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警惕“立法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倘若说司法腐败往往表现为一种个体性腐败,那么立法腐败则往往表现为典型的集团型腐败,是一定的利益集团谋取私利而滋生的怪胎。立法中的地方或部门利益保护是立法腐败最突出的表征,也是滋生立法腐败的一大“病灶”。地方或部门利益保护主义在地方立法和行政立法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利益保护的驱动下,不少地方或部门都热衷于在立法中争权夺利,力图通过立法这一权威手段为本部门或本集团划定一块垄断性的势力范围,以致某些法规规章带有明显的部门或集团痕迹,立法也因此蜕变为谋取部门或集团私利的工具。立法决策部门往往为协调不同政府…  相似文献   

2.
保护主义,细分起来有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等等.其本质是以维护地方和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损害国家利益.这种保护主义与腐败相联时,往往又成为了保护腐败行为.它阻碍案件查处,放纵腐败分子,不但干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正常的政治生活,严重阻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损害党的威信,危害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试析垄断行业“福利腐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平  袁辉 《行政与法》2007,(5):37-39
“福利腐败”的本质是一种集体特权腐败,它的蔓延和扩散,隐含着许多危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行业垄断,不透明所致。因此,消除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打破垄断,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行业实行内外监管,健全法制,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公约》设立专章,对预防腐败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目前,我国尚无预防腐败措施方面的中央级专门立法,但是,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都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立法。以《公约》为参照,借鉴国际经验,检视我国地方立法中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运城某法院执行情况为依据,剖析了目前我国执行中存在的地方保护阻碍、执行违法腐败等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1,(32):10-10
为什么消极腐败的危险是最根本的危险?第一,消极腐败对脱离群众的影响。党和人民本应是鱼水关系,腐败行为不仅使党群、干群关系变为油水关系,更可能演变为水火关系。第二,消极腐败对能力的影响。腐败或廉洁是属于德方面的内容,它对能力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十种不求真务实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极大危害性,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求真务实的“十种行为”,虽然有的还不能直接构成腐败,但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十种行为”的破坏力甚至比直接的腐败行为还要大。因为这“十种行为”:一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腐败分子终究是极少数,而“十种行为”却在相当多的地方和人身上存在。二是具有显现性。现实生活中的腐败…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据地,它是培育我国未来高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摇篮.医学院,是培养我国“白衣天使”的基地,是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储备高等知识人才的地方.如今,各类的腐败事件在高校中、在医学院校中却难以遏制.本文就当前这一情况,首先对医学院校的腐败种类与情况进行了讨论,其次,对其腐败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医学院校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腐败象一种瘟疫,自古便存在。它一次又一次地蔓延,吞噬一个又一个朝代。许多盛极一时的朝代,就是在它的袭击下,很快土崩瓦解的。历史学家发现。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无法绕过的怪圈。而在诸多腐败现象中,卖官是古代见怪不怪的丑闻之一。  相似文献   

10.
艾哑 《法人》2007,(5):50-51
我们曾经以极大的勇气认识和创造了一种自由选举的村民自治组织,对它的管理和监督却仍然停留在地方政府“一言堂”的模式,这种有缺陷的制度设计对一些地方而言正在成为村治腐败的温床。义乌小商品经济早已名满天下,老板治村在义乌也已成为一种主流,然而,危机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曾经定义:亚腐败是这么一种现象,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定不了罪、找不到责任人的亚腐败在某些领域已被司空见惯,吃喝风、奢侈浪费风更是比比皆是,它所表现出的观念腐败和过程腐败,让社会肌体出现了某种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这起窝案,涉案人员级别不高,涉案金额却不小,产生的影响极为恶劣。这一"苍蝇式"的基层干部腐败案件再次警醒我们:再小的权力失去监督,都有可能酿成腐败。这种"小官巨腐"问题,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十分突出,个别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回顾这些案例,不难看出这些人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恣意妄为,基本上都是在钻监督缺位的空子。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失去"阳光"照射的地方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失去监  相似文献   

13.
权力内在存在着一种异化的机制,它的不平等性和可交换性使它有被扩张而滥加使用的可能,但是并非每一种权力都必然会发生腐败,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财产申报制度在西方国家已产生了近240年,并一直延续下来,是经世界许多国家实践证明能够有效遏制政府官员腐败的利器。在我国,虽然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突出,这与我国制度约束与监督的不够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实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既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之义,也对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遏止腐败、建设民主法治政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务部等7部委不久前发出的《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清理各级地方政府商务、财政、交通、国税、地税、质检等部门制定的地方保护文件。这些文件中,也包括地方立法。目前,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地方的立法机构制定有利于本地企业、妨碍外地企业和产品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从而给市场封锁赋予了“合法性”,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执行起来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16.
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曾经定义:亚腐败是这么一种现象,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定不了罪"、"找不到责任人"的亚腐败在某些领域已被司空见惯,吃喝风、奢侈浪费风更是比比皆是,它所表现出的观念腐败和过程腐败,让社会肌体出现了某种"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往往影响社会的稳定,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展反腐败斗争。本文试对腐败与杈力的关系、腐败成因及反腐对策进行探讨。一、腐败与权力  相似文献   

18.
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一个地方纪检监察机构在过去20多年中的腐败治理策略,以其中的"清理"行动为切入点,尝试梳理清理行动的动态过程,并将其概念化为一种"运动式强制",总结其作为一种腐败治理行为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论文旨在回答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腐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问题,即为何国家目前在腐败治理中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资源,而腐败的治理效应却一再碰到"瓶颈"。  相似文献   

19.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1,(9):46
汪洋:主要领导搞腐败危害尤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一个地方出现腐败,党纪国法绝不允许,特别是主要领导搞腐败,带坏队伍、带坏风气,影响面大、危害尤烈,要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坚决遏制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0.
腐败可以从多维度进行界定。在通常观念里,任人惟亲,是腐败;公款消费,是腐败;权钱交易,更是腐败;有人说,腐败是公共权力机制的瘟疫,腐败是社会肌体的毒瘤,还有人说腐败是国际社会的公害。也正因如此,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纷纷从各个侧面探究腐败内涵,研析腐败的根源,寻求预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