。四是在生活作风上以权谋色。五是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以权谋吃。造成权力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封建社会特权思想的影响。二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糜烂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是对部分领导干部选拔不准、管理不严、教育不够。四是权力缺乏制约。五是对权力腐败行为查办不力。处理不严。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保护主义是一种腐败,是一种“隐蔽”得人人都看得见的腐败。在社会上,保护主义的流毒蔓延甚广,危害极大。为此,我们特刊发此文,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群策体力,尽早铲除我国法制化建设道路上的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反腐败。中国的腐败势力也在反击反腐败。两者斗法,几多回合,于是,在沙场上踏出了不少的怪圈。怪圈一:如果把腐败比作脓瘤的话,那么,用以割除脓瘤的手术刀,却长着锈斑和病菌。反腐败要靠法治。执法队伍是惩治腐败的执行力量。然而,某些执法部门却是腐败的重灾区。司法腐败,已经跃升为中国腐败的一个方面。这个结论,有以下实践支持:一、司法腐败,人数多。《北京晚报》9月15日公布:“本市三年查处686名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处理处级以上干部80人。”司法腐败在首都还算是较轻的,如果是在辽宁、海南公布统计数字,那更会吓人…  相似文献   

14.
乔新生 《廉政瞭望》2009,(12):46-47
在分析高等教育领域腐败现象的时候,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教育产业化或者市场化造成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把产业化作为教育腐败的遮羞布是不妥当的,教育腐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教育不敢产业化,所以才促成了许多权钱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电影《生死抉择》让观众看到了一张由省、市、企业三级党员领导干部编织而成的密而又密的腐败关系网:一 个大企业的领导班子集体腐败,被市长提拔的企业领导干部和提拔了市长的省委领导干部在搞腐败,一些在职的干部和已经离退休的领导干部参与了腐败,就连与市长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成了腐败分子的网中之鱼,其腐败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生死抉择》通过对各种矛盾冲突和人物复杂心理的刻划,引导观众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笔者所思考的问题是:为官佳境何处是 ?  腐败分子那种欲望满足前的偷偷摸摸,欲望满足后的担惊受怕,哪里是在…  相似文献   

16.
公礼现象: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陈建新公礼,即公款送礼,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风潮。公礼现象较一般意义上"私对私"的送礼行贿。其危害更甚,影响更坏,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礼的嬗变:公款送礼面面观长短镜之一:机关公礼现象在未曾间断的"检点"中...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随着陈水扁腐败大案黑幕的层层揭开,台湾军方一系列腐败大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其腐败的程度触目惊心。岛内民众都在问:台湾军方腐败的黑幕到底有多黑?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关于反腐败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两道题目:一是你如何评价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二是你对防治腐败有何高见?结果专家们在上万份答卷中评出了一份惟一的一等奖:答题者对两个问题给出的答案竟然都是同一个字———网。这份答卷可谓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正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它们纵横交错,互相勾结,日渐形成一张阴影越来越沉重的大网。形容腐败如一张大网,既点出了腐败的普遍程度,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忧虑和迫切希望冲破它的心愿。腐败如网,但并不可怕,也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确切地说,现实中的腐…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4,(3):46-46
邵道生在2004年第1期的《党建》杂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第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了。当今“第一把手”腐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第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腐败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一位官员的说法,腐败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世界各地。国际政坛严重地被腐败所困扰。在那些自我标榜是“民主国家”或“法治国家”的西方国家中,政坛的腐败丑闻层出不穷,贪官污吏丑态百出。美国总是说自己是民主与法治的样板国家,但政治在美国公众心目中是最肮脏的职业。美国纽约市交通警察副总指挥托尼·博萨在其所著的《美利坚帝国的衰落──腐败、堕落和美国梦》中写道:“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还有比政治更堕落的职业吗?”他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在鲍伯·多尔的总统竞选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