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涿鹿三祖     
涿鹿,像一位饱经历史忧患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着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人文始祖把中华民族由蛮荒指向文明的故事。踏上这块土地,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黄炎阪泉之战”、“黄蚩涿鹿之战”的悲壮、惨烈。唐代诗人胡曾有情描绘:“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传说在4000多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徒,最后定居在个河北一带的山湾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  相似文献   

2.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3.
寻访黄帝城与蚩尤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访黄帝城与蚩尤寨赵满柱河北涿鹿曾经是古代黄炎阪泉之战和黄蚩涿鹿大战的战场。唐代诗人胡曾有诗句凭吊:“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读这诗可以想见当年战争的惨烈。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大致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这中间大家努力所得的成绩,表现在各方面的,如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的综合体。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市),故当时人称他为轩辕氏,因建都于有熊(新郑市)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黄帝聪明能干,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于作战,又精于治国平天下,先在阪泉击败了炎帝,继有“涿鹿之战”,黄帝征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河北涿鹿附近)决战,结果擒杀蚩尤,于是被诸侯尊为天子,代神农氏治天下。因土德之黄瑞(当时民众深感黄土的…  相似文献   

5.
黄帝其人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系有熊国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关于黄帝,有不少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其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涂炭生灵。炎帝无可奈何,只得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与蚩尤战于涿鹿,在大将风后、力牧辅佐下,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山接太行,地处华北,屏翰都南,拱卫京师,被誉为“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这样的地方,定是旌旗猎猎,壮士悲歌之处。的确,远古时黄帝蚩尤涿鹿大战就在此城的最北端;春秋时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士剂轲,是保定人的骄做,并且他一直没有走远,千百年来和这片土地上的高梁红一样,  相似文献   

7.
林绍志 《春秋》2020,(2):70-71
谁是统治东夷和华夏两族的第一个"共主",无法确考。但东夷族首领蚩尤先于华夏族首领黄帝,应是事实。《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借助玄女神力擒杀蚩尤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假传蚩尤未死,威吓作乱者,使"八方万邦,皆为珍服"。这说明,人们开始并不接受黄帝的统治,黄帝才借助蚩尤的余威来震慑天下。唐朝《初学记》引古籍《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相似文献   

8.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06,(2):84-85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传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为轩辕氏。据历史考证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就是黄帝出生的地方。新郑古?“有熊”,是黄帝出生、成长和建都的地方。黄帝故里就建于?,它最早建于汉魏,历代都有修复,大殿内设置黄帝中年坐像。四壁有描绘黄帝功德的壁画,东西两厢房分别供奉着黄帝的两个妃子嫘祖和嫫母。海内外的中国人常把自己?为“炎黄子孙”,把轩辕黄帝当作中民族的象征,寻根朝圣者络绎不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的主要地方。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  相似文献   

10.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肇始者,是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首先记述的英雄人物,历来被尊为“人文初祖”,成为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时代发明甚多,其“土德之瑞”与“垂裳而治”又是深入分析与探讨黄帝故里故都所在以及黄帝文化对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切入点。一、“土德”“垂裳”原义考《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大家都知道,这是按五德终始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历史的,正如《史记索隐》所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2,(11):46-47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乃杀蚩尤而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  相似文献   

12.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资最富的国家。用苏秦自寺话来说:“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策一》)“粟支十年”,这明显地是指楚国粮食充足;“带甲百万”,过去常理解  相似文献   

13.
黄老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四种先秦佚书,自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以来,从哲学史角度进行研究者业己不少,本文着重就文化史角度作些考察。 一 《十六经》有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可补上古文学史之不足。如《五政》篇记阉冉同黄帝的谈话: “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 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肤也。怒若不发,浸淫是为痈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 矣。”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恬卧三年以自求也。“战哉!”阉冉乃上 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亦无成功,何不可矣?” 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奋 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禽之。帝著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蚩 尤。反义倍亲,其法死亡以穷。”  相似文献   

14.
苗族的族源     
苗族的族属渊源 ,与远古时代的 :“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距今五千多年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一带 ,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九黎”。在涿鹿 (今河北省涿鹿县 )大战之后九黎败北 ,蚩尤被杀 ,势力大衰 ,九黎部落的相当大部分战败后向南迁徙。尧、舜、禹时期 ,九黎部落又发展起来 ,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三苗”。商、周时期 ,“三苗”的主要部分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部落一起被称为“南蛮” (亦称“荆楚”)。“南蛮”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楚国的主体居民。到西周中叶 ,“荆蛮”已成为周朝南方的劲敌。故从昭王开…  相似文献   

15.
黄帝城     
现在新郑的郑韩故城,过去当地人叫它“黄帝城”。说起这座城,在新郑一带曾流传着一个天上九龙下凡修黄城的故事。传说,黄帝打败炎帝之后,为防蚩尤进攻,就想修一座大的都城,因为把地址选错了,没修成。黄帝打败蚩尤后,心想,现在天下统一了,不修一座大的都城,普天下的诸侯和臣民来朝贺怎么办?一天上午,黄帝正在想心事,风后来了。黄帝把这个想法告诉风后,风后说:“这件事咱俩想到一块了。咱还是出去看看把城址选在何处好!”说罢,风后前头带路,黄帝随后,就出有熊国都向西北的轩辕丘走去。他们站在轩辕丘上,四下观看。风后指着说:“主公你看,这里…  相似文献   

16.
国人常戒不要忘本.蜀民老祖宗是“开国何茫然”的蚕丛及鱼凫,后有“教民稼穑”的望帝杜宇及治水有功的鳖灵开明帝.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既是血缘之脉,也是文化之宗,即汉文化肇始的代表人物.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黄帝使歧伯尝百草发明医药,又令苍颉取象鸟迹,创文字书契,或上栋下宇筑宫室,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济交通而利天下.另有“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养牺牲以供庖厨”的伏羲氏等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的代表,由于当时无文字记载,其活动情况或淹灭或在历史传说中被逐渐神话.史载“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中国人穿衣原自黄帝始,人类有了衣裳才有了真正文明的活动进程.而其最初之功者正是“黄帝妻螺祖”(《山海经》).嫘祖为古西陵氏女,她栽桑养蚕,按《淮南子》说法是为黄帝制衣.《蚕经》也谓“劝蚕稼,亲蚕”始于螺祖.司马迁《五帝本纪》正经述及螺祖嫁与黄帝作正妃.晋《华阳国志》谓“蜀之为邦……婚姻则黄帝婚其族”,肯定了黄帝妻是四川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蜀西陵氏女为妻自  相似文献   

17.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18.
《荀子·劝学》说:“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吕氏春秋·知化》说:“夫吴之与越也,按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越绝书·纪策》云:“吴、越为邻,同俗共土。”又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也有类似记载,说“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相似文献   

19.
汝南县周姓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南县周姓溯源许齐平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帝告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另据《史记·周本纪》:“姜原为帝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践之……居其而生子……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后来舜“封弃于邰,号日后稷,别姓姬...  相似文献   

20.
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新郑郊外的“有泽之地”怀上黄帝的,而当时正有“大电”出于新郑北方。那么何为“大电”?新郑的北郊又是什么地方?完满解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巧聚焦于位处新郑之北的龙湖。天上的“大电”就是龙,新郑北方与龙相关的“有泽之地”,就是“龙湖”。而龙湖正是龙泊圣地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