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5,(32)
《文心雕龙》中《隐秀》篇不仅阐述了刘勰关于文学创作的具体表现手段——"隐"和"秀"的认识,也反映了刘勰关于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中国的境界理论虽然在唐代才正式被提出,但刘勰对"隐"和"秀"的基本含义及其美学特征的论述可以说是意境理论美学特征论述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尚志远 《学理论》2014,(2):141-142
当代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甫一面世便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旋风,广受各方追捧、经久不衰。小说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小说中展现的美好爱情主题和独特艺术魅力,其叙事策略及叙事手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杨绛散文的写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理论导刊》2005,(10):95-96
杨绛散文备受读者青睐,而关于杨绛散文比较系统的赏评文字并不多见。杨绛散文在写人方面有独到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忠于生活的真实美,特征鲜明的个性美,节制笔墨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4.
孙鲁冀 《学理论》2012,(17):5-6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宣言》发表后,对无产阶级革命起到重要作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重温《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建伟 《学理论》2009,(27):248-249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与中国史诗巨著《三国演义》结构非常复杂,表面看来,二者的时代背景,创作环境,审美特性等都相去甚远,但事实上,它们在情节结构的设置与主旨的处理上都表现出相似的观念。它们都对悲剧因素进行淡化,都有主旨之争。这种结构观的相似性启示我们思考史诗时代中印在哇活观念及思维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灵 《学理论》2010,(8):116-117
在艺术欣赏中,作为一种认识性的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领悟艺术美的特性,正确理解艺术美的客体美与主体美在艺术形象中的融合统一、艺术美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的和谐统一、艺术美鲜明独特的个性美和充分的共性美的有机统一、艺术美超越时空历史性与永恒性的相对统一的审美理论,进而运用这些特性去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基本精神出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构建一个审美主客体的交互同构机制:审美态度开启了直面对象形象的审美意向;通过"心理距离"的加括号和悬隔作用,使得直面对象形象的审美意识得以净化和澄明;直觉意识的观照中,形象的直觉和直觉的形象趋为浑然的同构之境;在"内模仿"的自动应感活动中,对象形象地被显现于一切感知觉意识中;在移情的情感感应模式中,物我互化,主客同一,在一种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意向混成之中,美与美感最终被显露为一种具有情感深度和形上境界的生成域。  相似文献   

8.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是19-20世纪欧洲著名的思想家,1916年他发表了《教育的目的》一书,书中散见着他的艺术教育思想。通过对该著作内容的整理,归纳出怀特海的艺术教育思想,并指出他的艺术教育思想所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谢灵  潘丽娜 《学理论》2010,(17):163-164
《儒林外史》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其喜剧艺术主要表现为以美写丑的和以美写美的滑稽美;以惯性的突变,造成偶然性,形成了人与环境不协调的艺术美;用夸饰的手段,突出地表现的艺术形象的特性;用写实表现自相矛盾,达到讽刺性的审美功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梁燕 《民主》2006,(1):30-32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大戏剧家孔尚任的呕心沥血之作《桃花扇》问世了。《桃花扇》是一部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情节大致如下:商丘才子侯方域在秦淮旧院与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铖为摆脱孤立的处境,欲与侯方域结交,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妆奁费用,以促成侯、李的结合。李香君得知坚  相似文献   

11.
李菲 《学理论》2010,(16):155-155
陈染作为当今文坛出色的女性作家,"孤独"的反复抒写是其一大特点。《无处告别》这篇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黛二与朋友、母亲和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凸显了女性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孤独",同时也传达出了孤独这种独特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电影<如梦>在爱情故事包装下的影片描述了一个梦境与现实、孤独与离弃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梦境的描绘,成功地刻画了被遗弃的孤儿的心理世界,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如梦>进行批评,以此探究导演自身以及一类人孤独的自我寓言.  相似文献   

13.
杨成志 《学理论》2008,(11):94-94
2003年夏,克炎先生送我《历代书法咏论》书稿,并谦嘱阅鉴。展卷读来,眼前豁然出现两个长廊:诗词艺术的长廊,书法艺术的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审美心理的景深。我沐浴在古典诗词艺术之美中;我任情地玄想大师们咏论书法的亦情亦理,亦道亦技的精妙绝伦;我感到克炎先生已载入咏论者的历史,为当代书家、诗家所鲜见。  相似文献   

14.
梁军 《各界》2009,18(8)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民族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审美观,湘西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的影响和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以及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他美在自然,美在自由生命,美是引人向善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临着很多困境,其中审美文化概念的泛化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者声称审美文化的泛化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深度的削平和诗意的缺失,本文试图从文化的平民化有助于打破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之间的文化壁垒的角度思考这一泛化的必然性和进步的意义,并以一种辩证的视角提出泛化后可能会引起真正的理想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刘梅思 《各界》2009,18(12)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尽管历代对其词作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颇有争议,但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李词的艺术特色,除了历代论者所公认的"婉约"特征,另外究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图以自己的眼光,结合其具体作品,从两个方面就此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一运用自如的白描手法;二独具特色的优美意境.既有形象上的美,又有绘画上的美;既有音乐的美,又有含蓄性的美.  相似文献   

17.
祁宏超 《学理论》2010,(11):151-152
曹文轩的《红瓦》是闪烁着古典主义光芒的长篇力作。其所塑造的丑人艾雯是一个孤独圣洁的人物形象。其在油麻地中学的生活使她作为造化掌心的一滴灰色向读者渗透着美丽的梦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0)
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人在异化劳动中产生的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美学视角出发,工人阶级物质实践的异化而导致的审美主体的异化与审美对象的异化必将导致工人阶级审美实践的异化。本文在私有制这一导致异化劳动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工人阶级审美异化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异化了的审美范式的固化。而这种固化了的异化审美范式又会使得审美主体陷入审美异化的漩涡之中甚至忽略了这种异化。从工人阶级的审美异化现象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逻辑近路即私有制是工人阶级劳动异化的根本原因,而物质实践的异化又是造成审美实践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叶朗 《民主》2006,(5):37-40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说不完的<红楼梦>》。我在那篇短文中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意蕴”,而不称之为“意义”。“意义”(理论作品的内容)是确定的,因而是有限的。“意蕴”则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意义”必须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海明威文学的研究多于社会思想的分析,少于叙事艺术的探讨.<老人与海>以时空交差的叙事结构成功地表现了"老人"面对年迈体衰的现实,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何通过回忆的形式唤起与大鱼搏斗的勇气,克服战胜死亡的恐惧心理,展开人类直面生命危机的心态与试图超越这种危机的努力,实现了时空表现艺术与"老人"心理变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