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族瑶族苗族乡纳厦村委会新安村,一个典型的瑶族村,从贫苦到“八有”,这里发生着大变化,少数民族群众“乐”在新安村。  相似文献   

2.
赵芳 《今日民族》2007,(11):38-41
在曲靖市师宗县风光如画的五洛河畔,有这样一个壮族村——五龙壮族乡狗街村委会水寨村,全村有185户740人,全都是壮族。初冬的一天,曲靖市民宗委政法科丁江伦科长、师宗县民宗局王林德局长带着记者来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3.
深秋,收荞子、洋芋最忙碌的时节,山地的颜色有黄、有红,还有绿,比春天更富有一种成熟的壮丽。这样的景观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五星村公所四处可见,苏正有一家的20多亩山地就为其中的一幅画图,经过一年的辛苦,他家收获洋芋 30多吨、荞子近 3000公斤,“过日子就数这几年胀劲”!他一边从马车上下荞子,一边向我们这样说。 寻甸县的彝族属于东爨乌蛮支系,分白彝和黑彝,白彝自称戈濮,黑彝自称纳濮,都是本地的占老民族。苏正有所在的F洋洒拉村,有100多户人家,其中汉族54户、白彝52户,苏正有和妻子黄莲勒为…  相似文献   

4.
1995年9月11日,家分云南省邱北县八道哨乡大布红村的杨建荣,突然收到邱北县人民法院的一封挂号信.拆汗一看,便傻了眼。原来,这是他朝夕相处共5载的妻于熊某向法院提出离婚……。1991年,勤劳耿直的苗族青年杨建荣,通过媒人的介绍,与邱北县锦屏镇幸福村的女青年熊某喜进洞房。“婚’后,小俩t7互敬互爱,齐心合力为小家庭奔波劳累。不久,熊某给杨建荣添了一子,生活越过越红火.乡亲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1995年5月乡工作队进入了大市红村,队员杨XX看到熊有几分姿色,不顾自己是党员干部,用钱引诱熊。熊某看到票子听着杨xx的许诺心…  相似文献   

5.
从昆明乘汽车,向东南方,行287千米,抵达邱北县仙人洞村。这是彝族支系撒尼人(自称“尼”)聚居的村寨,166户、736人。2000年春节前夕,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一进村,热气腾腾的景象扑面而来,在寒风中使人感到暖洋洋的。耳畔不时送来猪的尖嚎声。离春节还有十天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杀年猪,有的人家一次宰两头。在厨房和院心到处可见晾挂的胳肉。过年兴杀猪,所以撒尼人把春节叫做“黑猪年”。仙人洞村傍山濒湖。这里山媚、水秀、洞奇,不谛为世外桃源,也是鱼米之乡。世代相传的撒尼民间长诗描写这里是“甜蜜的地方”。全…  相似文献   

6.
唐丽芬 《今日民族》2016,(10):70-71
正石林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5.8万,县内居住着汉、彝、苗、壮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4%。其中,壮族主要聚居在鹿阜街道麦地庄村委会小滑坡村,共106户346人。苗族主要聚居在鹿阜街道螺蛳塘村委会大塘子村、大可乡岩子脚村委会树密寨村、圭山镇小圭山村委会糯斗村,共259户895人。  相似文献   

7.
正鸭坡村是琼中县湾岭镇的贫困人口大村。秦家越由海南省档案局派驻鸭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的2年多时间里,大力发展黑棕猪、山鸡、蜂蜜等特色产业,培养了一批产业带头人。海南省琼中县湾岭镇鸭坡村是典型的黎族村,现有农户500户,17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70人,已脱贫36户119人,还剩48户151人,是湾岭镇的贫困人口大村。当《小康》记者一行到达鸭坡村委  相似文献   

8.
师宗县高良壮族瑶族苗族乡纳厦村委会新安村,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153户600人,有水田460余亩,旱地1280余亩,山林8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蓝靛瑶族  相似文献   

9.
正尚书记来多脉村后,做了很多事,如带领村干成功动员59户村民移民搬迁,联系多家企业帮扶贫困户,让企业和学校给我们捐了钱。在他的引导下,大家养起了黑毛猪、种起了山茶油树,积极性很高。尚书记有思想、有魄力,敢想敢干。——德保县东凌镇多脉村党支部书记梁胜丰  相似文献   

10.
红翔村是宁夏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的生态移民安置点。自2009年初,从固原山区移民安置540户2447人,其中汉族275户1217人,回族265户1230人,是典型的回汉杂居村。  相似文献   

11.
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碧鸡可自然村是个偏僻的苗族村寨。这里的27户130多苗族群众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由于贫穷,群众无钱送子女读书,致使这个村解放以来至1989年,没有出过一个初中毕业生,更没有走出村寨参加工作的人。1983年,半坡村19岁的苗族青年王朝华从屏边一中毕业。高考落榜的他在当地群众的恳求下来到碧鸡可村担任代课教师。从此,碧鸡可村有了自己的学校。由于这里过去没有学校,招收的学生大的大、小的小,年龄参差不齐,王朝华就将学生分成一、二年级两个班,对二年级学生实行强化教育。这里交通闭塞,与外村群众交往少,村…  相似文献   

12.
解读纳腊     
廖庆堂 《当代广西》2005,(13):64-64
自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初年风靡了600余年的册封世袭的土司封建领主制一去不会再回来了,然而其中相继有28代土司知州悉出自纳腊村的韦氏一族,却是耐人寻味解读不倦。从东兰县城西出东巴公路20来公里,便到了位于岩石山腹地约有四五十户壮族人家的纳腊村子。村前残存的曾是6亩方圆的墓陵遗址,当地人无人不知那是明王朝赐予本村土司韦正宝、韦虎臣父子的陵墓。陵墓地上立有明代皇帝为其父子旌表的碑铭两座,铭文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碑刻精湛,字迹如初。墓碑两侧各立有威武森严的石狮,栩栩如生的虎像,英武洒脱的骏马,惟妙惟肖的麒麟,还有石鸟、石猪、石人等上百件精雕细刻的石具,几百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13.
佳秀 《今日浙江》2009,(7):44-44
2008年4月,嘉兴市秀洲区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让党员受教育、让百姓得实惠,提出了创建“远教村”的建设要求,即:远教人户率达到50%以上,党员家庭人户率100%,种植养殖大户人户率100%的目标。该区新塍镇潘家浜村率先行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当年就建设成全市第一个“光纤入户”的“远教村”。  相似文献   

14.
弦子,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传统乐器。砚山县阿舍彝族乡斗南村是文山州内唯一生产、制作、销售弦子的村子。该村坐落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凹塘,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绿荫环绕。全村现有168户775人,土地面积22480亩,是壮族聚居村。该村民风淳朴,大山里富有灵性的一草一木孕育了他们手巧心灵,丰富了他们的民族历史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熟练掌握了弦子制作这门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15.
年已不惑的罗维忠家居勐腊县曼蚌寨,距我居住的昆明遥遥近千里。我是8年前到这个村寨采访时认识他的,因为是同年生,两人又投缘,所以按老百姓的习惯我们“打”了“老庚”,即结为好朋友。 “曼蚌”是傣话,意为“有盐水塘的寨子”。可曼蚌不是傣族村寨,而是生活着41户、200多人的壮族寨子。这里距离中老国境线有5小时的山路,寨子里的人经常去老挝乌德江边的勐宋壮族村寨走亲戚。这还是曼蚌小学的傣族女教师依望最先告诉我的。 曼蚌的环境有如傣家村寨,人们住着傣式竹楼,言语傣腔傣调,妇女束发穿裙,以至长久以来许多人把曼蚌的壮族…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河南省西峡县陈阳乡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刘江华主动放弃了转志愿兵的机会,回到家乡。他告诉父母,他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一年前村老支书告诉刘江华:“咱秧地村有144户人家,其中83户常年靠救济度日,有9户人家祖孙三代同住在一间破草房里。有6户人家5口人盖一床被子。全村26名学龄儿童,只有4个孩子在上学,村里的中学生也只有你这一个了。”老支书的活深深刺痛了刘江华的心,他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1986年春,刘江华卖材了家中的3头耕《,领着村里的几个年青人,田进了商海,坏而两年后他亏本兀…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秀英区文体局局长瑞歌是我的老朋友,他经常约我到乡下走一走。上次我们去了美目村。 美目村,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委会的—个自然村,位于海榆中线21公里处。全村有128户,675人,耕地面积720亩,主要经济作物以甘蔗、木薯、瓜菜、水果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刀洁 《今日民族》2012,(9):32-35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委会哈备村的哈尼族,周围杂居着傣族、壮族、彝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巴山深处,岚河岸边,走出了一个民政系统的先进集体——陕西省岚皋县民政局。大雁齐飞靠头雁,他们的领头人,便是岚皋县民政局局长张自然。巴山深处的岚皋,山大沟深,地理、气候条件十分复杂,风灾、水灾、滑坡,“十年九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是国务院挂了号的国贫县。他一头扎进了巴山里,一乡一村的跑,与窝罩棚里主人攀谈,与垛木房中山民同枕。几十天下来,他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全县有110户没有房子住。从山里回来,他又跑地区跑省上,翔实的材料,对事业真诚的心,换回了10万元建房补助专款。他一户一户地落实,国家给多少,村…  相似文献   

20.
马毅生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民政助理员。他任现职近十年,为民政对象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1986年,他了解到寺堂村困难户彭生清一家房屋将倒塌,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支持下,他会同该村支部,发动群众,采取帮工的办法,修建了四间新房,使这户困难户喜迁新居。张家滩村80岁的五保老人白有荣年大体弱,马毅生会同该村支部和村干部发动全村群众从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并多次用自己的钱为这位老人购买食品,在马毅立关怀下,白有荣生活得很好,他逢人就说马助理胜过亲生儿。孔家梁村郭满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