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权益维护、流动人口管控、公共安全保障、边疆社会治安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边疆安全管控等八个方面的职能,是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频发,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屡屡制造事端,对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威胁着当地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有力对策,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以确保我国的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内和周边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特殊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宗教氛围等特殊问题。教育培训工作事关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长治久安,特别是信仰教育、理想教育、文化教育对引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具有重要影响。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如何针对边疆特点、把握时代特征和突出引领重点,进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给出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特性是多方面的,对其治理和有效应对不仅需把握其理论范式,坚持其治理原则,完善其治理机制,提高其治理能力,更需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和应对.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对非传统安全治理的理念、原则及治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对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与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伤保险立法及其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工伤的范围、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基金与工伤保险待遇等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工伤保险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其工伤保险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边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运筹帷幄.加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和贫困治理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必须强化以党治国、政党一群众治理的新模式,才能应对边疆民族地区错综复杂的脱贫攻坚的新情势和新挑战。为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宏伟战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和合共生"和"多元互动"的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恐怖活动在我国进入高发期。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复杂的边境情况、特殊的民族宗教问题,国外极端民族势力和极端分裂势力将目光投向了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恐怖主义潜在的战场。为有效地预防和打出恐怖主义,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完善反恐维稳的情报信息收集与共享机制,组织、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反恐,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提高信教群众抵御渗透的能力,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反恐应急反应机制,加强与邻国反恐维稳合作。  相似文献   

8.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社会治理,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政治生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统战文化可以在树立正确导向、凝聚政治共识、整合多元文化、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将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点的意义突显,也赋予了边疆民族地区智库发展更多机遇与期待。目前,边疆民族地区的智库类型主要有综合性智库、国际问题智库、民族研究智库以及其他专题智库。边疆民族地区智库体现出立高阶目标谋国家发展战略、以地缘优势定发展方向、释多元文化促民族交流、孕宏阔视野采田野方法等发展特征。边疆民族地区智库发展存在有限资源难以独撑发展、对边疆治理关注不够以及智库与学术尚待协同发展等问题,边疆民族地区智库发展应坚持求质为主、分领域给予建库资源倾斜、注重发挥社会功能和强化研究团队的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西部边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了思考,力图探索适合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从而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贫困呈现总人口大幅降低,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集中的态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脱贫攻坚要做到"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线长,民族众多,文化、宗教信仰多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呈现集中连片特殊贫困特征,是我国脱贫攻坚最后一个"堡垒"。本研究从边疆民族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由来入手,梳理了精准扶贫的提出,阐释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选取2个民族自治地区个案,分析当前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内容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及问题,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之路上发挥坚强领导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全面从严治党引领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切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  相似文献   

13.
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就是为了利用好这些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西双版纳州大渡岗昆罕大寨是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以该村为例,探讨其旅游扶贫模式的特点、亮点,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同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强化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巩固和增强边疆各民族向心力,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统一具有十分特殊的重大意义。须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分析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源。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定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但边疆民族地区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自信失落的现状。据此,应从唤醒文化自觉、发展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两个民族村寨为调查对象,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与国家法关系进行比较性研究。在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社会秩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应增强国家制定法的亲和力,加快国家法本土化步伐;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地方投入,增强国家制定法的控制力;以变通条例、村规民约为载体,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与对话。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国长期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中国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贫情做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消除中国大地上存在多年的绝对贫困人口问题。通过积极动员各方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坚持大扶贫格局,协同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中国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下,用超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延伸现代化中国地域治理的边界,加快解决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步伐,补齐短板弱项,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释放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潜藏的人口红利,加速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助力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①。本文在脱贫攻坚的视阈下,看待和分析我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后续现代化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是云南省检察机关队伍建设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职业保障机制不完善、培训管理模式不科学、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等因素导致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检察院人才难进、人才难留、人才短缺。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检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检察院亟待通过强化职业保障措施、实行人本化管理、完善教育培训等措施,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模式和成就在吉林省边疆民族地区较为突出,走出了一条具有延边特色的发展之路。延边的发展为吉林省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边疆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对谋求民族复兴的当代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而对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议题产生原因的清醒认知和准确把握,是边疆地区"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关键。有关边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界有"内因说""外因说""内外因相互作用说"三种不同的理解。从反分裂、反恐怖主义的视角来看,境外民族分裂势力、国外反华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外部因素是边疆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加强对涉外因素的研究,挤压其国际生存空间,切断其对内渗透和联系的渠道,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